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1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民营养老院让大部分老人无法企及副题:中国各地正修建更多养老中心,但其中许多不盈利且入住率不足北京一家养老照料中心马路对面,一群老汉正在零下低温中打牌。与中国许多退休者一样,他们都住在各自家中,但即使难以自理,也负担不起养老院的床位。该中心每月收费约5000元。72岁的李建国(音)说,他每月仅有4000元退休金,“这个价格让我们无法企及。”
这家民营养老院开业8个月后仅4人入住,其他32张床位都闲置着。其管理人员表示,很多人来问,但真正入住的很少。这种空置率并不罕见。针对北京460家养老院开展的调查发现,2/3受访民营养老院处于亏损状态,半数床位无人。《金融时报》研究显示,北京民营养老院的人均月收费,至少比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高出1/5。有学者表示,养老不能被商业化,因为这是人人应享受的社会安全网络的一部分。
但如今对中国来说,提供社会安全网的成本看似越发昂贵。面对养老挑战,有关部门的解决方案是让民营资本填补不足。投资者已蜂拥而入。2018年中国的民营养老院同比增加17%。民营养老服务提供商认为,老年人能通过个人储蓄或子女资助支付费用,但事实上这二者都不可靠。统计显示,仅1/3中国老人拥有大笔储蓄;老年人通常不让子女帮助,因为后者也在承受从房贷到子女教育等各种经济负担。“我儿子仍在艰苦奋斗”,72岁的北京退休老人刘子健(音)说,“我不能要他的钱。”
尽管新的民营养老院不断冒出,但缺钱状况正影响需求。在养老金远低于城市的农村,这种状况更严峻。为解决相关问题,近年来政府提高了对民营养老院的补贴。但大部分民营养老院仍在想方设法找出路。这不仅因为增加的补贴仍不足以弥补亏损,还因为须遵守特定规则才能获得补贴。比如许多省要求养老院将利润再投资到主业上,而非为股东分红。一些民营养老院试图走“捷径”。例如某养老院不为护工缴纳社保,即便这是法定义务。该院老年患者抱怨,每天10元的菜单主要由土豆和臭烘烘的葱馅包子组成。81岁的庄村贵(音)说:“若老伴还健在,我才不会来这地方。”▲(作者SunYu,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