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随着逐渐涌现的机器人无人工厂,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极大利处,可以说这是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首要举措,此时极大程度拓展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面对此种形势,使得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不仅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必然的。作为综合性学科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其要将电子以及计算机、工业控制、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理论基础和实训条件充分融入其中,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政府对工业机器人相关内容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广,使得全国各院校都开始对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进行积极开设,此举必然会推动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更好发展。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此类课程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提供前提保障,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课程知识的情况下,更好地投身于后续专业实践等相关知识学习中。在建设专业基础课程过程中,需要学校以工业机器人所涉及的不同知识门类为依据,主要对机械以及电气、控制等类别进行划分,借助此类多样化学科知识将机电专业基础课程涵盖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要依据。在有效建设专业基础课程背景下,能够帮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和工作站机械结构和控制方法等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专业基础水平得以有效夯实[1]。
首先,高职院校应对企业文化以及团队协作等素质培养课程积极设置,借此帮助学生对企业进行初步地认知与了解,促使学生通过这些知识学习的过程将自身职业意识逐步建立起来,并对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进行良好掌握[2]。其次,作为工科专业之一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其实际工作岗位具备的显著特征就是体现在加强规范性方面,因此在课程教学及实训开展时,就需要将企业的一些常见规程如岗位作业规范等融入其中,借此对学生良好操作习惯进行良好塑造,提高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性。
在构建专业方向课程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相关知识及技能为出发点,进而选择以逐层递进的方式,如以基础——进阶——综合训练方式构建课程模块,确保学生专业技能的逐步提升得以良好实现。工业机器人作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自动化生产线,其对工业机器人的一系列专业技术进行了充分涵盖,如基础操作编程以及生产线装调等。在具体构建专业方向课程时,应侧重于工业机器人,首要环节就是帮助学生将机器人本体作业技能进行夯实,在此基础上,充分关联总线技术以及组态技术等,确保帮助学生对自动化生产线的装调以及维护等切实掌握[3]。
这一过程主要是对综合实训室进行积极建设,主体可以侧重于大赛设备,将数控加工以及PLC编程等充分融入设备中,从目前来说,综合实训室可以面向学校中的小部分班级和竞赛团队成员进行建设。借助比赛这一形式,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依托具体项目,对参赛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基础技能培养加以重视,同时以赛项内容为依据,引导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调动,保障教学实效提升,现阶段从一些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方式获取的成效十分显著。此外,围绕比赛项目进行备赛的学生、也能够对实训教师提供协助作用,进而确保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等实训得以更好完成,保障专业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促使整体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社会中已经有众多行业和领域逐渐应用智能机器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智能机器人必然会逐渐趋于普及方向发展,此时为保障智能机器人普及发展得以良好实现,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方面不断加强力度,基于自身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确保社会相关行业人才供给需要得以充分满足,逐步推动工业机器人专业在高等教育中普及发展。
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基于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十分必要,基于课程体系的良好建设才能为人才培养方案贯彻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对此高职院校就应该考虑到当前社会和相关行业对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积极构建,为专业课程顺利开展、专业人才有效培养等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