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以来日本文学地震灾害书写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

2020-01-08 02:17季丽晔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故土崇高死者

摘 要:灾害和灾难等一直是文学创作和书写的重要主题之一,同时,其在文学书写的美学功能和审美意蕴上的意义也非常不同。20世纪以来,地震给日本文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众多作家把地震灾害作为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些文学作品体现了死亡的悲剧之美、对抗灾害的崇高之美、对故土的怀念之美,具备了审美的维度。

关键词:日本 地震 审美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多达1000多次,20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里,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超过50次。其中1923年的7.9级关东大地震和1995年的7.3级阪神大地震分别造成了10万人和6434人死亡;2011年发生的9.0级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死亡人数达到15848人。近一百多年来,地震给日本文坛带来的影响可谓巨大,众多作家把地震灾害作为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将从死亡的悲剧之美、对抗灾害的崇高之美、对故土的怀念之美等三个方面阐述20世纪以来日本文学地震灾害书写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

一、死亡的悲剧之美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造成15848人死亡,并且引起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灾后反映此次地震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体现出作家对地震灾害这一主题的关注。这些文学作品的一大特征是以遇难者作为出场人物或是讲述者。例如《想象广播》这部作品就是如此。小说主角是此次地震中的一名遇难者,他生前的职业是DJ。他被海啸冲走,遗体挂在高高的杉树上,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广播,而周围听广播的人也都是遇难者。死亡的人不可能真正地存活在当下,但是他们的声音可以被保留下来,所以小说作者巧妙地将主角设定为进行广播的DJ,声音并不被死亡所限制,即便是死者的肉体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消亡,但是声音也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这部小说以声音的恒久性作为手段打破了生死的界限,将本该属于过去的死者带到了现在的时间轴里。让死者在现今的时空里依然继续存在着。

颜翔林在《死亡美学》中写道:“死亡在现实之中是一个绝对实在的现象,而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它和生命之间不再存在一堵无法逾越的墙。”文学作品中亡者成为登场人物或是讲述者,这是日本文学由来已久的传统,譬如日本古典文学的能乐便是如此。在能乐作品之中,人的灵分为魂和魄两种,魂掌管精神,魄掌管肉体。如果亡者的心中还留有遗憾,那么魄就会混乱迷茫,无法前往黄泉世界,留在了人世间,从而导致肉体的幽灵出现在人间。《想象广播》这部小说中主人公DJ并不知道自己生命已经终结,直到别的死者告诉他,他才回忆起自己被海啸冲走的事实。为什么他会忘记自己的死亡,一直继续广播?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妻子和儿子的下落,他一直利用死者们的网络寻找妻儿的下落。这就和传统能乐的理论达成了一致,DJ心中还留有遗憾,所以魄无法前往黄泉世界,留在了人世间,从而导致肉体的幽灵出现在人间。

小说作者之所以要让死者和生者处在同一个时空中,是为了阐述如何对待亲人死亡这一问题,作品中担任志愿者的一名男子通过广播听到了自己死去恋人的声音,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死去的人已经不在这个世界,应该把他们忘记,过着自己的人生,确实应该如此呀!如果总是纠结于死者,那么活下来的人,他们的时间也会被夺走。但是这样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如果侧耳倾听死去人的声音,怀着悲伤的心情悼念他们,也许就可以一点一点地向前迈进了,和死者一起。”这说明作者认为,对待亲人死亡这一严酷事实,不能消极逃避,强行将亲人生活的痕迹驱逐出生活之外,而应该铭记死去的人,将他们牢牢地刻在心中,怀着对他们的记忆坚强地活下去。

二、对抗灾害的崇高之美

人类在对抗灾害的斗争中,会涌现出勇敢抗争的英雄,他们做出可歌可泣的壮举,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体现出对抗灾害的崇高之美。英雄的审美本质是人類的一种崇高的超越精神。英雄崇拜是人类特定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欲望,当灾难发生时,人们总是渴望英雄的出现,拯救自己脱离苦难。英雄们的壮举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鼓舞了人们的士气,振奋了人们的精神,美化了国家与民族的形象。

1995年日本发生了造成6434人死亡的阪神大地震,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创作了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该小说集以阪神大地震为中心创作而成,每篇故事都围绕着阪神大地震及“大地震后的世界”展开。其中《青蛙君救东京》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片桐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银行职员,某日下班回来看见一只巨大的青蛙正在等他,告诉他三天后东京将发生大地震。地震的原因在于,地底下一只无比巨大的蚯蚓,因长年累月吸纳种种仇恨而身体空前膨胀,致使他马上就要皱肚皮,一皱肚皮就会发生地震。青蛙君要求片桐和他一起钻到地下同蚯蚓战斗,阻止地震发生。青蛙君觉得,片桐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富有勇气的男子汉,而他要和蚯蚓做斗争,需要巨大的勇气与正义感。需要他在青蛙身后鼓励。最终片桐帮助青蛙战胜了蚯蚓,使东京免遭地震之灾。

