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山
(1.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2.海南省外文海南文献与舆情研究中心 海南 海口570228)
近年来,日军侵略海南岛历史研究较之以往有了较大进步。学者们以还原日军侵略历史,揭露侵略罪行为主要目标,研究领域涵盖军事侵略、殖民统治、经济掠夺以及文化渗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从整体上看,因研究力量、掌握史料等限制,仍有较多薄弱领域。其中,关于近代以来日本人对海南岛的认识问题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目前,仅有张兴吉《日本侵占海南岛罪行研究》①张兴吉:《日本侵占海南岛罪行研究》,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金山《20 世纪初日本学者对黎族的研究及其目的》②金山:《20世纪初日本学者对黎族的研究及其目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9-13页。等略有述及。本文以近代日本文献(包括当时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发行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究近代以来日本人对海南岛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意在考察海南岛在近代日本对外扩张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人对海南岛的关心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深的③井出季和太:《改订海南岛志》,东京:松山房1941年版,第357页。。从目前可入手的文献看,最早关注海南岛的日本高层人士为日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1897 年,川上在横滨接待德国东洋舰队官兵时得知德国欲租借青岛的消息,开始思考如何遏制欧美列强进入中国的问题。为此,他派遣野津镇雄大佐前往考察海南岛和法属印度支那的海防,派宇都宫太郎少佐考察缅甸和马来半岛④增田信:《先人の偉業と旅行者——海南島夜話》,台北:《台湾时报》1939年第232号,第264页。。由于相关文献缺失,我们无法了解野津镇雄在考察海南岛后为川上操六提供了怎样的报告,但从之后多年日本政府并没有表现出对海南岛的关注,关于海南岛的专门文献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来推测,其报告应未引起高层对海南岛的足够重视。事实上,由于地理上孤悬海外,政治上远离中心,海南岛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的边缘,而这种认识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日本,大多数的日本文献都有“海南岛一直被视为化外之地、瘴疠之地”的记载,很多日本人甚至将海南岛视为“如鬼岛般荒凉的,绝海中的一记孤岛”⑤辻特派员:《軍閥に悩されぬ残された別天地》,大阪:《大阪朝日新闻》,1936年9月25日。。可以说,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海南岛为绝对的“边缘”。
直至1920 年前后,关于海南岛的专门文献才开始出现在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在台湾设立台湾总督府对台湾民众实施殖民统治。至1910 年代中期,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初见成效,台湾总督府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同为孤岛且地理位置相近的海南岛理所当然地成为其首要目标。从目前可见文献看,最早提出开发海南岛之人为时任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庶务科长池田幸甚。1917 年,池田受台湾总督府派遣前往广东游说,寻求联合开发海南岛。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广东省政府同意与台湾方面联合设立“中日合作开发海南岛公司”,双方联合组建了海南岛调查队。池田幸甚亲自担任调查队主任,台湾方面派出了川上铁藏和村上胜太二位成员;广东省政府派出的是彭程万①原文献为彭成高,实为“彭成万”之误。和殷汝丽②增田信:《先人の偉業と旅行者——海南島夜話》,第266 页。。