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当下,我国专利产出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其专利转化率却极低,我国高校在此方面极为严重。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我国高校教师评估科研项目、评审职称主要是以专利的产出量及论文的产出量作为关键指标,但是并未将专利成果转化效果纳入激励与评价范畴;高校与企业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桥梁等。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专利转化工作的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专利转化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已经到来。在当下,世界各国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已经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跨越式发展,各国间的科技竞争主要体现为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为基础的竞争,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核心就是专利。在目前,专利数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数量已经成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在21世纪,欧美发达国家通过调整知识产权战略,使得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在不断提高,从而使专利转化的实施得以加快,并且由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形成较早,从而使得韩国、日本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对专利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国家在对高校专利转化工作进行探讨时,通常会以产学研合作机制作为研究中心,并且其对高校专利转化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其还对诸多可行性意见予以提出[1]。
近些年,我国每年专利的申请量以及授权量都在不断增加。在2016年,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提出具体目标,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将从2015年的6.3件增加到12件,高等院校具备优越的科研队伍、良好的科研环境以及丰富的研发资源,其每年所创造出的专利技术数以万计,但是由于大部分专利技术转化难度极高,所以致使我国专利转化率较低,从而对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产生了一定制约作用。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高校专利平均转化率不足10%,相较于发达国家60%-70%转化率而言,我国差距甚远。国家对高校专利转化问题的研究可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国家法律层面上进行分析。高校在开发专利技术期间,会投入大量的设备、资金等资源。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高校专利成果绝大部分都归于职务发明,而职务发明的发明人拥有获得奖励权、署名权以及专利转化与实施期间获得收益的权利,但是法律层面的权利其并不享有。在专利法内,其并未明确规定职务发明获取报酬的具体金额与比例,从而致使高校与职务发明人间极容易在奖励金额方面产生巨大分歧,从而极大地打击高校科研人员对专利转化工作的激情[2]。
第二,从考核评价层面进行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估科研项目、评审职称主要是以专利的产出量以及论文的产出量作为关键指标,但是并未将专利成果转化效果纳入到激励与评价范畴,致使高校绝大多部分就是对专利申请过于重视,而对专利转化工作有所忽视。并且高校管理层缺乏对专利转化工作的动力。在此情形下,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研究的出发点通常会与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相违背,致使虽然我国每年可以产出数量巨大的专利,但是其转化率极低,无法获取充足的经济效益[3]。
第三,从资助政策层面角度进行分析。高校科研项目的结题通常是以取得专利授权而终止。专利维持支出并未纳入科研经费,从而致使发明人需要自身对专利年费予以缴纳,进而造成发明人的无法保障自身的利益。在维持专利成果的角度来看,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支持。所以,我国绝大部分省市都对专利政策予以专门制定,从而对专利授权后若干年的维持费用予以资助。但是若得到资助的专利无法寻求到相应的转化途径,必然会致使大部分专利在失去政府财政资助后极易由于缺乏足够的维持费使专利权失效。
第四,从转化服务层面进行分析。从政府层面来说,政府虽然已经对一个存在诸多服务种类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予以构建,例如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大学科技园等。但是,在对高校专利进行转化期间,企业必须要对价值评估、专利技术内容、资金投入、市场开发风险等信息进行深入的收集与分析。通常来说,这些信息需要由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开发与整理。除此之外,出于机密以及竞争等方面的考虑,企业在各类技术转移中心网站上缺乏登记技术的意向,并且技术发明人也不希望对技术细节予以透露,从而使得双方都亟需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进而使其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得以成功转化。从当前高校与企业专利转化现状进行分析,其缺乏完善、高效的沟通桥梁。
近些年,虽然我国学者对高校专利转化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并且一直处于研究之中。但是,绝大部分学者都停留在对近些年我国高校有效专利的专利现状以及专利转化理论层面的研究,在专利许可、转让等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局限在简单的数量统计分析层次。由于专利转化理论基础与相关数据的欠缺,从而使广西地区“高校-企业”专利转化工作转化路径、转化现状、保障机制等方面系统性的研究严重不足。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2005年至2015年广西地区本科院校已实施转化的专利,根据广西本科院校专利转化的特征,对广西高校企业专利转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能够提升广西高校专利技术市场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4]。
当下,国内绝大多数研究主要对高校“重专利授权,轻成果转化”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对高校专利转化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从而对广西地区高校专利转化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整体评价。例如,是否有部分科研能力较差高校由于加强此方面重视使得专利转化成效得以提升,再如,高校科研实力是否与高效转化工作正相关[5]。
当下,广西高校与企业市场与专利间都缺乏高效的沟通桥梁,从而致使绝大部分企业很难找到适合的专利技术,高校具备较高价值的专利也很难找到适合的合作企业。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转移路径、“转让人与受转让人”的类型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并将此种模式进行定义,从而积极寻找高校在专利成果转化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困难,并建议广西地区高校设立专门的专利技术转让机构[6]。
综上所述,当代高校要加强对专利转化工作的重视,要逐渐将专利转化成效纳入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科研项目申请工作之中,并使高校与企业间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从而充分提升我国校企专利转化率,进而最大程度保障广西校企专利转化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