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梅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10)
民办高职院校经费来源较为单一,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基础相对不足,在面对突发疫情防控时,由“示范性”向“普适性”转变的全面线上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教学职责不放松,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化建设资源优势和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探索构建了疫情防控下“4321”全面线上教学模式,以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下的教学质量不降低[1]。
“4”是指学校、教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四级联动;“3”是指制度规范、监督控制、支持服务三大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2”是指以网络教学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为支撑的两个平台;“1”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融合构成了疫情防控下“示范性线上教学”向“普适性线上教学”转变的“4321”全面线上教学模式。
突发疫情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采取全面线上教学是应对疫情防控特殊期时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非常之举。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联动,为全面线上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1.学校层面: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针对新形势研究落实新对策、新方案,为疫情防控期间全面线上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召开线上教学工作部署会,明确线上教学阶段任务;开课计划审核、课表编排、在线课程建设、期初教学检查等工作循序推进,有序推进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召开技术培训研讨会,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与水平;调研教师关心的各项问题,明确了任课教师在线上全面开课前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积极联系各大线上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平台应用技术培训和线上教学示范课;组织师生听课、测试线上教学效果,协助教师正式上课之前多次演练;通过多种方式及途径,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逐一摸排学生线上学习环境条件,分析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可行性。
2.教师层面: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全面线上教学得以落实的基础,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们积极响应,调整心态,认真学习各种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技巧;充分备课,抓紧准备教学所需的课件、参考资料、教学视频、学生练习题等教学文档;创造、改善条件,准备线上教学设施设备、积极学习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与技能;课前发布学习通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辅导员跟踪学生现有设备(电脑、手机)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为了确保学生能认真上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心理辅导、课中全程观察学生学习状态、课后跟踪。
3.学生层面:遵守纪律,及时反馈
积极适应线上教学,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有条件的改善条件,通过创造、改善条件满足线上学习的需要;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沟通反馈。
4.家长层面:为学生学习担当“后勤”保障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充裕的学习时间,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及周到的生活保障,为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提供了优质的“后勤”保障。
1.制度规范
疫情防控下的全面线上教学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常规学校管理文件已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特殊阶段的特殊管理,从线上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线上教学规范两方面入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为规范线上教学运行管理,制定了《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方案》《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注意事项》《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问题解答》等各类教学文件、工作方案、教学要求、通知、操作手册等,从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层面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要求、指导等。与此同时,学校制定的《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对授课计划编制、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尤其是在网络空间的课堂,要求所有教学资料上线,作业线上批改;师生在虚拟空间相聚,对教师课堂教学和管理提出新要求,以满足网络空间教学需要,从教师教学规范层面进行规范,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监督控制
通过线上教学准备阶段总结、线上教学测试、线上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校级、院级、教务人员)、学生评教形成的监督控制体系对线上教学质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控,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低。通过期初教学检查发现问题并要求教师限时整改,明确要求课程建设不达标者不准开课;遵守纪律,编排线上教学课表并严格按照课表上课;采取学情数据填报和教学日志填报制度,坚持线上教学工作日报和周报制度,及时总结和反馈课堂教学情况。
3.支持服务
学校组建技术团队,从线上教学工作筹备之初,就持续为教师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根据教师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协调各大线上平台,及时发布各平台操作使用文档,帮助教师尽快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示范课程之后,又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编写“示范课后教师网络授课操作指南(实用版)”“教师网络授课模式比较”“学生线上学习指南”“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问题解答(学生版)”“课程听课指南”等各类指导性文件,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学生顺利进入线上课堂学习保驾护航,为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及教学管理人员参与线上听课提供技术指导。为进一步缓解当前存在的网络不流畅问题,教务部积极联系超星公司扩容,缓解网络运行压力,尽可能保持运行稳定。收集教师建议与意见,并整理成问题反馈,上传下达;为全面了解线上教学的教学情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及时了解同学们对线上教学的感受和建议,以持续改善线上教学效果。开展学生线上教学专项问卷调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针对线上教学学习主体2018、2019 级学生进行全面调查。
全面线上教学是疫情防控期间的非常之举。同时采用多平台、多终端进行教学,综合利用不同平台、App 的不同特点与优势,实现了即时数据、源头数据、开放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保障线上教学。
1.以网络教学资源为依托开展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教学资源,一方面,依托自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的自有资源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引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其他资源平台的建资源开展教学,为全面线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针对兼职教师存在不愿建课的情况,采用兼职教师通过事先学习网上现有课程资源,再对学生进行辅导。如少数专业专职教师数量不够,教师线上教学任务过重或有些课程需使用兼职教师才能满足现阶段全面线上教学的要求,在疫情防控下,针对兼职教师不愿建课的问题,为便于对线上教学进行把控,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超星、中国大学MOOC 网等成熟教学资源平台中已有的课程教学资源,采用专、兼职教师先行学习,再以测验、辅导、答疑等方式组织学生在线学习。
2.以大数据管理平台为手段监控教学
学院采用学习通、翻转校园等App,以及为徒教务系统,对线上教学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过程监控及源头数据、即时数据的采集,为疫情期间在线学习保驾护航。
“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线上教学的每个细节中[1]。疫情期间全面线上教学的原则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本身。线上教学对学生学习硬件设备要求较高,针对学生学习所需硬件(电脑、手机)不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现有的硬件条件进行全面摸排,从学生线上学习所使用的设备、采用的网络、各种教学平台使用感受、授课形式、作业布置、对线上教学效果整体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各专业、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调整教学方式与模式,采取适合学生现阶段所具备的硬件条件水平的方式进行备课、授课;学生全程参与到线上教研活动中,为教师就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建言献策;采用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提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下发学习任务等形式,让同学们于正式上课前提前20~30 分钟进入学习班级,避免了正式上课时学生无法进入平台;各班设立专门的助教,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考勤、课堂管理等工作。
就总体情况而言,在全面线上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线上教学准备充分,上课过程流畅,突显了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大部分教师线上课堂管控到位,以互动的方式监控学生出勤以及在线学习情况;任课教师备课充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对疫情控制期间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表示认可,学生互动频繁;从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线上教学正式开课一个月以来,共开设700 多门次课程,涉及280 多个班级,听课学生超过7 万人次。从线上教学问卷及学生评教可以看到,学生对线上教学整体满意的比例达到93.47%,可见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认可度较高。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全面线上教学面临时间短、任务重等难题。唯有全体师生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严守师风,立德树人;遵守纪律,加强自我管理;主动协调,及时沟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用细心、耐心、爱心力求做到最好,方能确保高质量地圆满完成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