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搭建传统文化教育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以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为例

2020-01-08 19:18黄胜华
图书情报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同济大学学堂图书馆

黄胜华

(同济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09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传承的延续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广无尽,包括天文、历法、书法、绘画、建筑、服饰、习俗等内容[2]。中华传统文化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多维度的整体,它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图书馆应以其所具备的环境、资源等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大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营养。

2 文献综述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5年12月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3]。之后,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升温,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涌现,笔者于2019年4月在中国知网平台以主题“高校图书馆”和“传统文化”进行检索近五年发表的有关高校图书馆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文献,经过对文献的归纳整理,发现目前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探讨,因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丰富,有关文献较多,如赵娜娜分析了西藏高校图书馆参与西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优势,提出了西藏高校图书馆参与西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4]。夏明宇强调让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并详细阐述了“古典诗词吟诵大会”活动的主旨、目标、实施方式等[5]。二是对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路径进行探讨,如郭红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利用馆藏资源优势,以及环境、地理、人员优势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6]。三是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或方式进行研究,如王鹤群对“高校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定位、设计、内容架构、传播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解读,提出通过图书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7]。四是对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如许开凤论述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以及图书馆在人文精神教育中的作用等[8]。范媛静通过对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形式进行思考[9]。纵观以上研究成果,大部分文献作者从理论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有关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文献则相对较少,且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未成体系,活动方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效果不理想、发展受局限,甚至不能持续开展[10]。

3 同济大学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闻学堂”

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以下简称“闻学堂”)充分发挥育人和文化传承功能,成为大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和培育大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阵地。“闻学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同济大学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使师生受益的同时,也很好的发挥了大学文化对外辐射、交流的纽带作用,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成功案例。

3.1 “闻学堂”成立的背景和目标

同济大学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功能,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落实《同济大学“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精神。2013年,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与图书馆共同创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闻学堂”,学校旨在将闻学堂建设成一个人文教育的公益学堂,一个传统文化传习的体验课堂,一个“全景式”素质教育的文化品牌,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厚度和深度,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效应,在师生中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11]。“闻学堂”整合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营造传统文化学习与美学熏陶的物理空间,举办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让大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之美,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2 “闻学堂”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举措

3.2.1 传统文化书籍集中摆放,潜移默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闻学堂集中摆放5000 余册高质量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可为学生全方位呈现传统文化知识,亦可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某个专题。在这里,静下心来慢慢品读,体味儒家的仁义礼智、老庄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释家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各家各派的思想,感受作者的精神品质,或认同、或批评……在与先哲圣贤交流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渐渐摆脱浮躁,达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学生或将自己融入历史的长河之中,去品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志士的智慧和境界,去感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和品格,去膜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这些厚重的传统文化,引导着学生追求真善美,滋养着万千学子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

3.2.2 传统中式装修风格,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12]。“闻学堂”整体为庄重典雅的传统中式装修风格,茶艺角、陶艺角、休闲角等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家具配置上,选用大圈椅、六边形桌子和仿眀式翘头凳,具有浓郁中式家具特点。悬挂的名人字画、点缀其中的绿色植物,在古朴典雅的格调中,营造出一种舒适、恬静、优雅的书香氛围。在这种氛围和情境下,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完善自己的动力,使生命中崇高的人性、正义、理想和价值判断得以升华。

3.2.3 “五大堂”立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闻学堂”依托同济大学的学术力量,引入校内外优质文化资源,形成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成为同济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一张名片。“闻学课堂”、“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五大堂”的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点,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立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感知力和践行力。

(1)“闻学课堂”

“闻学课堂”积极引入《论语导读》、《中国戏剧(曲)经典》、《中国玉石学与玉文化》等一些精品选修、专业课程。知名讲师、人文学者在这里授课,他们带给观众的或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或是睿智灵动的思想、或是激情的演讲,带来的可谓是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饕鬄盛宴”。“闻学堂”所引入课程均不设门槛、不限身份,社区居民也可办理听课证听课,既为本校喜爱传统文化的学生提供了“蹭课”的好去处,也很好地发挥了大学文化对社区的辐射作用。

(2)“闻学讲堂”

“闻学讲堂”围绕举办传统文化相关主题活动,举办了诸子文化、戏剧文学、古代礼乐、中医养生等多场主题内容的讲座,解读古代经典,弘扬中华文明,提高师生的文化知识和素养及文化鉴赏力。如大型立体阅读活动“风雅大唐”,举办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格律诗创作浅谈》、《春江花月夜——民乐经典内涵的演变与文学意境的渗透》、《唐代三百年服装流行史》等讲座,“礼敬中华·名家讲坛” 系列讲座,举办《槐花黄、举子忙——漫谈北宋科举考试》、《万国衣冠拜冕旒》等讲座。讲座主讲人来自西泠印社、上海博物馆、上海京剧院、上海音乐学院等知名文化团体、机构和高等院校。讲座在特定时空氛围中听众与主讲人之间富有感情色彩的互动,令在场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引起思想的激荡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闻学展堂”

