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0-01-08 22:29:04樊春玲张春堂刘慧明崔凤英
山东化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型工科导师

樊春玲,张春堂,刘慧明,崔凤英

(青岛科技大学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1 引言

为了满足涌现出的以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等教育中提出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就是“新工科”教育[1]。一经提出,引起广泛热议,各高校立即响应并启动了“新工科”建设计划。新工科建设计划是为国家涌现的各项新经济服务,从而支持社会经济创新发展[1],而新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新工科创新型的人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目标和新挑战就是要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2]。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是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和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核心专业,是2017年通过仪器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全力筹集资金投入到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投入近600万专项建设经费用于加强专业类实验室和实训创新类实验室。拥有传感器与光电检测技术实验室、检测技术及仪表实验室、控制仪表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嵌入式仪表实验室和测控创新实验室等专业特色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主要承担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训、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任务,用于学生综合运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并解决具体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些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条件基础。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需求条件下,如何在面向新工科建设的环境下,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特色和建设基础,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建设思路和方案

2.1 顶层设计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特色和工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确立培养具有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嵌入式仪器设计、实现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应用、生产制造与运行维护所需要的业务实践能力强、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高,具备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3]。在对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状态信息,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多年建设中形成的培养特色,制定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2.2 细化毕业要求创新能力指标,优化设计创新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结合行业需求,制定本科生毕业要求,设计创新能力指标,并进行分解细化,设计创新课程模块和实践模块,开设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开设科技创新实践、嵌入式仪器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训等实践教学。撰写修订教学大纲,根据能力细化分解指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培养环节,开展以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为代表的研究性教学,对各个教学培养环节科学设计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3 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实施体系

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要求贴近工程实践,从工程实践中凝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要构建以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教学实施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特色,联系行业相关企业,根据教育部产学合作企业项目指南,积极申请协同育人项目,以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共建、师资培训等项目形式开展合作[4],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导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构建工程实践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形成健康的育人环境。

2.4 构建大学生导师团队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体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因此需要构建大学生导师创新团队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体系。学院根据各专业特色发展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成立了电子设计大赛、PLC、机器人、智能车等创新基地,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场所和所需材料,并配备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大学生科研活动。导师团队的构建,需要考虑导师的教育背景和研究背景,形成梯队合理的队伍结构,甚至吸引行业企业中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达人加入导师团队。要发挥导师团队的作用,需要建立团队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才能使导师团队模式真正运作起来。

3 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我校测控专业学生培养的发展现状,在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确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就业岗位,细化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大学生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工程实践创新教学平台,研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具体实施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导师团队模式的实施体系,真正使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使大学生教育真正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创新型工科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