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洁玲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广东东莞 523083)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在面临人口红利消失、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出口锐减、产业链低端和竞争压力过大等问题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是否能科技创新,对东莞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起关键性作用。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取得可喜的成效。2017年2月东莞市出台的“倍增计划”,亦给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然而,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渐进过程,难以立竿见影,需要建立并完善持续的推进机制。因此,探索政府如何充分利用“有形的手”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东莞是一个制造产业集中地,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为7917家,其中先进制造业4705家、高技术制造业1566、IT制造业1646家,制造业税收达952.3亿,占全市税收规模的42%。在产值方面,2019年东莞市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为4303.33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的96.3%,占全市GDP的45.4%。其中,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20.01亿元,增长12.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83.32亿元,增长20.6%,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1个百分点。体现出制造业是东莞经济的主要支柱。
东莞市制造业的进出口贸易以机电产品为主。截至2019年6月,东莞市出口机电产品2919.7亿元,增长12.4%,占同期东莞市外贸出口总值的76.2%。其中,出口手机646.4亿元,增长7.8%;出口集成电路132.6亿元,增长1.3倍。进口方面,2019年上半年东莞市进口机电产品为1972.3亿元,增长0.3%,占同期东莞市外贸进口总值的78.9%,贸易顺差达947.4亿元。贸易结构也逐步优化,一般贸易占比达44.5%,较2018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
东莞“倍增计划”是2017年东莞市“一号文”出台的《关于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的意见》,是指按照“选好选优、培优培强”的原则,选取一批存量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等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试点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2020年2月,东莞市政府发布“倍增计划”升级行动方案,力争到2022年,实现不少于5家名誉倍增企业和20家传统产业倍增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根本性突破。
在“倍增计划”的大力扶持下,东莞试点企业发展成果显著。截至2019年9月,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数量为356家,较上年新增70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占试点企业总数的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0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33家,通用设备制造业31家。截至2019年7月,倍增企业(含市级试点和协同倍增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39.71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倍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6.79亿元,占全市比重26.18%,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为16.84%,加快了东莞经济提质增效的速度。
推动“倍增计划”极大地提升了东莞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东莞R&D经费支出合计221.23亿元,占当年GDP的2.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9%);专利申请数量为97030个,同比增长19.4%;采取各项人才措施效果显著,2018年东莞科研人员数量超过11万;拥有高新企业数量为5798家,排名仅次于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全国位列第五。
政策的实行效果需要较长的时效性。“倍增计划”自出台运营至今已满3年,然而试点企业从申请到落实需要半年的时间,相关政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领域企业也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才能最终体现在产能效益上。因此,难以实现3~5年“倍增”的效益。
政策的激励功能发挥受限。“倍增计划”以试点企业为主,政策扶持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不够全面、完善,加上每个企业对政策红利的吸收程度不一,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全面覆盖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容易产生局限性,无法满足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所有环节的需求,难以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东莞制造业升级困难重重。东莞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由劳动力成本高导致招工难、出口关税高引发产品进出口难度扩大、缺乏足够资金等诸多问题,导致转型升级速度慢。另外,东莞虽已实施多项举措扶持优质企业倍增发展,但制造业整体的企业结构仍以小微企业为主,大型骨干企业匮乏,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难以带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
把握好政府作用的定位。“倍增计划”实施取得的成效证明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政府必须在坚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通过整合各种发展资源,为纳入“倍增”计划的企业成长提供更优质、更到位的服务,切实解决试点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成立相关调查组及时跟踪试点企业的发展成效,总结经验,向各制造业企业广泛宣传。
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试点企业的实现”倍增“效益后,应及时总结和分享经验,做好带头示范,突出试点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制造业行业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引导企业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以点带面形成高质量倍增的浪潮。另外,政府也应及时加以辅助,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实现协同倍增,形成梯度培育、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抓住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发展机遇。东莞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政府和企业要坚持以制造业为本,抓住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的发展机遇,托智能制造产业基础,加强与港澳方面的合作,推动制造业从产业、产品、制造手段、产业工人四方面迈向高端化,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出口实力,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