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4)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所输出人才在社会各行各业表现的德性品质,每个莘莘学子从高校获得的大学精神将伴随其一生的成长,铸就其不断攀登的人生基石,可见一所学校赋予学生的大学精神往往比知识更能影响其人生成就,高等学校如何通过思政教育使其大学精神扎根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是值得每个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药学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打造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高等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通力合作。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模式在药学人才培养工程中有着重要地位,思政教育的内涵只有有效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才能收获理想的效果。我国高等学校的药学教育长期以来经历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企业实践实习过程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且有限的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授课教师制订好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仪器,学生进入实验室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指令程序“傻瓜式操作”,实验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专业兴趣。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结构的升级,药学领域正面临由仿制药为主向原创新药为主的战略转移,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进入市场,从而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转变对药学人才的培养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创新性思想、严谨的实验设计、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面对我国药学产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类高质量药学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等学校药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思政模式势必要与时俱进。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稳定的“创新药物研究型”“制药工业技术应用型”“药学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药物研究型人才是能从事药学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制的药学人才;创制工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能在医药企业从事生产、流通、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药学人才;药学服务型人才是能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药学,能在社会药店服务民众健康的药学人才。可见高等药学教育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和全面发展的趋势,高等药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很大变化,不再是培养单一型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涉及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的药学事业发展。
无论是上述哪种类型的药学人才,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工作均是和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尊重科学、责任担当的基本德行素养。药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始终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一个新药的发现、一个仿制药的成功上线、一个临床药物的准确投放都是无数奋战在一线的药学人才团队合作的壮举,团队中任何人的错误数据或疏忽误判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甚至导致人民的生命健康受损,因此高等学校通过思政教育赋予药学人才尊重科学、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责任担当素质至关重要。很多高校已经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尝试,如何让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真正思考专业目标、思考责任使命是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药学人才尊重科学、责任担当的素质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实践,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数来源于网络,思想容易受到网络左右,只有亲自实践后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高等学校药学人才培养环节中必须重视并精心策划实践教学环节的思政教育内容,尽量多创造蕴涵丰富思政教育底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获得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更要触动学生去思考所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综合创新能力,不管面对什么领域的工作,凭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都有能力以开放的心态和他人合作,对未来充满积极的正能量。所以,高等药学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必定是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包容的人格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专业药学人才,以确保药学服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课堂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的内涵,值得每个一线教学人员深入思考,挖掘课堂思政教育的精髓,“浙江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中提到的思政教育方法值得推荐。
(1)画龙点睛式:在教师对理论课知识体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找到课程中涉及到课程思政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画龙点睛的方式精准滴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案例穿插式:教师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精心选择与课程相关的、生动鲜活的案例和对领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引发学生思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高效掌握知识并树立心中的榜样目标。
(3)专题嵌入式:教师选择并设定和课程相关的适当情感目标或价值观专题,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并嵌入其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
(4)隐性渗透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寻求专业知识点和思政教育的隐性结合,教师自身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隐性教育的关键组成,教师在教学环节真正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讨论辨析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课堂上提出模糊或尖锐敏感的问题展开辨析讨论,教师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高等学校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里知识性的理论课教学占用大部分课堂学时,实践教学的特点是占用的课时较长,很多高校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使实践教学内容缩减或简化,如何突破课时限制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高校理论教学目前开展的线上教学和线下答疑的互联网教学模式,针对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和专业基础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建立标准化教学实践线上教学视频案例库,在案例库的每个视频制作过程中融入思政模块,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平台,全国高校可以共享教学案例库的资源,针对各个学校药学专业的特色选择教学视频案例,开展课后线上视频学习和线下课堂实践操作、讨论、答疑结合的方式,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思政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实效性。
高等学校能够广泛开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思政模式的前提,是建立规范通用的融入丰富思政内涵的药学教学视频案例库,这个工作可以在未来几年尝试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全国课程联盟来完成。近几年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举措,《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个学校提高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水平,鼓励全国高校药学的核心课程成立课程联盟,笔者主讲的《中药化学》核心课程联盟已经在2020年1月成立,成立大会上《中药化学》课程联盟的全国各个高校代表一致认为建设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视频案例库非常必要,发动全国开设《中药化学》课程的高校一线教师献计献策制作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视频案例,筛选建库,网络共享,具体实施方案正在研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视频案例库的建立和共享,不仅能提升全国不同层次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使专业基础实践规范化。很多用人单位反映药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都存在动手能力差和规范性差的普遍问题,药学基础实践的规范化是药学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核心实验的规范化势在必行,通过规范化实践教学视频案例库的建立,不仅可以规范和提升全国高校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学生课下观看规范的实践教学视频案例,实践课上针对重难点进行实操练习,在标准化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自设相关实践内容,发挥学生和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规范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受到实践教学案例中思政模块的启发,可以在线上设定讨论专区或线下进行师生专题讨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践教学视频案例的思政模块设计中,具体内容要以“构筑药学人才尊重科学、提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充分保障学生实践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学生具备规范化的实践能力基础上,开设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学生以某一个药物为核心产物和试验品,进行“药物合成-剂型设计-药效学评价-质量控制”贯通性实验,实现各学科交叉融合,实施递进式科研训练机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利用个性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室、实验室及教师等教学资源的配备都是围绕着既定的教学计划提供的,并没有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准备专用的教学资源,这使创新能力的养成成了一纸空谈。
笔者强烈建议在本科培养方案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增加个性化实践环节,利用专业公共实验室或专业教师的科研实验室资源,学生通过自主与专业教师沟通,寻找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生的实践方向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或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相结合,让学生课余时间进入不同专业实验室开展学习、实践,实际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发中,以项目研发实践报告的形式完成个性化实践环节,由指导教师评价打分。在教学资源分配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带领本科生开展个性化科研实践的教师利益,应该分配一定的教学培养经费支持教师开展学生的个性化实践项目的材料和试剂购买,并在教学工作量给予教师一定补贴。学生主动参与的个性化专业实践是对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证明,主动参与过笔者科研项目的本科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获得了读研机会和理想的就业岗位。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满足社会需求,学校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要结合社会需求,尤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更不能缺乏用人单位的实践经历。目前用人单位为学生实习提供的岗位远远不足,很多流于形式,学生无法实际参与其中,因此从监管部门的政策层面引导用人单位为高校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践选择机会,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