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8月15日举行的高雄市市长补选,国民党候选人李眉蓁输了。作为1月台湾大选以来连续出现的“三连败”,对于国民党来说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只是愁云惨雾中再多一片乌云而已。9月6日,国民党第20届第4次全代会举出“世代合作,组织再造”“护台湾、保民主、拼未来”大旗,雄心壮志之下,面临“三难”。
6月6日,民进党借助大选余波,生拉硬扯把韩国瑜从高雄市市长位拉下来后,形成了国民党的高雄市议员李眉蓁、民进党的台湾行政部门副负责人陈其迈、民众党的亲民党籍高雄市议员吴益政参加高雄市市长补选格局。
虽说是平等参选,虽说都是候选人,但实力、气势、影响大不一样。对于高雄市市长补选,国民党颇有自知之明,自觉缺乏胜选条件。
3党3人参选,民进党一党独大,陈其迈气势逼人,国民党、民众党无法匹敌。如吴益政代表的民众党号称岛内第三大党,但影响力不出台北圈,虽然党主席柯文哲借补选要为台北市市长届满后的政治升级在南部布局,但一方面缺乏实力,只是试水同类选举;一方面向亲民党借将吴益政,带来事实上蓝营分裂的结局,不仅不是为同为在野阵营的李眉蓁助攻,而且还要分走蓝营中本来支持国民党的选票。
相对国民党,民进党在高雄市的民意基础要深厚一些。民进党自1998年谢长廷依靠制造“录音奥步”,从国民党吴敦义手中夺得高雄市市长后,连续执政与“绿化”高雄20余年。今年1月大选期间,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在高雄狂扫110万票,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在自己任市长的高雄只得61万票,得票率差近20个百分点,得票差近50万票。到韩国瑜的市长职务被57万多票罢免,两败之下,在顺势而来的高雄市市长补选中,国民党和民进党不在同一重量级。
高雄市市长补选,国民党、民进党都很重视,民进党视为报“九合一”选举败选之耻的复仇之战,国民党视为韩国瑜罢免后继续维持党在高雄影响力的保卫战。双方辅选文宣、喊话针锋相对,但是无论实力还是气势,无论政治动员还是支持度民调,陈其迈始终占上风,民进党锁定胜局。同时,在罢免韩国瑜案通过情况下,民进党料敌从宽,御敌从严,不敢轻视2018年“九合一”选举让韩国瑜拿到80万票“韩流”的存在,一方面倾全党之力进行辅选,蔡英文利用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进党主席双重资源全力助选,制造全党抬一人气势,一方面挹注巨资竞选,并将陈其迈包装为“暖男”和“清廉爱乡土”形象,“绿大蓝小”差距再被扩大。
观察李眉蓁参选,国民党辅选无力。受蔡英文当局“不当党产条例”打压等因素影响,国民党负债运行,无力为李眉蓁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国民党“团结罩门”始终难解,“大咖”辅选大都出人不出力,出力不出心。部分重量级人物甚至不参加辅选,14位国民党籍县市长南下高雄辅选者不足一半,造成李眉蓁的选情一直处于危急之中。
选举结果不出所料,当然是李眉蓁输了。陈其迈获得67.1万票(70.1%),李眉蓁24.8万票(25.9%),吴益政3.8万票(4.06%),与国民党主席江启臣的李眉蓁333防线(得票率3成、得票逾30万、输对手30万票以内)有点差距。
从迎战高雄市市长补选过程看,国民党显然无心再战,心有惧且力不足。
如消极迎战。作为岛内两大党之一,实力和形势不利,只要尽力尽心,把参选变成宣传和动员民众、揭露和批判“台独”施政的主阵地,也能唤醒社会,振奋党心民心,虽败犹荣。可是在补选初期,国民党就挂起“免战牌”,高调声称此仗重在练兵不为胜选,只是“以战养战”,紧急“止血”。先谈妥协应对,不谈如何杀敌,从气势、信心和士气上就先输一着。“补选战”仓促上阵,后勤保障和前线人力严重不足,“以战养战”成为“自生自灭”,“练兵”成为虚应故事,全党成为“受气包”,补选成为走过场。
