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波 陈泉杉 范 瑶 张纯良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 广东·珠海 519088)
民航旅客运输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航空运输专业人才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内容多、实践性强、任职指向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如翟静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民航旅客运输课程实训实施改革,汤黎提出了将行业资格标准融入民航旅客运输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卢竹进行了闯关式教学探索。随着互联网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邹少霏与汤黎又分别进行了基于混合式教学与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这些研究为民航旅客运输课程教学探索提供了非常有益思路,但未能完全解决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基于任务的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1)课程特点。民航旅客运输管理是航空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以技术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既包括理论形态的专业技术原理,如配载平衡基本原理、国际旅客运价计算;又有经验形态的专业技能,如旅客运送、行李运输;还有理论和经验互渗的技术规则,如运输责任与赔偿等。从技术知识传播的角度看,课程内容主要可分为显性技术知识和隐性技术知识两类。
(2)教学特点。技术史学家福格森指出,技术是一种高度依赖视觉的活动,技术知识即使能被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视觉形式而非口述或数学形式进行表达的。在民航旅客运输课程,既有大量隐性知识,也有丰富的显性技术知识。教学中,必须从考虑隐性技术知识的实践性、场景性出发,在教学策略上既要与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理论课程相区别,又要与一般实践课程相区别。因此,在强化理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创建逼真航空旅客运输现场情境,配备丰富行业经验的实践老师,强化课程实践,让学生实践中理解、贯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并提升实际的操作技能。从而改变只是通过传统教学中讲授、自学等方式,以及简单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满足未来工作岗位需求。
(1)教学目标设立。通过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民航旅客运输在民航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树立良好的为旅客服务的思想意识;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网络教学形式构建学生在客票销售、特殊旅客处理、运价计算、配载平衡等方面立体化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同时通过任务导向的情景式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操中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就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综合能力;并通过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满足航空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教学模块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紧密地追踪民航旅客运输前沿动态,不断吸收民航旅客运输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优化,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整个课程内容分成设计五大模块:客票销售模块、旅客运价模块、退票及运输变更模块、特殊旅客运输模块、配载平衡模块,每一模块中分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子模块。从而将原来比较零散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通过分别进行模块归类整理,得以清晰化和条理化,有助于教学的实施。
(3)教学资源构建。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课课程建设。对课程各模块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将理论知识分为96个知识点,分别录制时长为5~12分钟理论教学短视频,并上传超星学习通,构建成在线网络教学课程。二是开展在线测试题库建设,收集整理大量理论试题,完善在线测试题库。三是对应各教学模块,收集整理各类民航旅客运输案例,形成案例集,为翻转课堂讨论提供材料;四是建设实践操作任务库,以民航旅客运输各岗位实际工作为背景,对标民航行业标准,构建各模块对应的实践操作任务题目,形成包含各类岗位特情处理的任务库。
(4)实践场所建设。本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与民航旅客运输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专业性。为了关联实际场景,通过广东省通用航空协同育人平台,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育人途径,把实践教学置于多方参与的开放系统之中,以定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同时建立民航交通运输综合实验室,实验室高度仿真模拟机场旅客运输环境,配备民航旅客售票系统、离港系统、值机系统、安检系统等,可进行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5)教学过程设计。在理论学习方面,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翻转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按照学期的课程教学进程,按时发布各模块知识点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提前进行学习或预习,并通过测试题库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课堂上,创设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利用案例库,挑选民航旅客运输对应模块经典案例,供学生思考与分组讨论,在思考与交流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教学上,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以民航运输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操训练教师,以民航交通运输综合实验室为主要实践基地,以任务为导向,参训学生从任务库中随机抽取该模块的训练任务题目,开展情景模拟实操训练,重点训练学生民航旅客运输过程中岗位操作能力和各种特情处置的能力。同时注重以创新驱动、产教融合,积极联系航空公司、运输机场等单位,以顶岗实习方式,提升学生在民航旅客运输岗位的任职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上,形成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组成的系统化民航旅客运输特色实践体系,构建了线上理论学习、课堂案例分析、实验室实操训练与校外定岗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6)考核评估机制。以学生通过民航客运员执照考试为抓手,构建以引导学生过程学习、主动学习为目标的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根据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教学反馈,综合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功能,通过监控学生学习时间、知识点测试题库的答题结果、网上的交流互动情况进行线上学习评价,占总评20%。课堂案例讨论交流,按照发言积极程度、讨论质量,采取学生互评为主,老师打分为辅的评价方式,占总评30%。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度、操作准确性、反应能力、处置结果等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同样以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并举开展评价,占总评50%。
以任务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教学组织力、资源整合力、进程掌控力以及课堂感染力等有极高的要求,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丰富课程资源,打牢混合教学基础。开展基于任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必须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在课程建设前期,必须组建专业团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课程资源。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录制上传适合线上教学的MOOC、SPOC视频资源,同时配备相应的测试题库。要建立课程资源维护的常态化机制,结合专业特点、学生需求对课程资源进行维护更新,不断丰富完善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专业知识的呈现方式,实现在线课程的全时空动态交互。要从专业岗位能力出发,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准绳,构建适合实践教学、覆盖岗位能力的任务库。特别是要将能体现高层次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的任务纳入到实践任务库,以此来训练提升学生的高阶实际操作能力。
(2)尊重学习规律,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基于任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适合的是一类既有显性知识又有隐性知识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课程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加,而要注重尊重学习规律,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学习角度出来,充分认识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主观能动性、差异性等特性,选择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新发展。
(3)重构课堂角色,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教师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主体,课堂是教学改革落地的关键环节。在传统课堂中,老师往往是作为单一主体角色出现在教学课堂中。在任务导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作为线上课程的设计者、翻转课堂的主持者、实践训练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网络答疑的服务者以及网络平台的管理者等多重角色出现。此时教师不再是单一个体,而是整个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思维切换到教师学生“双主体”模式,教师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师生形成平等沟通交流机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反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为学生搭建上升平台,陪伴学生开展高阶深度学习。
(4)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力驱动。以任务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既有线上的网络理论教学,又有线下的案例教学,还有线下情景实践教学,多种教学模式混于一体。必须通过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多方位考核评价,利用多个渠道收集教学效果信息并给予及时反馈,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全过程的技能考核和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时分析评价结果,掌握教学效果,发生偏离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评定机制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本文针对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课程与教学特点,阐述了基于任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方法,构建了线上理论学习、课堂案例分析、实验室实操训练与校外定岗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对任务导向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