调查队用四年时间对海南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留下了日本近代首批关于海南岛的专门文献。其中,最早的一部文献为1919 年出版的《海南岛事情》③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海南岛事情》,台北:台湾总督府1919 年版。。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部译著,编译了李寿如的调查报告书《琼州实业》④李寿如,《琼崖实业》,海口:1914 年版,第266 页。和美国传教士的海南岛旅行日记,出版目的在于为调查海南岛提供前期资料。之后,台湾总督府调查课又相继推出《海南岛事情第二》(1921)⑤台湾总督府调查课:《海南岛事情第二》,台北:台湾总督府1921 年版。、《海南岛调查经过摘要》(1922)⑥台湾总督府调查课:海南岛调查经过摘要,台北:台湾总督府1922 年版。[9]、《海南岛事情第三》(1922)⑦村上胜太:《海南岛事情第三》,台北:台湾总督府调查课1922 年版。和《海南语初步》(1923)⑧村上胜太:《海南語初歩》,台北:台湾总督府调查课1923 年版。等四本书。这四本书建立在实地调查基础之上,对了解当时的海南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这批文献的记录重点在于本岛的交通、民情、语言、农业、矿业、盐业等,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目的在于开发岛内资源弥补日本国内之不足。尽管其中偶有开发海南岛有助于强化日本的国防,因而“应留意国防设施”⑨村上胜太:《海南岛事情第三》,第9 页。的内容,但总体上看这批文献对海南岛战略地位的认识程度并不高。此后,随着积极推动该项目的台湾总督明石元二郎和池田幸甚等人的先后离世或调离,联合开发海南岛的计划无疾而终[4]。由此亦可看出,日本当时对海南岛并没有足够重视,缺乏长期系统的开发计划。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关于海南岛的文献几乎又回到了空白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该时期有个别民间人士对海南岛的重要性已有所认识。1909 年1 月,一位名叫山田毅一的日本青年乘法国船马修尔德号前往中国时,曾经停海南岛。由于当时海口湾的深度不足,经停海南岛的舰船只能停泊在海口湾附近海面,旅客或船员乘坐小舢板登岛或补给物资。从山田毅一的游记《南洋行脚誌》看,他所乘坐的船只在海口湾附近海面停泊了四天,山田本人并未登岛。看着附近海面上往来的几乎清一色的法国船,山田毅一不禁产生了“假如海南岛完全被法国占据,必将对日本,尤其是台湾产生影响”的危机感。他想:“若在海南岛建设港口,将兵力集中于此,则向北可控制清国南部,西南亦可将安南、暹罗及南洋群岛纳入势力范围,实乃天然要津”⑩山田毅一:《南洋行脚誌》,东京:弘道馆1910 年版,第84 页。。可见,山田毅一已经意识到了海南岛的重要性。然而从结果上看,这位完全有条件登岛的年轻人却只是在船上打发掉了四天无聊的时光。由此不难看出,其对海南岛的认识不过停留在空想阶段,重视程度并不高。
综上所述,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关注海南岛,对海南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从整体上看,该阶段关于海南岛的专门文献较少。通过这些文献可以看出:日本人对海南岛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并不高,海南岛尚处于“边缘”地位。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该时期日本的基本国策以北进为主,对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第二,由于中日两国尚未进入战争状态,至少在表面上日本还没有表现出对中国领土的觊觎之心;第三,忌惮欧美等国势力,日本还不敢贸然表现出对海南岛的赤裸野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日本各界对中国国土的兴趣骤增,对海南岛的关注程度也水涨船高,相关文献随之增加。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文献是1932 年出版的《南支那海之一大宝庫海南島》。作者后藤元宏受三菱公司派遣,于1922 年12 月30 日至1923 年3 月4 日,对海南岛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在书中,后藤元宏介绍其赴海南岛时,日本国内“熟知本岛事情之人极少”,海南岛甚至“被部分人士想象为全无价值的绝海上的一座孤岛”,然而“最近本岛军事经济价值得到认可,对其瞩目者颇多,正在成为列强环伺的竞争之地。”①后藤元宏:《南支那海之一大宝庫海南島》,东京:武道社1932 年版,序言第2 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作者来海南岛调查到该书出版,在刚好十年的时间里,日本人对海南岛的重视程度已大幅提高。这一点从日本著名政治家中野正刚亲自为该书做序也可管窥一斑。在序中,中野正刚写道:“海南岛的经济资源非常丰富,乃经济、军事、外交上十分重要之地”②后藤元宏:《南支那海之一大宝庫海南島》,序言第2 页。。由此可知,日本人对海南岛的关注已从单纯的经济领域拓展到军事、外交等方面。
