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强
(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命题。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1],是党领导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争做表率。国有企业如何践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合规推进现代化治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效能。本文以依法决策、合规管理的视角,分析探讨推进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的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以期抛砖引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资委着眼大局、勇于担当,于2016年1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于2018年11月发布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和《指引》精神,必将有力推动国企现代化治理进程。
首先,推动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管理是讲政治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跻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上新征程[2]。“法治中国”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企业是“法治中国”的基础单元和有机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主动作为、率先实践,建设“法治国企”,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讲政治、讲担当,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为此,国有企业应当理直气壮、当仁不让推进依法治企和合规管理。
其次,推进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管理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健全和监管性政府的日益崛起,来自国有企业外部的法律监督、合规监督,包括审计、巡视监督越来越严,力度越来越大。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企业要走出国门,更应视合规为生命线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因此,强调推进依法治企,就是要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法治化轨道,适应在全方位、高强度监督的新常态下谋发展。
再次,推进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管理是企业规范管理的需要。企业无论是发生安全质量、环保、税收、人力资源等事件,最终都可能上升为法律问题,企业终极风险最终都会以法律风险的形式呈现。反观之,这些事件和风险的源头,都是基础管理问题。所以必须持续推进依法治企,按照对标世界一流、实施管理提升行动的要求,推行精细化合规管理,企业方能行稳致远。
最后,推进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管理是干部自身成长的需要。国资委从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两个层面,将依法治企情况纳入对下级单位领导人员的考核体系,同等条件下对依法办事能力强、法治综合素养高的干部予以重用,对因不重视不采纳法审意见进而导致重大损失的管理者予以追责[3]。从干部个人成长角度看,严格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规范运转,也是对自身最好的保护。
《意见》和《指引》规定了依法治企、合规管理工作职责和组织架构,明确了“谁来干”的问题。依法治企、合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是全员责任,必须打好整体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当明晰“四位一体”责任。
一是明确主管领导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国有企业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合规委员会均由“一把手”担任组长(主任),承担依法治企、合规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4]。只有主管领导把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扛起来,依法治企、合规管理工作才会有力度。主管领导要有法治思维,做什么事、做什么决策,都要首先考虑有没有法律政策依据、程序合不合规,要切实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合规管理的机构编制人员等重大问题。
二是明确分管领导和总法律顾问的业务分管职责。《指引》明确中央企业相关负责人或总法律顾问担任合规管理负责人[5]。法律合规工作专业性较强,责任重大,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应当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和业务分管的作用,只有这样企业依法治企、合规管理才有“主心骨”。
三是明确全员的依法治企、合规管理主体责任。所谓依法合规,就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6]。全层级、全流程、全员、全覆盖是题中之义。要明确全员主体责任,将全员纳入法治建设考核体系之中。
四是明确法治工作、合规工作者的具体责任。法律合规部门、法律合规专职人员、项目法律联络员,既是依法治企和合规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制度、办法、规则和程序的制定者,更是防范合规风险的重要防火墙。因此,要注重法律合规工作的机制建设与责任落实,确定法律合规工作的路线图和工作路径,确保落实到位。
《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央企的目标[7]。作为基础和支撑,《指引》划出了合规管理的七大重点领域、三大重点环节和三类重点人员,明确了“干什么”的问题。重点领域包括市场交易、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劳动用工、财务税收、知识产权、商业伙伴,重点环节包括制度制定、经营决策、生产运营。抓住了这些重点领域和环节,合规管理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8]。
一要突出抓好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公司治理。治理完善,就是要求在公司的根本大法——《章程》中明确治理主体的法律关系,明确责权利,完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有遵循的方向和指南。完善公司的治理需要制度支撑。领导既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守护者,制度出台以后,就要按制度规则办事,尤其领导同志不能以特殊情况绕开制度。要推动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以制度来实现管理目的、以流程来分解制度、以信息化来管控流程,确保国有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全部纳入合规管理的良性轨道。要加强规章制度“立改废”步伐,尽快形成一套配套完善、便于执行的制度体系。制度制定出来不仅要成册,还要抓好落实,要研究执行方法,强化督查督办,确保全员按制度办事、按规则办事。