“闻学展堂”为配合每学年(学期)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或国家及学校重大纪念活动,先后举办了“中国古代机械复原模型展”、“方寸乾坤古雅逸趣——中国印章的历史与艺术展”、“盛世霓裳”唐代服饰文化主题展、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闻学堂传统文化展览、同济110 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文化济艺”——“文化”展等20 多个展览。通过展览,让读者了解某一传统文化主题发展的历史脉络,或为我们过去辉煌时代感到由衷的自豪,或感叹现阶段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或感知同济文人不断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加深同济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精美的实物展品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又提升了他们的艺术审美兴趣。

(4)“闻学知行堂”

“闻学知行堂”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给学生近距离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加深对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书画艺术的精湛技艺的理解,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理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闻学堂”先后开设了书法培训班、篆刻体验、京昆戏曲体验、茶文化品赏会以及互动性较强的新型阅读推广体验活动“论语大会”、“庄子说”等系列活动,增加师生体验的现场感、文化自豪感,将传统文化融入在动手实践中。如开展篆刻体验活动,同学们在雕刻的过程中,了解篆刻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在刀与石的碰撞中,享受方寸之间多样风貌,感知传统文化。“敦煌的秘密——藻井手绘活动”同学们在静心的一描一绘中,增加了对敦煌艺术的了解和喜爱,感悟到艺术宝藏敦煌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之美……。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也是当代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闻学知行堂”这些体验活动既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又增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5)“闻学雅集堂”

“闻学堂”自开放以来,与上海市灯谜协会合办灯谜雅集、茶艺社团合办品茶活动、同济教师书画秋季雅集等多次活动。雅集是指古代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他们以文会友,或吟诗作赋,或书画遣兴,或饮酒品茗,其间催生了许多千古流芳的诗篇佳作。在当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一些爱好传统文化的人士在“闻学堂”相聚,开展别开生面的雅集活动,他们或谈文论艺、或品茗赏乐、或闻香挥毫……,雅集活动既让人身心舒展、怡情养性,也让人体验中华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情怀。

3.3 “闻学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成绩和不足

“闻学堂”自运行以来,秉承一个主题线索,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有主题、有目的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现已形成文化品牌,并日益显现出大学文化建设的“品牌”效应。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性开展的重要途径。

“闻学堂”举办的活动不仅受到同济师生的欢迎,在周边社区具有不小的知名度,部分兄弟高校也专程前来调研考察,“闻学堂”还是同济大学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接待海内外嘉宾的参观访问。

“闻学堂”从特色馆藏、空间布局和举办“五大堂”系列活动等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为更好发挥文化育人效用进行了创新探索,为发展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积累了有益经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努力。

以上是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有益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尤其在当前网络发达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吸引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他们,既需要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工作人员去策划方案,整理组织文献材料等,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去支持所办的各项活动,目前在工作人员和资金方面都处于短缺的状况,这也是值得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 思考

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传播路径,多维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成为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于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实践,笔者针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4.1 结合当代大学生行为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喜欢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内容,学习方式上更青睐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教育效果。“闻学堂”紧紧贴合大学生的需求,将传统文化内容赋予时代特色和内涵,让他们乐于接受;“闻学堂”开通“闻学堂”微信公众号和“同济大学闻学堂”的博客。实现了微信和网页端、手机端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2 整合校内外优质传统文化资源,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渠道

图书馆的传统文化教育仅靠一家单位的参与,渠道太单一,很难充分发挥其效果。“闻学堂”自运行以来,聚合了校内知名教授、学者以及上海京剧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西泠印社、上海市书法协会、上海博物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等社会知名团体、机构,走进“闻学堂”开展文化活动,从而拓宽了传统文化教育渠道,使大学生有了一个聆听大师、提升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整合校内外的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渠道,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4.3 落实开放、共享新时代发展理念,助推传统文化教育

“闻学堂”所引入课程及讲座,对全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优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共享。这种开放、共享的理念,助推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效用,从而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认知度,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好的发挥了优质文化资源对社区的辐射作用。

5 结语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3]。著名学者吴宓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生,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的肥沃土壤和传承文明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理应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力量,熏陶滋养大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德行,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抵御不良思想,培养文化自信,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希望通过总结“闻学堂”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经验,能对高校图书馆持续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学堂图书馆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图书馆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