新科技在智库中的运用

2020-01-08 02:17里昕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里昕

摘要:[目的/意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新科技的运用也推动了智库转型升级。得益于融媒体发展等有利条件,媒体智库成为智库群体中运用新科技的典型代表。[方法/过程]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和文献分析,梳理了媒体智库运用新科技的背景,从组织变革、运作模式、人才结构、内容生产等方面对媒体智库应用新科技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新科技促进媒体智库发展的主要作用和带来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新科技的运用推动了媒体智库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了生产内容的提升,但也在伦理、数据安全、竞争格局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科技 媒体智库 科技运用 智库转型升级

分类号:G21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0.05.07

近年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些近年在信息社会来临之际发展起来的新科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实现了人、物、信息的交叉互联,在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等领域塑造出更多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提供了更加智慧、精准、高效的服务。在日益多元、复杂和动态的社会中,对智库决策咨询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智库也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提升研究和预判能力,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经济社会信息不对称、碎片化的问题,为咨政建言提供更强大的支撑,从供给侧推动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得益于融媒体发展等有利条件,媒体智库成为智库群体中运用新科技的典型代表。

1 新科技在媒体智库运用的背景

随着自媒体兴起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日渐逼仄,倍感压力的传统媒体纷纷走上了融媒体、新媒体等转型升级之路,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1-2]。同时,创办媒体智库也是媒体转型的探索路径之一,最近几年不少媒体智库纷纷应运而生[3-4],这些媒体智库切身体会到新技术对融媒体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融媒体发展的号角,中央及各地方媒体竞相发力融媒体发展,新技术在媒体的应用大量涌现。新技术对媒体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内容生产上,在渠道、平台、经营等方面也给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根据人民网研究院对全国284份报纸、298个广播频率、34家电视台的评估,除广播频率在微博、聚合新闻客户端的入驻率较低之外,报纸、广播、电视的网站、自建客户端等自有平台的覆盖率,以及在微博、微信、聚合新闻客户端、聚合音频客户端、聚合视频客户端等平台的入驻率都超过90%[6]。许多媒体在引进科技建立融媒体中心(也称“中央厨房”)后,打通了采访、编辑、审核、传播、评估等不同版块,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与“报台网微端”等多平台覆盖,许多媒体创建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帐号,内容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全过程得到了提升和优化,不少媒体原有的采编等部门为此进行了重组与整合[6-7]。

此外,人工智能(AI)等新科技在媒体的应用也取得长足的进步。2018年,新华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AI虚拟主播,通过提取真人主播声音、唇形、表情动作并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可以将输入的中英文自动生成相应的视频。2019年,新华社又发布了升级版的AI虚拟主播。此外,人民日报等媒体也发布了AI虚拟主播。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运用人工智能在国庆70周年阅兵报道中完成了短视频剪辑和“一键出片”,其旗下的“人工智能编辑部”发布了系列智能产品。

媒体智库正好赶上了融媒体、新媒体发展的大潮,作为媒体创设的研究咨询机构,媒体智库见证、参与了新科技的引入和运用,融媒体建设中的软硬件资源和经验积淀,为新科技在媒体智库的运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 科技引领媒体智库生产方式变革

科技赋能媒体智库,功能变化引起结构变化。为适应科技引入带来的变化,媒体智库在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人才结构等方面均进行了迭代升级,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

2.1 带动组织架构重组

媒体智库是媒体的子系统,媒体智库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媒体母体引入科技,迈向融媒体发展的投射。媒体智库是媒体研究能力的载体,优质内容的生产中心,媒体智库的组织架构调整与媒体有所不同,其调整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以媒体智库运营较为成功的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为例,其生产内容由原来的新闻报道向更深入的研究报告转变,原有的采编组织架构已不适应新的功能定位。通过对原有采编、技术部门整合,研究院内部分为:产品部、技术部、民调中心、商业数据部、数据项目运营部等几个部门,其中产品部、技术部、民调中心为内容生产的公共支撑部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内容生产者大部分由记者转型而来,但记者不再按区域板块划分部门,而是实现领域资源垂直聚合,形成更高效的选题联动。比如教育团队,从北京到省市的记者整合打通,围绕重点项目和重要课题,快速形成新闻生产力和课题研究力。大数据分析是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主打产品,研究院专业成立了技术部、数据项目运营部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数据抓取清洗、建模分析、数据服务和产品运营。美术编辑、交互设计、视频剪辑等各种技术支持渠道相互配合,用户数据库、内容标签智库图谱、微信用户关系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为课题开发、活动组织提供了支撑。

