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创作中的图像意识

2020-01-08 02:17林婥琴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篆刻创作

摘 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象形文字是文字发展的源头,它以象形的特点描写着世界万变的形态,以象形达意的方式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情感。笔者将具有象形、会意的文字应用于篆刻创作,并将其象形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在方寸之间凸显其象形意味,表现出象外之意,形成强烈的图像意识,以达到升华创作意境的效果。

关键词:篆刻 创作 图像意识

象形文字将自然万物提炼于有趣的字形之中,诠释着万千世界。在篆刻创作中,笔者将具有象形、会意的文字通过巧妙的设计运用其中,在方寸之间追求一种图像意识,寻找这种文字中的图像和图像中的文字带来的快乐。

一、追古溯源,洞悉文字演变

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指出:“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文字产生之初,以象形的特点描摹世界万物的形态,具有强烈的象形意味,这些象形文字借其形象表达着人们对世界万物的理解,耐人寻味。

在篆刻创作中,文字是创作的主体。因此,探究文字起源,领会文字发展,将给篆刻创作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收获。从造字法的角度来讲,“象形就像教我们在纷繁的大自然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字符形象;指事,通过删除和添加某一文字的部分,可以得到意味深长的含义,利用逆向思维,减少某一元素,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会意,营造相应场景和气氛,相同的字或者词语可以得到不同的含义;形声、转注和假借体现了创造力在汉字设计的重要性”。在篆刻创作中,与这些具有象形、会意的文字亲密接触,更能体会到文字的无穷魅力。

二、方寸之間,彰显设计意识

篆刻创作必须讲究篆法、章法和刀法。篆法就是通过文字本身彰显其个性魅力,篆刻大多以篆书为主,文字本身就是一种造型,不同时期的篆书都各有特点。其中大篆古朴浑厚,在线条上有了块面的出现,在篆刻创作中刚好形成视觉中心点,达到视觉的美感。小篆字形长方、笔画圆转均匀、沉着遒劲、排列整齐,给人一种严谨规范的感觉。缪篆是汉印中一种故作屈曲回绕均满的字体,它和叠篆有相通之处,给人一种饱满、重复的美。鸟虫篆在缪篆的基础上,笔画进一步夸张变形,加上鸟形、鱼形、虫形等,赋予动物飞动游走的生命力,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其实文字本身具有很强的设计意识,一个象形文字就是一个形象的描摹,一种图像的呈现。文字的图像化,不单是指外在具体的形象模拟与再现,还包括抽象的、意象化的视觉形态。为了体现一种更加形象深刻、对比强烈的图像意识,必须将印面文字进行巧妙的设计,使之融为一体,这就是篆刻中的章法。

在篆刻创作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章法,俗话说“七分设计三分刻”,创作者对印章文字的设计和构思,往往最能显示作者在篆刻艺术上的实力,需要通过文字的长短、大小、方圆、曲直等变化来达到和谐、对立的统一。平正、均衡是最基本的章法,字形笔画不需要有太多的变形处理,非常适合从临摹到创作的过渡,在实践中吸取创作经验,逐步走向自己的个性化创作。在中国书画创作中,我们经常提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这种强烈的疏密对比往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疏密也是篆刻章法中虚实对比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吴昌硕先生要求在设计印稿时,如同设计造房图纸必先考虑好何处开门、何处开窗、何处设厅堂一样,说明留红、留白的重要”。在白文印中,密处任其密,随之出现大块红色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印象。而在朱文印中,大面积的留空又给人舒展、舒朗的空灵之感。在字形的线条处理上,运用增减、重复、挪让、呼应、穿插、并笔等,找到印面的视觉中心点,寻求一种独特的趣味。印章的边框也是印面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印章的残破,是由于古印历经年代久远,加上出土后自然的斑驳锈蚀所致,它与蜿蜒的长城和断臂的爱神维纳斯一样,给人一种特殊的残破美”。线条可以通过残破而增加古意,印面四边可以通过残破舒畅透气,使印章钤盖后出现若有若无、似断实连的自然斑驳之趣。

在印章设计上,笔者在“步行”印中,将“行”字的笔画之间形成的形似“十字路口”的空间拉开,同时让线条衔接之处体现虚实变化,结体上紧下松,在印面中稍往右倾斜,使“道路”有往前延伸的感觉;将“步”字外形似“脚印”置于中间,犹如人正走在十字路口。又如“老大”印,将“大”字上面笔画加粗,形成外形似“雨伞”的块面,下面留空,使整个印面出现大面积的留红和留白,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老”字的长竖直接与右边框合并,使印面显得干净利落。在“神游”印中,可让“游”字占据整个印面的三分之二,夸大“一人手持风帆在水面漂流”的形象;“神”字置于印面的右上方,为了印面的平衡,加粗右下角的边款,使之既有空间感又不失其重心。“奔走”印利用其字形结构相似的特点,通过设计力求达到一种重复美,为了在重复中寻找变化,将“走”字上面“人的形象”缩小,与“奔”字上部分相接,似两人手牵手之态,妙趣横生。“汉书下酒”印在设计时将“酒”似酒壶的外形夸大,突显饮酒的豪气,将“下”和“酒”融为一体,就像给酒壶加上了盖子,占据印面的左边,成为整个印面的视觉中心。“舞刀”印将“舞”字的中线倾斜,设计成从左上到右下的印面分割线,并用细朱文表现,使“舞”字舞动起来。“刀”字利用其斧头的外形,和“舞”字往一个方向倾斜,形成了细线条和粗块面的对比。

三、象外之意,营造创作意境

文字的象形性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先民们无穷的智慧,在篆刻创作中将这些文字入印,通过巧妙的设计追求其象外之意,营造出创作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在篆刻创作中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方印章从印文的选择,到印章的巧妙设计,直到最后完成,当你仔细端详时,都会带给你无穷的遐想。“步行”印从印面上看,形似人走在十字路口留下的脚印,也预示着我们在一个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管有多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定方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终会到达成功的终点。“老大”印中“大”字往右倾斜和“老”字紧靠,夸张“大”字的上面部分,使其形状像伞,这是家中本是老大以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努力成为家中老人的依靠和为孩子们遮风避雨的伞的象征。“神游”印的创作源于庖丁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状态,希望自己在学习工作中也能“神游”,正如印面之人在天神的注视下,手持风帆,享受着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的海面。“奔走”印给人以奔跑的动态,实则没有奔跑的速度。正如笔者现在的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索性就慢下来,享受这大手牵小手,一步一步走向明天的幸福时光。“汉书下酒”印满足了笔者不能大口喝酒的遗憾,看着印面中这一大壶酒,想象一下古人痛饮的场面也是很快乐的。“舞刀”之刀虽不是武将之兵器,而是手中玩石刻印的篆刻刀,但是它见证了笔者的篆刻之路,特以记之。

总之,在篆刻创作实践中,要洞悉文字演变,认真领会象形文字的“象外之意”;在方寸之间,凝心聚力,“以形寓意”;结合实践,巧妙设计,“以形达意”;营造意境,“图”“像”结合,“以形刻意”,使心、意、景呈现于图像之中,体味文字入印之乐趣,追求情意入景之极致。

参考文献:

[1] 苏杏旋.汉字造字法则“六书”对平面设计思维的启示[J].工业设计,2018(7).

[2] 包世臣.艺舟双楫[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 吴颐人.篆刻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当代篆刻创作研究中的“写意精神”,项目编号:16SB0112

作 者: 林婥琴,教育学硕士,西华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书法教育。

编 辑: 赵斌?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篆刻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篆刻
创作随笔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