这一点在1936 年9 月5 日《大阪朝日新闻》上刊登的名为《不受军阀困扰的新天地》的报道中亦可得到证明。该文作者曾为解决“北海事件”③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对外交涉事件。1936 年9 月3 日,有间谍嫌疑的北海“丸一药行”老板、日本人中野顺三在其药店内被愤怒的北海军民杀死,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北海事件”。前往海南岛,并在海口短期滞留。报道建议由于“海南岛的经济、军事价值已逐渐引起我国朝野之重视”,日本应抓紧在岛上“设置领事馆、建设舰艇停泊或登陆设施,派遣官民中的权威者登岛视察,对本岛的地质、气候、出产物资的销售渠道和去向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构建我国向南发展的基础”④辻特派员:《軍閥に悩されぬ残された別天地》,大阪:《大阪朝日新闻》,1936 年9 月25 日。。《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 年1 月,至1930 年前后已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报之一。这样的报纸开始探讨海南岛在日本“向南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充分表明日本人对于海南岛的重视程度已大幅提高。
在日本入侵海南岛前的所有日本文献中,胜间田义久的《海南岛最近事情》⑤胜间田义久:《海南岛最近事情》,热带文化协会1937 年版,序。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胜间田家族是日军入侵海南岛前唯一久居本岛的日本家族,其父胜间田善作在岛内生活40 余年,在日本被称为“海南岛之王”。胜间田义久作为胜间田善作的三子,对海南岛的熟悉程度仅次于胜间田善作。正因为如此,他被征召加入日本海军,参加了攻打海南岛的战役。占领海口后,胜间田义久又出面帮助日军笼络岛内亲日分子成立海口维持会,为日军统治海南岛做出了贡献⑥火野苇平:《海南島記》,东京:改造社1939 年版,第125 页。。《海南岛最近事情》,是根据胜间田义久在海南岛18 年的实地调查,结合中国官方和台湾总督府的调查资料写作而成,被视为日军侵略海南岛前最具权威的日本文献。为确保本书质量,在这本书的完成阶段,负责出版的日本热带文化协会专门邀请胜间田义久到东京,为其写作创造条件。日本海军大将安保清种男爵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指出:“海南岛在军事上、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对海南岛的现状进行了全面阐释,必将为今后日本的南进政策提供有益的启示”⑦胜间田义久:《海南岛最近事情》,序。。就目前入手的资料看,这是日本文献中第一次明确地将“海南岛”和日本的“南进政策”联系在一起。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内在对外扩张策略方面亦有不同主张,最主要的有“北进战略”和“南进战略”两种。所谓“北进战略”是以陆军为主导的对外扩张战略,其目标是以中国大陆为腹地,向西伯利亚扩张,国防的首要防卫对象是苏联,其次为英、美等国。“南进战略”则是以海军为主导的对外扩张战略,其目标是在确保对中国大陆的霸权后,向太平洋地区扩张,其首要防卫对象为英、美等国,其次才是苏联。日本早期的扩张政策以北进为主,南进战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1936 年8 月7 日,日本政府在五相(首相、陆相、海项、外相、藏相)会议上通过了《国策基准》(又称《基本国策纲要》),提出“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期望向南方海洋发展”的新目标,即“南北并进”战略⑧岸田健司:《日本海軍の「南進」政策と海南島進出》,东京:《日本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年报》第20 号,1990 年版,第617-619 页。。这是“南进战略”首次被纳入日本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使得日本各界对海南岛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升。从该时期的日本文献看,日本人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军事方面,着重探讨海南岛在日本南进战略中的作用,海南问题成为日本文献中的一大热点和前沿问题。