2.2 推动运作模式转变

在科技的助推下,媒体智库的运作模式向小车间运作转变。这种模式围绕课题研究,借助移动互联平台、云平台及大数据资源,媒体智库专家,或联合外部专家迅速组成课题小组,进行调研、数据采集、研究分析、报告撰写,可以根据课题需要灵活组建小车间,起效快、转换灵、成本低。瞭望智库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了新华社大数据新型智库云,形成了机器学习与人工分析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精准检索与智能推荐相结合的“三库一平台”。瞭望智库基于技术平台支撑,将课题研究作为融媒体中心的逻辑起点,整合瞭望智库专职研究员、编辑记者及特约专家学者,快速启动课题研究,采用了采编研一体化的标准流程建设,建立全媒体一体化发稿流程,将杂志发稿与课题研究、新媒体发稿打通流程,全力打造“新媒体端”,构建IP影响力。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在区域经济、城市治理、新业态新经济、鉴定评测、新生活等5个领域,就社会关注热点快速启动研究课题,由专家型记者编辑牵头、技术团队提供支持,必要时联合外围专家顾问开展专题研究,推出了榜单评价、数据新闻、民间调查、咨询研究、鉴定评测、评估认证、数据库、轻应用等8类产品,仅在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方面就先后推出了求职、旅游、金融、社交等10余份评测报告,均是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快速启动研究、开展评测。

2.3 促进人才结构调整

随着科技的运用,媒体智库除了研究和运营人员外,还招聘了专业技术人员,支撑项目运营和课题研究,促进了人才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成为媒体智库人才结构中的显著特点。南都大数据研究组建了30余人成建制的专业技术团队,占研究院总人数的30%左右。瞭望智库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引入了技术与数据人员,主要用于研发数据产品及建设专业数据库,占智库总人数的15%左右,大致与瞭望智库采编团队人数相当。瞭望智库负责人坦言,技术与数据团队是新型智库中的必选项,也是最难点[8]。南方舆情研究院招聘了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检索、数据分析与数据研究的数据分析师,以深度发掘大数据潜力,挖掘舆情数据特征及规律,搭建传媒数据库、案例数据库、调查数据库以及外部数据库,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平台以及在线智库和移动服务平台的“四库两平台”,为舆情报告提供支撑。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招聘了数据分析师、软件工程师、思想与知识产品生成师等人员,支持新型数据媒体智库建设。为了适应融媒体发展,媒体智库在人员招聘时非常注重有移动端、音视频等新媒体技术、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提升了媒体智库人员的总体技术素养。

3 科技促进媒体智库生产内容提升

3.1 促进研究内容提质增量

科技带来研究方法升级和研究路径改进,推动了研究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媒体智库充分发挥新科技的优势为政府决策、咨政建言,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利用数据抓取技术与分析、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从简单的数据新闻,向鉴定测评、指数榜单、民调研究、数据应用等方向发展,其主打产品“广州城市治理榜”已连续发布多年,子榜单发展到12个,得到广东省有关领导的专题批示,充分肯定了治理榜对城市治理的意义。治理榜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被广州政府部门关注和采纳,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还为广州越秀区政府,以及广州市部分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并为这些政府部门提出了对策建议。瞭望智库搭建了集专家数据库、知识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和在线研究协作平台的新华社大数据新型智库云,提升了研究能力和项目运营能力,其研究成果通过《瞭望研报》等渠道向相关部门进行报送。封面智库联合封面新闻、中译语通发布了《2018年度四川上市企业CGI榜》,CGI指数是通过对全球媒体、网站、社交平台等公开数据进行专业深度的分析,计算出的各大品牌综合影响力指数。CGI榜单也是目前少有的以全球开源大数据做支撑,定期发布更新的品牌大数据榜单。2019年,封面智库升级为封面研究院,着力打造封面指数和封面舆情两大拳头产品。封面指数主要依托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智能+发展提供指数分析;封面舆情主要是建成行业舆情数据开放平台,成为智慧移动舆情领导者。

