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电视新闻中心 天津 300221)
盖伊·塔奇曼在其著作《做新闻》中这样写道:“自1890年起,新闻业已经逐渐成为被广大群众所认可的产业,并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报道,通过新闻工作者所攥写的杂志、报纸等媒介来获得更多信息。”1907年,在新闻业愈发需要人才资源的环境下,美国出现了第一个专门为新闻业成立“新闻专业”的大学——密苏里大学,随后也相继出现越来越多的学校成立新闻专业,有关新闻专业的相关规范和理论如“新闻专业主义”也逐渐得到了确立。
新媒体的新闻渠道较广,传播速度快,因此导致其自由度有些“过火”,不少为了获利而刻意歪曲真相的新闻时有发生。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很难受到传统媒体那般的管制,其相关从业者的整体水平也没有传统媒体高,使得新媒体往往很难做到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核心理念。
在一个后真相时代里,情绪和个人信仰比客观事实对舆论的影响更大,更多人选择自媒体这一途径了解并消费新闻。舆论引导下的网民很容易在非理性情况下产生不同认知。当情感胜于理智,客观事实显得已经不再重要。
新闻自由理论饱受诟病,而社会责任论的出现使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也是这样。互联网信息拥有的简便和丰富性,一定程度促进了信息传播,但“网络水军”、“群体极化”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大部分受众。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对新闻规范起来十分困难,社会责任理论缺口不断变大。
在微博上,既有私人空间又有公共空间,所以在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官方的一些报道很可能侵犯到私人领域。某些官方微博在一些时候为了获得更高关注度,刻意追求新闻话题性,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甚至是窥私欲。新闻从业者缺乏自律,失去职业操守,表现在获取新闻时过分窥探当事人隐私,甚至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感受置之不理,引起其心理二度受伤。
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大爆炸状态,各种信息使人应接不暇。自媒体利用大众心理弱点,很多时候不核实新闻真实性、客观性,而是片面追求点击率。
网络中有太多反转事件。从最开始,舆论共同体由受众在每个新闻事件中的情感诉求中形成,之后,却又在新的真相浮出水面后转变方向。在受众置身事外冷静下来思考时,才会发现当初被舆论裹挟的环境是多么荒诞。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对新闻业失去了信心,对于传统媒体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信任。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有一条是“新闻从业者是资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本准则是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而不是任何需要向社会主流灌输的意识形态。”
然而,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国内几大主流媒体为了自身平台的发展,对平台上呈现的新闻真实性把控不严。归根到底,这种违背新闻专业主义的行为正是依赖于新媒体调控手段的多元化。
在传统四大媒体时代,人们接触媒体是为了获得关于外界的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受众接触媒体的需求逐渐开始变得复杂,心态也逐渐发生改变,不再只是为了搜索和获取信息,而是直接获取物质利益或者满足精神需求。因此许多新自媒体逐渐变成集商业、社交、通讯、媒介为一体的营销产物。当粉丝经济融入到媒介的发展中后,新媒体便逐渐失去其社会公器的职能。
新闻从业者范围广泛,他们存在社会阶层,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差别,而新闻工作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背景,才能对报道对象和传播对象负责。现在,不少新闻从业者不清楚自身职业定位,产生怀疑甚至是消极的认识。伴随着利己主义盛行,新闻从业者很难不为利益所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难以对新闻事业的价值定位,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受到失衡的社会文化沾染的新闻业,迷茫前进,随波逐流,新闻从业者素养日渐降低,导致各种新闻失范现象频频出现。
3.1.1 媒介信息来源要真实可靠
新媒体时代下,拥有多样的新闻渠道,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发言权,“人人做记者”的时代需要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而新闻记者能做的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努力核实真相,寻找可靠的信息来源,给受众最大程度地还原事实。
3.1.2 媒体报道角度要准确客观
新闻客观性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了挑战,新闻从业者更应努力使新闻报道达到客观,那么就要重新树立新闻从业者追求相对客观的决心,并建立起相关机制。同时,也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和相关法律规范,当然最重要的是新闻记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比如在采访报道时坚持采访到多方主体,不被影响力极大的网民言论带偏,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
在突发事件面前,新闻记者作为第一手资料采集者,影响着整个事件的报道,因此,对他们作相关的专业培训十分必要。针对新闻从业者,应该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与此同时,在比较专业的领域,传统新闻媒体从业者往往会因为其专业性以及身处的社交圈、人脉等方式,获得更加专业、官方的信息。
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院。这些新闻人才作为新闻事业的未来,责任重大。因此,高校在对其培养方面还应做到全面且专业,不断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专业化的新闻业务水平,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凸显出来自身能力。
在社会环境越来越容易迷失自我的当下,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面对各种信息,又如何从各种负面效应中摆脱出来,从根本上完善新闻自律机制,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闻自律包括三个构成要素:“一是确立适当的法规、规章条例;二是实施执行;三是裁定,即判定是否确实发生了违规现象,并对违规现象加以制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围绕着这三个要素,逐步建立起新闻自律制度。
加强新闻自律,重要的是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对新闻从业者的自身职业行为形成行业内约束,形成内部力量与外部制度保障两层监管。同时,在新闻从业者对行业产生认同感后,必然会自觉自律,增加主动参与性,不断在新闻工作中追求规范内的新闻自由,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核。
新闻事业其自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在历史发展中的实践,逐步探索出新闻社会责任感这一行为规律,它并不来自于个人主观或是社会组织强加给媒体以获得利益的要求,它是一种社会道德表现。
在新媒体时代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刻不容缓。新闻媒体与观众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比以往要亲密得多,所产生的影响也更大,因此媒体从业者更应该要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并坚持抵制不实信息和淫秽、暴力信息,营造出更好的新闻环境。政府也应该对新闻媒体进行一定的约束,而不是放任其自由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各种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现象,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并进行重塑已经迫在眉睫。新闻专业主义在新时代下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发展空间广阔,新闻专业主义崇尚的客观、专业、责任等职业精神,依旧值得新闻媒体坚持并发扬。同时,新闻从业者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应该找准自身定位,认清现实,理性传播,为新闻事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