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秀艳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吉林 长春 130500)
旱作农业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来提供土壤的水分。所谓的清流损失指的就是,在降雨的过程中,部分地表流走的雨水并没有入渗到地里,一部分损失是由地表蒸发所导致的,剩下的部分还能够作为作物有效生长的水分。想要使有效水分能够得到增加,就需要做好对径流和蒸发的减少。通过对保护性耕作的采用,能够使径流减少60%左右,使蒸发减少10%左右,并且能够实现有效水分的增加17%[1]。
与以往的耕作措施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实现对机械作业次数的有效减少,且能够降低对人畜的使用量,从而实现作业成本的降低。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相比其它种植方式,保苗率大约高出了2%~4%;其长势在6月下旬也更加优良,平均多出1~3片叶片,苗高平均为10cm以上,茎粗大约为0.5cm以上。其中,玉米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地膜玉米相比每亩作业能够降低33元的成本,每亩工序能够节约5道,农民劳动力能够节约8d。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相比以往的耕作技术来说,每亩能够节约45元的生产成本,能够节约5道生产工序,节约7个劳动力。
首先,土壤耕作通过最少的工序,就能够实现播种施肥,以及秸秆残茬的施肥、覆盖以及还田,使土壤受到了保护,使尘暴的发生得到了减轻和抑制。其次,无需通过对播种技术就能够实现秸秆还田,通过对秸秆出路的查找,能够实现对焚烧秸秆的根治,使大气能够免于被污染。再次,通过机械化技术对耕作的保护,能够使地越种越肥,可以使化肥用量得到逐渐地减少,使农作物的品质更好,使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地减轻。最后,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对作物的秸秆、对地面的残茬覆盖,使土壤无需经过耕翻,就能够进行机械化的精量播种以及深松等操作,使免耕、少耕种植、土壤的保护以及蓄水保墒得到了实现,并且实现了对地力肥力的培养,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量[2]。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从开始研发到现在,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在对此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时,应用后的效果却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许多,首先,相关部门没有重视该技术研发工作给玉米耕作带来的提升,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导致无法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玉米的耕作质量。从政策方面来说,并没有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耕作提升方面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以及相关人员无法获得引导和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地区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各种阻碍。
想要实现玉米保护性耕作,在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变有着一定的难度,在对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会对人力物力和资金造成一定的耗费。然而,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地区的应用,并没有对应用进行有效的体系建立,导致无法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提升玉米耕作的质量,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无法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并且无法得到广泛地应用。除此之外,推广体系中缺乏完善的后期保障措施,无法保证农民的利益,无法使农民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获得相应的优势。
想要使实验室中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被广大农民使用,就需要对相应的配套设备进行建设。在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对耕种、田间管理等各阶段的内容进行规划,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此类环节中,使玉米能够得到全过程生产。然而目前来说,耕种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也没有对机械进行充分地应用,导致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农民对技术丧失了信心,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因而无法得到顺利地推广。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对保护耕作技术合理宽窄行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土地玉米种植垄沟规格的调整。通常来说,应用该技术有着如下要求,主要能够控制其宽行和窄行在90cm、40cm左右。在调整完此环节后,做好窄行的播种和管理,同时要做好宽行的深松作业。玉米收割时,需要保证苗茬为40cm。收割完玉米后,需要做好对宽行的旋耕处理,以此来使玉米在次年的种植能够获得重要的保障。对于窄行处的秸茬来说,需要做好对其原本位置的保证,以此来使腐烂的秸茬能够实现对土壤肥料的逐渐转化。种植户通过实施此类操作模式,能够直接在次年对宽行进行播种。
目前,在对此类技术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在第一次收割完玉米后,对高茬的保留需要按照实际要求,同时需要对高茬的高度进行严格地控制,通常控制在25cm左右,当已经收割完全部的玉米后,需要做好对玉米种植地的整地作业。而高茬在种植田中的腐烂,能够作为肥料施用,此类肥料主要用于还田作业。在第二次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种植户的播种可以直接进行。需要在进行追肥的过程中控制好耕地深度,需要保证在20cm左右的深度。在第三次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种植技术要点与第二次种植一样。总的来说,玉米灭高茬整地种植保护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玉米的种植,使玉米能够保持以往的总体产量,虽然该技术的局限性依然存在,但其对水分较低的土壤更为合适[3]。
为了更好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了有关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该技术进行不断地引进和推广,将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提供给玉米种植户,以此来使玉米的产量和农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