如不敢应战。这是国民党的痼疾。长期以来,每逢重大选举,只要选情对国民党有利,党内大佬、大家族和地方实力派基本上是见利就夺,见权就争,违纪参选成风,严重削弱党的候选人竞争力。远的不说,因为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狂胜,似乎为今年大选胜选打下基础,国民党党内初选出现严重内讧,成为韩国瑜惨败主因之一。
只要选情对国民党不利,党内大佬、大家族和地方实力派,基本上是萎缩不前,不敢出战。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是这样,此次高雄市市长补选也是这样。台湾媒体点名称,国民党党主席江启臣、前党主席朱立伦等党内选举战将纷纷避战,唯恐败选伤及个人“政治温度”。能战的不敢战,敢战的不能战,国民党如何能赢?高雄市市长补选只能是一场消耗战。
无论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还是民意代表选举,特别是高雄市市长补选,都有关于国民党候选人不合适的议论。特别是后者,候选人李眉蓁更是被国民党内某些势力、部分社会舆情认为是败选主因之一。李眉蓁缺乏选战经验,在选战节奏和议题的掌控上欠缺火候,特别是“论文抄袭门”事件重创其形象,让选情雪上加霜。后阶段虽以主打民进党贪腐为突破口,链接韩国瑜时期的清廉形象,但选情难以逆转,拉票效果有限。
李眉蓁参选过程的局限性确实存在,一方面是她确实不是和陈其迈同级别的选举战将。在国民党内,要说在补选中一定胜选的人不多,但比她更合适出任候选人的有的是。一方面是赶鸭子上架,台湾媒体认为,国民党应该请一位在地清贫家庭出身、正派有口碑、有相当学养、打绿营陈菊贪腐卓有表现、对高雄市政有一定看法,可以随时修理陈其迈,把蓝营士气拉上来的候选人。
显然,李眉蓁与之有较大距离。李眉蓁的“论文抄袭门”选前在党内就有人提出,江启臣置之不理;李眉蓁不具备市政和反贪论述能力社会上早有议论,江启臣不为所动;李眉蓁遇到绿营攻击等造成的竞选困境,江启臣无力扭转。显然,李眉蓁败选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是在众多男性“大咖”说了算的国民党官场,李眉蓁能够站出来,敢于斗争,勇于领战,还是值得肯定的。前有2015年3月洪秀柱“一人救一党”,站出来代表国民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今有李眉蓁“一人救一市”,站出来投入高雄市市长补选。国民党如何克服重大选举时实力人物的个人盘算,减少政治算计,在补选一仗中再次提了出来。
国民党遭受“三连败”,士气、斗志、实力接连受挫。作为最大在野党,当好“称职在野党”也有难度。在野党称职与否的标准,众说纷纭,在野党称职与否的行动,多种多样。但在台湾有个特殊之处,就是民进党两度在野,是如何利用在野党的身份和地位,为胜选执政创造条件的?国民党2000年3月首度失去执政地位,代表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连战只拿到21%选票后,是如何复兴的?这些都可以从形式上成为评估国民党是否尽到在野党责任、实现在野党抱负的重要参照点。
作为在野党的国民党,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最突出的一点,是作为政治对手的执政势力野蛮生长。即使是补选过程,也有效地集结民进党等各类绿营力量。补选过程中,蔡英文全力助选,民进党各派系要角纷纷赴高雄站台。丰富资源的支持,多管齐下的辅选,无孔不入的宣传,使得陈其迈整体选情始终占优,成为对绿营基层支持者的政治动员。虽说陈其迈没有蔡英文在高雄的110万得票高,但也拿下七成选票,与“罢免韩国瑜”一事相配合,绿营在高雄的政治和社会基础有所稳固。
高雄市市长补选后,“民进国退”态势进一步加剧,岛内政治版图更趋“绿化”。有祖国大陆学者指出,罢免韩国瑜案和补选获胜,进一步完成民进党在台湾南部的“拼图”,高雄成为其“政治禁脔”。同时,民进党在南部龙头高雄地区基础稳固,除嘉义市和台东县外,执政范围覆盖浊水溪以南。此外,民进党在1月大选中拿下台湾地区领导人及立法机构过半席次,控制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部门,已实现“完全执政”,达到“权力历史巅峰”。
