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之我见

2020-01-08 12: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书籍读书课文

(唐山市鹭港小学 河北·唐山 063000)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各种图书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因此,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帮助他们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阶段,适当的训练,可以加快阅读能力的形成。现在各地市的小学已为学生方便阅读而开通了各种阅读渠道,像:图书馆,阅读角,小书柜等等,但是激发他们阅读兴趣,不仅仅是要有这些硬件设施,还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逐步培养。

1 创设氛围,以趣促读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很难全面周到的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方法指导。所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在介绍一篇故事时,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增加阅读时间。

1.1 组织图书角

目前,小学的设施条件越来越完善,每个校园都开始积极筹建图书馆,每间教室都积极来办图书角,为学生创设读书氛围。班里图书角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并且,学生喜欢的书籍种类不同,阅读喜好不同,书籍在同学间相互传阅,也使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许多,起到增广见闻的作用。

1.2 开展活动进行阅读

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上都十分重视,定时定期的开展阅读活动成为了各学校必不可少一项。如组织“书香校园”朗读比赛、“你最喜欢的主人公”——班级聊书会、“我们的亲子阅读时光”亲子阅读活动等等。一次,学生讲述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都被他“车水读书”刻苦学习精神所吸引。当听到他在清华预备留学班里,考试以十门功课1000分成绩顺利出国深造时,大家不禁吃惊地张大了嘴。课余,就发现有些学生在别人休息游戏时,仍在读书学习。问之,方了解到他要向侯德榜那样十门考1000分,成为有名的化学家。又一次,当学生讲到前苏联飞行员科马洛夫,当他完成航天任务,准备返航时,却因故障将在两小时后在着陆地附近爆炸殉难时,个个神色紧张,当听到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用70分钟时间向领导汇报航天情况时,有的同学眼圈红了,有的流下了眼泪。他在最后几分钟对自己女儿及全国小朋友说:“要认真学习数学,不要忽视每一个小数点,此次事件就是由于飞船在检测时工作人员忽视了一个小数点造成的。”学生们听后,都感到很震惊,并纷纷表示认真学好数学。读书讲故事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刻苦、认真学习的精神及有助于树立远大理想。在学校的积极带动下,学生也多了很多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这也成为了学生读书的动力。

2 学会方法,提高效率

2.1 读写结合法

在阅读时要边读边记。如人物角色丰富的书籍,记录人物的性格、外貌、喜好等,使角色直接浮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在读书交流会上有了谈论人物特点的谈资。复述转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也是小学语文培养的能力之一。所以,在记笔记之余,还可以书画结合,把自己感兴趣的场景画下来,加深阅读记忆。教师还可以结合书籍的内容,制定针对书籍内容的阅读笔记,如“人物颁奖礼”包括“最狡猾的人”“最善良的人”“最英俊的人”“最美丽的人”等。

2.2 读思结合法

阅读的更高境界是和作者对话、和书中人物对话,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与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阅读给了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不让学生被有限的画面所局限。如神话类的书,女娲、盘古、精卫、夸父这些人物的形象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在头脑中自由想象,也可以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组织、调控,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多角度、多方位的阅读思考。“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在质疑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方能在领悟时从多个侧面,用多种眼光去品味文章内容。学生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有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他们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与见解,教师应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当学生在阅读时有了疑问,才会积极思考问题,才会收获更多知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在提出问题后,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联想,扩散思维,探索问题。如在教《幸福是什么》时,不少同学经过思考,大家纷纷谈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给学生创造交流、议论的环境。在讨论、交流产生思考,在交谈的过程中使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

2.3 故事激趣法

有趣的故事最能吸引学生,所以结合学生心理选择图书很重要。低段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揭秘”系列的绘本书很适合这一年龄层的学生。像《时代广场的蟋蟀》《鲁滨逊漂流记》等书籍更适合中高段的学生阅读。故事的结局如何则是牵引学生阅读下去的动力。

2.4 课文引趣法

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以及推荐这位作者的其他书籍也可以促进学生阅读。例如,在上《晏子使楚》这课时,通过向学生介绍当时国情,人物特点等各方面的内容,让他们产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置身于书本当中,不可自拔。