1938 年9 月至11 月,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日本相继出版了三本鼓吹攻占海南岛的文献。9 月18 日印刷,22 日发行的《南海的宝库海南岛——坚决攻占海南岛,封杀匈奴之野望》一书的作者菅勇为东亚殖产株式会社的常务取缔役。该书系作者写给日本陆军、海军、外务三省大臣的意见书,主张攻陷武汉后应乘胜追击占领海南岛。作者承认占领海南岛会为其公司带来巨额利润,而更重要的是海南岛是“南支那海的据点和生命线”,占领海南岛可以影响香港、印度支那和新加坡⑨菅勇:《南海の宝庫海南島——断乎としてこれを攻略し匈奴の野望を封殺せよ》,东京:清水温故堂1938 年版,第1-5 页。。同月25 日印刷,28 日发行的《立即攻占广东、海南岛》一书由日本右翼团体“圣战贯彻同盟”出版,被列为《圣战贯彻同盟系列手册》第一辑。该书序中写道:“谨以此书敬奉在战场上牺牲的天皇陛下之股肱,我同胞战士之英灵……我等愿成为陛下之股肱,后方之近卫兵”,其对天皇效忠之心和对战争之狂热可见一斑。该书强烈主张立即攻占广东、海南岛,认为海南岛就是“海上的天王山”,如果占领海南岛并在此建设飞行基地和潜水艇基地,既可以遏制英法两国通过海上通道向中国输送武器弹药,也可以威胁广州湾和法属印度支那,甚至可以轻松越过缅甸占领印度①圣战贯彻同盟:《広東・海南島を即時攻略せよ》:东京:圣战贯彻同盟1938 年版,第27-28 页。。同年11 月学者尾崎一夫的《呼啸的法属印度支那:海南岛之重要性》作为国策研究社发行的《国策研究》系列成果的第六辑出版。该书从学者视角考察了海南岛的战略地位,向日本政府提出占领海南岛的建议。其占领海南岛的理由,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今后印度支那方面援蒋通道重要性的提升,海南岛也将变得愈加重要;(2)当前英法美等国围绕海南岛明争暗斗,日本绝不能忽视其在国防及军事战略方面的重要性。若该岛被占据则香港、广州湾将变得毫无意义;(3)海南岛资源丰富,是南海上的一大宝库②尾崎一夫:《嘯く佛領印度支那:海南島の重要性》(国策研究,第六辑),东京:国策研究社1938 年版,第20 页。。尽管这三本书分别由不同机构出版且立场不同,但在客观上形成了财界人士率先呼吁、政界人士积极响应、学者提出政策建议的局面。由于资料所限,我们无法考证究竟是民意推动了政府决策,还是政府借民间之口造势,1938 年11月25 日日本政府在五相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攻打海南岛的决议,并开始为此做准备。
1939 年1 月朝日新闻社出版的《香港与海南岛》一书为日军入侵海南岛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文献,其目的应在于为日军占领海南岛造势。该书列举了侵略香港和海南岛的理由,指出:“在当今时局下,海南岛不仅在军事方面的重要性显著增加,其经济价值也逐渐为人所知……对今后我国经略南方,具有极大关系”。而且,海南岛比广东、福建更靠近南海,是南海的前沿,且隔琼州海峡与广东大陆的雷州半岛相望,在军事上、尤其是两广防卫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海南岛对于英国、法国、菲律宾和南洋诸岛等也十分重要③《香港と海南島》,东京:朝日新闻社1939 年版,第85 页。。
综合以上四部文献,我们可以看出日军入侵海南岛最看重的还是它作为南海前沿的战略地位,为实施“南进战略”,向南海周边地区扩张奠定基础。这与1949 年日本大藏省管理局发行的《日本人海外活动的历史调查——海南岛篇》中所说的占领海南岛“第一是为了阻断以海南岛为中转基地向重庆运输军需物资,第二是开发本岛物资以弥补日军军需之不足”并不相符④日本大藏省管理局:《日本人海外活动的历史调查——海南岛篇》,东京:日本大藏省1949 年版,227 页。。大藏省的这份文献隐去了其最主要目的,显然是在避重就轻,其掩饰对外扩张意图的用意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入侵中国以及“南北并进”对外扩张战略的确定,日本人对海南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海南岛逐渐被视为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的“前沿”地区。
1939 年2 月10 日,日军入侵海南岛,一举点燃了日本人对于海南岛的热情。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日本国内和台湾出版了大量关于海南岛的文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台湾总督府官房调查课:《海南岛》⑤台湾总督府官房调查课:《海南岛》,台北:南洋协会台湾支部1939 年版。(2 月17 日印刷,20 日发行);