在县市长层面重新取得高雄市市长后,民进党执政版图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复仇之战”“雪耻之战”达标,再加上3战皆捷,这为打拼2022年“九合一”选举和2024年“二合一”选举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不仅是政治生态占尽优势,蔡英文当局更是利用“全面执政”的机会和舞台,全力打压国民党,政治追杀和经济打压双管齐下,更是逼得国民党透不过气,在野党的日子不好过。
在野党要有民意和民众支持,国民党并不乐观。台湾媒体认为,国民党没有出现气势回稳的迹象,1月大选中不分区民意代表得票数与民进党不分上下,分别约占33%(民众党11%),然而到了7月,就政党支持度而言,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民进党仍保有34.2%支持度,而国民党却已跌至17.6%(民众党8.3%)。作为在野党,国民党要做“称职的在野党”,社会和政治环境并不理想,需要通过发挥在野党作用去改善。
遭受全景式打压、“三连败”下的国民党,与发挥在野党作用、努力改善社会和政治环境、做个“称职在野党”还有一定距离。
一是加强对执政党的“议会监督”。在野党在立法机构监督执政党天经地义,民进党在野时,在立法机构监督国民党可谓“独”心所欲,弄得国民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
马英九执政第一任期,在第7届立法机构113席中,国民党拥有86席。可是,被媒体誉为“可以横着走”的国民党,在立法机构几乎寸步难行,只有27席的民进党在立法机构横行霸道,多次成功阻止国民党所提法案。如在马英九上台之初,为缓解岛内大学面临的“招生难”,为岛内教育提供再度发展的机会,提出修改相关的3个“法令”,招收祖国大陆学生。民进党为了“台独”目的,不赞成两岸青年学生往来,阻挠“三法”通过。由于拥有席位太少,只得发挥27个民意代表的打架功能,霸占主席台阻止开会,最后将招收祖国大陆学生拖延3个学期实施。
马英九执政第二任期,在第8届立法机构中国民党64票对民进党42票。按照流行和习惯的“议会法则”,国民党在立法机构提案和审议时应该是畅通无阻,事实上却处处受阻,事事难过。影响最为恶劣的是审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事件。绿营无视常识和惯例,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主张“用政党数而不用席次多数”,造成两岸服贸协议搁置而引爆“太阳花事件”。
现在国民党已经在野近5年,在立法机构仍有38席,可是在学习民进党在野期间的“议会监督”方面,成事无几,当然也无法像民进党那样把立法机构当成影响社会、提高政党支持度的舞台,无法通过在立法机构的抗争对社会支持群体进行深度政治动员。显然,作为在野党的“议会路线”,国民党要多向民进党学习抗争手段、策略和战略,才能成为“称职的在野党”。
二是学习民进党组织群众运动。抓住执政当局的施政问题,发动和指挥群众上街抗争,这样能够加快社会议题发酵,引导政坛和舆论走向。这种“街头抗争路线”,民进党在野时成为主要抗争方式,或者说是民进党看家本领。
在成立至上台执政的前14年间,民进党主要是走“街头抗争路线”。2008年民进党第一次下台后,街头抗争成为常态,身为党主席的蔡英文亲自披挂上阵,指挥群众,围攻首度到台湾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至于马英九当局提出研究“进口美牛(肉)”规划,民进党更是组织民众上街,尤其是带领农民上街抗议,马英九被骂成是“出卖台湾人民利益、换取美国支持”的十恶不赦之徒。
国民党对“街头抗争路线”不屑一顾,一再错失战机,一再错失动员和发动民众的时机,一再错失提高国民党社会支持度的机会。如在“百万红衫军反贪倒扁”运动中,国民党有多少贡献?如蔡英文上台前两年的施政系列过失,很多民众自发组织过很多次上街抗争,国民党有过多少作为?