2.5 榜样激励法

树立榜样,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榜样,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向他人去学习。比如,谁的阅读笔记记得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在阅读交流课上进行分享。或是谁读的书籍特别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感受,在班级中说一说。都能带给其他同学启发,促使学生更积极的阅读。

2.6 及时奖励法

恰到好处的精神奖励以及小物质奖励是激励学生好好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去观察发现学生中间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并及时地在其他学生面前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诱导其余学生喜欢阅读。小学生都有一种想要表现的心理,难得的一次小物质奖励,如本子、贴星星等会使得他们更加努力。

2.7 指导阅读方法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思维的,这一阶段他们有着黄金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年龄。但由于学生课外阅读要求面广量大,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涉取。有的学生急于写好作文而只看些作文书,有的据家长反映总是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没有常心,甚至有的是为了老师要求完成的读书笔记而去胡乱抄一气。教师应该如何指导?首先是书的选择,要让学生明白,不要单看一种书,酿得百花方成蜜,除了小孩子喜欢看的童话、寓言故事,还应多看些天文、地理、自然、科技等各方面的书。其次是看书的习惯,一本书,不要只挑些彩页、小故事来看,应从头到尾,有时你不感兴趣的内容或许倒会有较新鲜的收获。也不要几本书放着一起看,这样反倒使自己集中不起来,心也不能投入到书中去。然后是笔记的记录。教师要结合书籍,制定学生感兴趣的阅读问题,如“采访一位人物”,让学生充当小记者,针对书中的某一人物提问,再寻找出答案,这样有趣的读书笔记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记录,提高阅读效率。

3 内外结合,拓展空间

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固然是好,但读什么书对学生更有意义,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学生对书籍的选择教师要有所指导,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管不问,学生可能会走入阅读的误区。比如,偏爱图文结合的学生,会选择绘本漫画一类的书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适时改变。对童话故事感兴趣的学生,多会选择童话类书籍阅读,选择的种类比较单一。这样,学生所涉猎的书籍种类狭窄,局限了阅读面。面对学生的阅读误区,教师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可是当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书籍,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选择了精品,又配合了语文学习的需要呢?

3.1 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在语文教学时,结合语文教材的篇目,选择同体裁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运用在课堂中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既增加了阅读量,又进行了阅读方法的应用练习,一举两得。比如教师在教学《井底之蛙》这篇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别的成语故事或寓言,可以读读《寓言故事》等等。学习完许地山的《落花生》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之余,也拓展了自己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题材与体裁,使学生更善于思考。

3.2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文章

语文课文中有些文章,如果光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让学生感到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科普类、历史类等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文学内容,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学生在遇到自然、人文、科普类的图书时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更容易接受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对相关书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完《月球之谜》之后,有些孩子对课内的知识还不够满足,我就推荐他们去阅读《神秘的宇宙》,了解更多宇宙知识。

3.3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选自或节选自某作品集,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时,要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出处,分享原著中其他内容,读一读经典片段,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激发学生去阅读原著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井底之蛙》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读一读《寓言故事》,又比如在学习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等片段之后,要把《红楼梦》、《儒林外史》和《小兵张嘎》等书推荐给学生。

课文的数量虽然有限,但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为例,每学一篇课文都向学生推荐同体裁或同题材或同作者的篇目,增广学生的阅读面。由此,学生每学一篇文章,就会查找相关资料,阅读这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课外书,形成一定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包好书皮,嘱咐学生在阅读前要把手擦干净,不随意卷折书页等等,使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意识。

总而言之,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文章,阅读要不断积累,方法要积极运用。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时刻关注阅读,把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读书方法放在首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深刻,常常有精彩的发言,畅所欲言,同学们畅谈读书体会,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喜欢的书籍,欣赏优秀习作。丰富的阅读成果又激发了学生旺盛的读书热情,久而久之习惯自然养成。

猜你喜欢
书籍读书课文
鲁迅与“书籍代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