二要突出抓好经营决策,保证重大项目依法合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初心和使命,改革发展是国有企业的最大任务,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依法治企、合规管理更要置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大局之中。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特别是经营管理中,要监督指导业务人员坚持合规经营底线,筑牢企业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没有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标准的重大项目不能提交会议决策,没有按程序获批的项目绝不能上马。企业法务人员要靠前服务,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落地开展法律服务,努力从事中控制向事前防范延伸,全面参与项目前期跟踪、尽职调查、商务谈判和合同起草等环节,从源头上防止项目“先天不足”。
三要突出抓好生产运营,强化全流程依法合规管理。依法合规管理,覆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理当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习惯。全流程管控,是企业基础管理的基础,是依法合规管理的“牛鼻子”。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法律合规审核内嵌到业务流程,确保经济合同、授权委托书、重要决策、规章制度、公章用印、招投标事项等全面纳入法律审核范围,保证“应审必送、应审必审”,确保“没有法律意见,领导拒绝签字、议题暂缓上会、单位概不用印、上级暂停受理”。在全面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依法合规的同时,加强法律政策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要突出抓好法治合规文化培养,增强国企现代化治理的内生动力。《意见》倡导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理念,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指引》提出,要积极培育合规文化,树立依法合规、守法诚信的价值观,筑牢合规经营的思想基础[9]。法治文化、合规文化就是倡导国有企业全员养成依法办事、合规经营的良好习惯,将“靠制度办事、依制度管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全员的行动自觉。涵养法治文化、合规文化,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自上而下形成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的合力,带动所有参与管理的人员,共同树立法治意识,明晰法治底线和红线,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合法合规、更加畅通有序,以优秀的法治合规文化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
《意见》要求加强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指引》明确了合规主管部门的制定顶层设计制度、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参与合规审查调查、开展合规检查指导督导、组织合规培训宣传与咨询等五大职责。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国有企业法律合规管理部门作为推进依法治企、合规管理的“操盘手”,必须加强自身建设[10]。
一是准确定位法律合规管理部门和合规管理工作。第一个定位:法律合规部门是领导决策的“智囊”。作为国有企业,做任何决策都要合法合规,法律合规部门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决策的一个“智囊”。第二个定位:法律合规部门是领导干事创业的“保护伞”。各级领导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要树立法治思维,首先要想到依法办事,用法律保护自己,这样才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与错误。在这方面,法律合规部门要主动承担起保驾护航的角色,为领导干部和企业员工干事创业划出“底线”和“红线”。第三个定位:法律合规部门是企业最直接的生产经营部门。把法律合规管理工作视为直接的生产力,把法律合规部等同于企业的生产部门,保障其作用发挥,切实为企业经营管理全程审核、把关和服务。
二是提升法律合规队伍的专业水平。德才兼备、能管会干的合规人才队伍,有利于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11]。法律合规人员要争取成为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能够敏感捕捉信息,及时了解、掌握、研究、吃透最新的法规政策变化,为国有企业开展业务提供法律合规指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同时,还要善于总结提炼,把有效的工作实践上升为理论成果,指导今后工作开展。二是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法律人员的“金刚钻”,不仅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办案能力[12]。培训是对人才最好的激励,要多为法律合规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参加专业考试,通过学习拓宽思路、提升视野、增强能力。三是强化沟通协调能力。法律合规人员在对外交流和谈判磋商中要能代表企业形象,对内要敢于审核把关出具意见,更要善于协调整合资源,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是保证法律合规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独立性是合规管理工作监控属性的必然要求。《指引》强调,要严格依法依规对企业、员工行为作出客观评价和处理,做到客观独立。合规管理牵头部门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干涉。合规管理的独立性,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准作为支撑。要培养法律合规部门、法律合规专业人才的强势地位,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法律合规问题,需要一个强势的部门来作为领导决策过程中最有力的助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把法律、合规的关心与关怀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法律合规工作才有了立足之本和工作的根基。要建立法律合规部门的强势地位,需要各级各部门认识到位,需要综合行政手段予以促成,更需要法律合规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法律合规专业水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