在研究质量不断深化的同时,研究内容的宽度也在不断拓展,研究课题和发布报告的数量大幅增加。例如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新经济企业声誉榜,以国内192家新经济企业作为样本,全网抓取数据,仅仅在微博上,每天的分析数据就达到约2,000万条,每周形成一期企业声誉风险报告,在报纸和移动端同步推出。如果没有技术支持,就难以收集、分析、评测如此多的样本和数据。2018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共发布100份智库报告和评价榜单,其数量之大,如果用传统方法难以及时完成。

3.2 促进产品品类创新

与体制内智库等相比,传媒行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迫使媒体智库面临激烈的竞争,更有动力基于市场需求创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媒体智库产品创新,推进了媒体智库供给侧结构改革。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推出了视频、音频、书籍与课程等新产品,通过新媒体技术拓展业务领域。《羊城晚报》以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羊城微金融研究院、羊房城市研究院等媒体智库为支撑,为客户提供搜索优化、舆情监测、数字营销、城市名片、智慧信息数据报告等产品。其中,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推出“智慧系列”大数据产品,就每月公共领域的重大关切事件发布大数据报告或蓝皮书,产品采用“大数据挖掘+可视化呈现+心理学解读+全媒体传播”的模式。此外,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发出了政务传播指数产品——广东政务传播力及政务微信运营指数榜单(也称“Y指数榜”),在细分垂直领域提供数据指数服务和舆情服务。

3.3 促进研究基础平台数据化便利化

为支持研究的深入开展,许多媒体智库自建了数据库,有的媒体智库还建设了云平台。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开发建立了16个数据库,采集各类数据10亿条,还形成了新闻生产和课题研究的数据库化操作模式。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旗下的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开发了覆盖全球上千家主流媒体、上百家智库的舆情数据库,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信息抓取、分析,以及对海外涉华图书的跟踪分析,做到了研究的精细化、差异化,打造出“海外传统媒体中的涉华舆论”等系列产品,为党委政府掌握海外舆情提供了重要参考。封面智库利用“封面云”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内容管理、用户运营管理、经营营销升级、数据计算存储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在云计算中心进行汇集和处理。光明智库和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建立了智库、专家、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等多个数据库,为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智库研究提供重要支撑。瞭望智库建设了“新华社大数据新型智库云”,研发数据产品并建设专业数据库,推动智库研究工具箱“上云端”。

4 科技促使媒体智库应对新的挑战

科技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媒体智库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媒体智库应直面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早寻求解决之道。

4.1 冲击道德与伦理边界

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媒体智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隐藏其中的道德与伦理风险不容忽视。目前,人工智能等科技已渗入媒体智库的内容生产、内容分发等环节。人工智能通过文字和图像识别、内容理解、数据关联、语义检索和重排等手段产生新的资讯内容,但资讯价值判断和内容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由人工智能掌握,由此带来了较大的道德和伦理风险,如何保证人工智能的价值判断与主流社会相一致,是媒体智库在科技应用中首先应思考的问题。内容推送的本意是试图通过机器算法实现精准匹配,为每个用户推送适合其偏好的资讯内容,提高内容分发效率。但科技的介入人为扭曲了用户的选择,使用户容易沉浸在某一类资讯的“海洋”中,不断自我强化固有认知,更有甚者还会误导社会思潮、加剧社会割裂。与其他类型智库相比,媒體智库承担了更多的宣传传播、引导舆情的作用,而且有传统媒体作为支撑,媒体智库权威性较强、熟谙传播规律、市场敏锐度高、受众群体广泛。一旦媒体智库出现了内容生产、内容分发的事故,就会影响面很广,危害程度深,应引起足够重视。