东洋协会调查部:《现下的海南岛事情》⑥东洋协会调查部:《現下の海南島事情》,东京:东洋协会1939 年版。(2 月20 日印刷,22 日发行);
后藤元宏:《海南岛全貌》⑦后藤元宏:《海南島全貌》,东京:武道社1932 年版。该书为后藤元宏《南支那海之一大宝庫海南島》之再版。(2 月23 日印刷,3 月1 日发行);
南支调查会:《海南岛读本》⑧南支调查会:《海南岛读本》,东京:南支调查会1939 年版。(1939 年4 月);
川岛元:《话说海南岛》⑨川岛元:《海南島の話》,东京:新生堂1939 年版。(1939 年4 月);
火野苇平:《海南岛记》⑩火野苇平:《海南島記》,东京:改造社1939 年版。(1939 年5 月);
南洋协会台湾支部《海南岛体验实记:大支那的一只眼》⑪圣战贯彻同盟:《広東・海南島を即時攻略せよ》:东京:圣战贯彻同盟1938 年版,第27-28 页。(1939 年5 月);
大谷光瑞:《海南岛开发计划》⑫大谷光瑞:《海南岛开发计划》,东京:有光社1939 年版。(1939 年7 月);
结城源心:《南支那之宝库海南岛》①结城源心:《南支那之宝库海南岛》,东京:宫越太阳堂书房1939 年版。(1939 年8 月)。
此外,《台湾时报》《改造》《海与空》等报纸或杂志,也都推出海南岛的专栏或专辑。一时间,海南岛成了日本文献的中心话题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近代文献中存在一个共性错误,即认为海南岛是中国第一大岛,面积超过台湾。由于推算方法各异,各种文献给出的海南岛的面积也各不相同。如:后藤元宏认为海南岛面积约2 600 方里,台湾为2 332 方里②后藤元宏:《南支那海之一大宝庫海南島》,第45 页。。东洋协会调查部《现下的海南岛事情》给出的数字则是约2 700 方里,比台湾大370 方里③东洋协会调查部:《現下の海南島事情》,第20 页。。《南洋地理大系2:海南岛、菲律宾、内南洋》则根据中国陆军测量局民国16 年的地图,推测海南岛面积为41 620 平方公里,是台湾的1.15 倍④《南洋地理大系2:海南岛、菲律宾、内南洋》,东京:钻石社1942 年版,第27 页。。尽管各种文献依据各自方法测算出的海南岛的面积各不相同,但所有文献均认为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为此,日军占领海南岛后,几乎所有日本媒体也都以“日本占领中国第一大岛”为卖点吸人眼目,大力宣扬日军对外扩张成果,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轰动。
该时期的日本文献重点考察海南岛在整个日本对外扩张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东洋协会调查部出版的《现下的海南岛事情》的观点较具代表性。日本东洋协会的前身为1898 年成立的“台湾协会”,目的在于促进日本人的对台理解以及日台交流。协会虽定义为“文化团体”,但其成员均为官方、军方和民间的重要人物,时任台湾总督、后出任日本总理的桂太郎曾亲自担任该会会头。1907 年2 月该会更名为“东洋协会”,将关注目光扩展至整个东亚,桂太郎也转任“东洋协会”首任会头。该会积极推动“南进战略”,在日本向南扩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⑤三代川正秀:《東洋協会の植民地実業教育について》,东京:《经营经理研究》第110 号,2018 年1 月,第5-36 页。。《现下的海南岛事情》为日军攻占海南岛后发行的第一本书。关于海南岛的重要性,该书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海南岛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宝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第二,在外交方面,海南岛与英、法、美等列强关系密切,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在军事方面,海南岛是香港、新加坡、法属印度支那以及南洋群岛等的中心枢纽,具有重要作用⑥东洋协会调查部:《現下の海南島事情》,第20 页。。
由此可以看出,占领海南岛后日本人对海南岛的认识基本延续了此前的看法,略有不同的是开始将海南岛视为地区的“中心枢纽”。
此后,日本的对外战略再次发生改变。随着1938 年7 月(“张鼓峰事件”)和1939 年5 月(“诺门坎事件”)两次进攻苏联失败,日本被迫调整对外扩张战略。1941 年7 月,日本御前会议通过《适应形势演变之帝国国策要纲》,开始把“南进战略”作为日本的国策基准,放弃了此前的“南北并进”战略⑦岸田健司:《日本海軍の「南進」政策と海南島進出》,第617-619 页。。