在小说中,青蛙君对片桐这样说:“实话跟你说,我也害怕摸黑跟蚯蚓君战斗,我向来是热爱艺术、同大自然休戚与共的和平主义者,根本不喜欢什么战斗,这次纯属迫不得已,战斗肯定异常激烈,不能活着回来都有可能,但我不躲不逃,如尼采所说,最高的善之悟性,即心不存畏惧,我求知于你的就是希望你分给我勇往直前的勇气,诚心诚意地声援我。”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片桐以及青蛙君都是对抗灾害的勇者,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为了整个城市免遭灭顶之灾,这体现了对抗灾害的崇高之美。

三、对故土的怀念之美

人们常说“故土难离”,故土承载了儿时的记忆,留下了生活的痕迹。故土的人、故土的事,甚至是故土的美食都让人留恋。女作家関口凉子2011年8月发表了散文《福岛之味》,在作品中她写道:“地震前从法国回日本之时,恰巧在机场买了福岛出产的日本酒。这个酒是当地知名的藏元品牌的日本酒。酒厂遭受的辐射微乎其微,也很幸运地逃过了海啸。但是作为原材料的大米却无法继续种植,也就是说,再也无法饮用到同样材料生产出来的酒了。虽然这个品牌的酒并没有遭受到核污染,但是以后每当喝起这个酒的时候,人们都会想起这次地震。也许酒还是原来那个味道,但是在人们的想象中,酒的味道似乎改变了,也就是说,在人的观念之中,这个品牌的酒已经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污染,虽然其现实中并没有受到污染。”人们会喜欢购买冠以特殊地名的食材,原本这个地名作为一种品牌会给人好的印象,会给人带来美味的联想,可是如今这个地名却让人引起了心中强烈的不安。福岛第一核电站造成的核辐射污染,使人类丧失的不单单是食物,而是每一个人,铭刻在生命里的味道记忆的丧失。

地震迫使难民背井离乡离开故土,他们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每个人都期盼着能重归故里。故乡情怀一直是一个充满惆怅和愁思的主题。对于大多数离开家乡的人而言都有乡情的情结,即故乡情结。故乡情结的形成和存在是经历了离别与颠沛流离的生活后而产生的,不离开故乡的人是没有“故乡”概念的。只有在时空上的隔绝,“离”与“回”的经历才使那个曾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唤起那沧桑人事中藏匿的个体经验和记忆,从而使人在更高层面上化作对人生的感性体验与理性反思。灾区的人民被迫离开多年生活的家园,在外乡的避难生活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了浓浓的故乡情结,对故土充满了怀念之情。

幸田文的小说《和服》中写道:“关东大地震之后,幸存者们逃往别处住在临时住宅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临时住宅产生厌倦之感。也许是知道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的缘由吧,感到住在临时住宅里的日子变得没滋没味。”想当初刚刚到临时住宅时想到总算有了安身之处,满心欢喜,现在却时不时涌起厌倦之情,人们都在谈论“复兴”的话题,期盼着能早日回到故土,即使在大地震中失去所有家财,整日里灰心丧气的人只要谈到“复兴”的话题都会兴高采烈,充满了生活下去的动力。

本文从死亡的悲剧之美、对抗灾害的崇高之美、对故土的怀念之美三个方面考察了20世纪以来日本文学地震灾害书写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体会到生者对死者的铭记,抗灾英雄的壮举,对故土浓烈的依恋之情,可以感受到美的传达,提高自身审美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向宝云.灾难文学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J].社会科学研究,2011(2):13-19.

[2] 张堂会.论新世纪自然灾害文学书写与文化功能[J].社会科学辑刊,2016(3):48-53.

[3] 沈渺潆.当代日本電视剧中的“死亡”审美探析——以《非自然死亡》为例[J].视听,2019(3):62-63.

[4] 程建虎.“第二世界”视域下嘉靖地震文学的奇幻审美——以宗臣《二华篇》为观照点[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8(8):102-105.

[5] 龙其林.生态灾难与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的类型书写[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94-100.

[6] 王芳芳.灾难叙事的多维视域及其审美介入[J].青年时代,2016(1): 33-34.

[7] 徐大威.作为审美形态的英雄与崇高[J].贵州社会科学,2017(1): 32-37.

[8] 张秀芝.心灵故乡的思念与重返故园忧伤中的生命呼唤——D.H.劳伦斯《还乡》中的“乡情"解读与反思[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76-379.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以来日本文学中的地震灾害书写研究”(2018SJA2232)成果

作 者: 季丽晔,硕士,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编 辑: 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故土崇高死者
ORGANIZED GIVING
无名的崇高
故土情
李昌钰:替死者讲话
HCN4、Cx43在电击死者窦房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