4.2 增大数据安全风险

近年来,国内外科技公司,甚至一些实力强大的科技巨头屡屡爆出数据安全问题,对用户和社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虽然有的媒体智库招聘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团队,但总体而言媒体智库的技术力量不如专业的科技公司,其数据被窃取、损毁、遗失等安全问题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智库在数据与素材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等方面的应用比其他类型智库更多,媒体智库作为平台联结的各方资源更加广泛,数据安全的牵涉面更宽。此外,还有数据被滥用等问题也应提上议事日程。媒体智库在研究或业务开展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可能包括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个层面,如何保证数据仅被用于研究用途,以及当数据被智库开放、转让时,数据所有者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智库垄断格局隐现

科技的应用需要智库投入大量资金,以及引进、培养高端人才,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一道数字鸿沟,只有人力、财力、物力雄厚,社会资源广泛,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的媒体智库才能跻身科技竞赛。由于科技的助力,强势媒体智库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创新能力持续增长。长此以往,将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强势媒体智库不但研究实力、技术水平领先,而且产生了优质的内容资源,对受众、客户的吸引力也越大,这促进了强势媒体智库的资源吸附效应更加强大,反过来更加强化了强势媒体在资本、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可能形成垄断的趋势。近年来,国内外的科技巨头在一些领域形成垄断的局面日益明显,显示出科技对产业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强大影响力。媒体智库在上情下达、反映民意、开民启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更加明显的情况下,本应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如果造成了少数强势媒体智库垄断的局面,将极大抑制媒体智库的功用发挥。

5 未来发展展望

科技在媒体智库中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媒体智库应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搭乘“融媒体”“智媒体”快车,用其所长、行其所能,促进科技与课题研究、媒介传播相互融合,推动媒体智库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5.1 合理定位科技在媒体智库中的作用

媒体智库在运用科技时应首先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定位,打造智库辨识度,适当、适时选用科技提升研究水平,并不是每一个媒体智库都必须运用科技打造产品。例如,光明智库依托《光明日报》的品牌影响力与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定位于平台型智库,广泛联合政、智、媒和社会各界力量,先后发布或联合发布了《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中国智库索引”等有影响力的产品,举办了多场全国性智库论坛、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第一财经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等依托强大的经济、金融洞察能力和广泛的业内信息资源,聘请专职研究人员组建专业团队,深耕财经领域研究,每年均发布了高质量研究报告,在业内颇具声望。

在运用科技时,不同的媒体智库也有不同的方法与路径。例如,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建立了16个数据库,走大数据的路线;封面智库通过与光明日报联合打造的“光明智联平台”,形成了数据后台、技术平台、应用中台、运营前台4个技术驱动型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走“智媒体”的路线。以上这些媒体智库有的以科技运用作为主打产品,有的并没有刻意强调科技运用,但都走出了富有特色的智库发展道路。

5.2 降低科技运用带来的风险

媒体智库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控制人工智能参与内容生产的程度,设置关键控制环节。在发现热点问题、搜集素材、组合材料、分析数据、写作初稿等环节充分利用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在议题审定、稿件审定等环节加强人工参与控制,实现“观点立库”。优化算法,设置人工智能写作“过滤器”,保障写作的价值取向。在内容分发环节设置适当的门槛,不推送低质内容,将人工智能参与内容分发的主要功用设定在实现精确匹配、降低成本、提高阅读体验上,而不仅以扩大流量为内容分发目标。加强对传播效果的评估与测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关注受众阅读后的情绪和态度,进而改进文稿撰写质量。

通过自建数据安全团队或与信息安全专业公司合作解决数据安全等问题,健全数据安全制度、技术流程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媒体智库数据安全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限与责任。依据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可开放和转让的数据范围,在收集数据、素材时向用户明示隐私政策,做好数据加密、数据脱敏工作,在开放、转让时保护数据所有者的隐私和利益。