伴随着这一战略改变,日本政府、军方和各界人士对海南岛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海南岛的“中心地位”也日益凸显。日军占领海南岛后,各种力量对海南岛的调查研究十分频繁,内容涉及海南岛的方方面面,留下了大量著述。其中,中央大学讲师吉川兼光受日本海军省、外务省和情报局专门委托来海南岛调查(1941 年秋)并撰写的《海南岛建设论》,对了解该时期日本人的海南认识具有重要价值。该书从整体上考察了海南岛的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岛的建设思路。吉川兼光坦承海南岛对于日本的最重要意义还在于其军事价值,这也是日本侵略海南岛的主要目的。他在“海南岛于东亚的意义”一节中写道:“海南岛作为我国向南发展的基地具有何等作用,只需看其地理位置便可一目了然。”具体而言,海南岛北隔雷州半岛与广东相望,可扼守支那西南部;向东可以控制香港;西南方向可控制印度支那一带;远处与昭南岛、菲律宾、南洋群岛、荷属东印度、澳洲遥相呼应,处于这一扇状地带的中心位置⑧吉川兼光:《海南岛建设论》,大阪:大阪屋号书店1942 年版,第305-306 页。。基于以上分析,吉川兼光认为“海南岛可以成为促进终结大东亚战争、阻止第三国介入东亚,进而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重要基石”。由此可见,吉川兼光从整个东亚视角判断海南岛的价值,不仅将其视为地理上的中心地带,更看作是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重要基石。
对于海南岛在整个亚洲的地位和作用,日本著名新闻人伊藤金次郎亦有论述。《黎明的海南岛》一书,系作者根据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两次到海南岛视察的经历写作而成。本书重点描述日本占领海南岛后,岛上发生的“令人欣慰的变化”,即所谓“黎明的曙光”。在书中,作者首先批判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本占领地区不断向西南延伸,有人认为海南岛不再是“帝国西南战线最前沿阵地”的观点①伊藤金次郎:《黎明的海南岛》,东京:忠文馆书店1942 年版,第4-5 页。,反复强调海南岛的重要性。在序中,伊藤金次郎写道:“如今,我们正把所有的技能、经验与知识,以及满腔的热情与骄傲,倾注在这块位于扇状的南方地区轴心之处的海南岛上,坚定不移地在这里建设近代文化。”伊藤金次郎站在三亚的榆林码头,眺望着无边无垠的汪洋大海,突然产生了“假如把这里看做日本中心”的想法,不由地在内心“规划起新日本地图”来。他写道:“左边以台湾,右边以海南岛为立足点,由北向南画一个大扇面,则可以看到西南方向涵盖法属印度支那、泰国、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东帝汶以及澳大利亚;北面经过支那南部海岸一直到达支那中北部的蒙古、新疆地区,再稍向东亦可直通满洲国以及广阔的西伯利亚”②伊藤金次郎:《黎明的海南岛》,第63-64 页。。可见,其规划的新的日本版图涵盖整个亚太地区,而海南岛正是这庞大的“日本版图”之中心。
从整体上看,近代日本文献对海南岛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中日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发生期间,关于海南的日本文献数量少,整体认知程度较低,海南岛处于相对“边缘”地位。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日本入侵海南岛期间,日本文献中关于海南的记载逐渐增多,对于海南岛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海南岛从“边缘”渐变为日本“南进战略”的“前沿”。日本占领海南岛后,关于海南的文献大幅增加,海南岛进一步演变为日本对外扩张战略的“中心”。海南岛地位的变化,主要归因于日本对外扩张战略的转变。日军入侵中国,使海南岛开始走入日本人的视野;“南北并进”战略的实施,使海南岛从“边缘”渐变为“前沿”;“南进战略”的确立,又使海南岛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中心”。尽管这种变化反映的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需求和侵略者的视角,且今天的国际形势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其对海南岛在南海、东亚乃至整个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发掘、发挥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意义和作用,不无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