促进媒体智库间的交流互鉴与合作,特别是加强技术团队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鼓励媒体智库共建技术平台。支持媒体与科技企业、新兴企业合作共建智库,鼓励科技企业向智库开放技术平台、共性技术。国家和各省市的重点智库遴选中支持媒体智库,特别是中西部媒体智库发展,形成高端媒体智库引领发展、中小媒体智库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各层次媒体智库梯次发展的生动格局。

5.3 媒体智库功能和产品的拓展

媒体智库兼具“智”“媒”双重特性,既咨政建言,又善于传播。随着科技的助力,未来媒体智库的功能还有更多拓展方向,例如平台型智库、数据供应商和服务者等。媒体智库熟悉传播规律,又理解智库运营,天然具有智库产品营销优势,可以借助融媒体平台,打通互联网、移动端、社交平台等渠道,沟通党委政府、研究机构、专家、社会,集智库产品发布、智库活动举办、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个平台。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21 世纪经济研究院等媒体智库都基于前期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专业数据库,可以向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将数据的功用最大化。

随着科技运用的渗入,智库产品的形式也将得到极大拓展。目前媒体智库产品主要是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等文本形式,未来的媒体智库产品可能不仅是文本,还有视频、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根据文本或预先设定的目的自動搜寻素材、拍摄并进行视频编辑、实现音视频交互等功能已经在一些领先的媒体中成为现实,媒体智库可以依托融媒体功能快速实现产品的可视化、虚拟化,并通过互联网、APP、社交平台或线下等多渠道发布产品。

5.4 增强国际话语权

依托媒体,特别是国家级媒体在海内外的记者站等信息采集网络,媒体智库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全球各个角落。借助媒体在世界的分支机构建立全球数据库,收集和研判国际政经形势、舆情动态、人文信息。通过全球数据采集与清洗、跨语言智能搜索、多语种语义分析、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写稿等手段,提升国际问题分析和预判能力,特别是加强与中国相关的热点问题和突发消息的抓取和分析能力,撰写相关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

通过融媒体平台,发挥媒体智库广泛联系政府、专家和企业的优势,就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积极发声、解疑释惑、增进互信。通过媒体和移动互联等平台,建立媒体智库在海外的立体发声渠道,设置国际议题,邀请国际媒体、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接受采访、发表意见、研究互鉴。开发适合传播的音视频产品,通过“报台网微端”等多平台分发,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舆情环境,拓宽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于静宜. 传统报纸如何走出“寒冬”迎“新春”[J]. 现代企业文化, 2016(23): 154-155.

[2] 仇娟. 以融求生: 传统报业困境中的发展策略[J]. 传播与版权, 2017(6): 139-141.

[3] 周凯莉. 封面智库: 打造小而美的智识产品[J]. 青年记者, 2016(22): 52.

[4] 甘恬. 暸望智库: “媒体型智库”的成长逻辑[J]. 传媒评论, 2015(11): 20-23.

[5] 人民网. 2018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发布[EB/OL]. [2020-3-10]. http://media.people.com.cn/ n1/2019/0326/c120837-30994743.html.

[6] 王昕. 媒體深度融合中的“中央厨房”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 2017(9): 125-129.

[7] 李天行, 周婷, 贾远方.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融媒体工作室”再探媒体融合新模式[J].中国记者, 2017(1): 9-11.

[8] 吴亮. 媒体与智库融合路径与机理研究: 以瞭望智库为例[J]. 新闻战线, 2018(2): 11-13, 15.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Think Tanks: A Case Study of Media Think Tanks

Li Xin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610071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greatly promoted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has also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ink tanks. Benefi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convergence, media think tanks have becom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hink tanks in the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ethod/pro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combs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think tanks using new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think tanks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operation mode, talent structure, content production, etc.,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role and new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hink tanks. [Result/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promotion of production content of media think tanks, but also brought new challenges in ethics, data security, competition pattern, etc.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technology media think tank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ink tank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