特别是民进党激烈反对、现在又反过来进口含有“瘦肉精”、危害民众身心健康的“美猪(肉)”,国民党似乎忘了当年民进党是如何反对准备进口“美牛”的马英九的。对于国民党反“美猪”时的表现,桃园市议员褚春来说,国民党不够理直气壮,才刚跳出来反“美猪”,“就又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有蓝营支持者在国民党官方脸书(Facebook)支持者专栏表示:“国民党已经被民进党生吞活剥还顾忌什么?还等着让人碎尸万段吗?就将这些绿营政客及蔡英文当年谩骂瘦肉精及美牛的影片、海报一一呈现给大家看!国民党的那些据点都可以放在外墙上每天播放啊!国民党继续只会用嘴巴无作为等着被歼灭吧!”
可以说,和民进党在野时“文武兼备”的“议会监督”“荤素不忌”的“街头抗争”相比,国民党“议会监督路线”是监少督无力,“街头抗争路线”是“温良恭俭让”。当在野党都当不好,还想当执政党?更有甚者,国民党第20届第4次全代会开会时豪情万丈,结果是高喊4年多的“重返执政”口号都不敢喊了。作为岛内两大党之一的国民党,作为政党轮替的第一竞争者,“重返执政”是第一位的。国民党竟然不敢提,缺少应有的政治自信到如此地步,令人瞠目结舌。
国民党参选和在野的难题,都是由党自身的问题造成,只有靠改造来解决。问题是国民党满身毛病,小辫子一抓一大把,党的改造要理想完成,有一定难度。
只要说到国民党,都会说它的“核心论述”出了问题。党代会上江启臣致词表示,基于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的“九二共识”,延续两岸互动,并寻求互动方式的与时俱进。党务报告表示,国民党“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与大陆的‘一国两制’”,主张“两岸交往与台美合作同步并行”,以维护台海和平;尽早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下的服务贸易协议与货物贸易协议;呼吁两岸“官方”保障民间交往,避免干扰两岸正常交流。从内容上看,在保留6月改革委员会提出“新论述”主要内容的同时,将肯定“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贡献,提升到肯定“九二共识”在“延续两岸互动,并寻求互动方式的与时俱进”的作用。
国民党党内几个月来围绕承认“九二共识”展开争论,江启臣听取党内意见、经过思考后,部分回到应有的立场。对此有媒体指出,国民党的“核心论述”为“九二共识”设置限制性条件,为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扮演积极角色设置障碍。国民党自我设限的后果是,不但提不出积极性的两岸问题解决方案,而且原有优势也进一步流失。从这个角度看,国民党发展前景极不乐观,但可能正是国民党竞争对手民进党所乐见的。
台湾大学教授、曾在年初参选国民党主席的张亚中认为,国民党拿着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喃喃自语,不能正视两岸政治难题,无法提出两岸解决方案,这是国民党长期的大问题。国民党的“九二共识”内涵从缩小到异化,江启臣的两岸论述算是意味着国民党正式放弃了两岸核心论述。民进党笑了,期盼两岸和平的国民党党员也只能无奈地对空长叹了。
台湾媒体认为,江启臣主导下推出的“核心论述”“得到了中央党部系统以及地方派系的认同”,包括黄复兴党部在内认同两岸统一核心价值的反“独”力量已经离散,“部分党内高层在内部会议已经公开呼应所谓‘华独’主张,认为这是国民党唯一要走的路,年青世代则更为激进”。
曾任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副主任及青年部副主任的中评委、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则说,国民党要明确方向和终极目标在哪里。“国民党应先讲好自己与大陆和共产党的故事,梳理清楚两岸之间的关系,在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方面先下操作型定义,拿出具体作为帮台商、台生、陆配排忧解难,处理能够说到做到的部分,才能一点一滴争取台湾人民的认可与认同。”放弃“核心竞争力”、失去了两岸优势的国民党还能做些什么?关键是,如果继续激化两岸政治矛盾,偏离坚持“九二共识”和坚决反对“台独”的“核心论述”,国民党的改造缺乏精神支柱,党的改造成“软脚蟹”,基本盘主体又要有松动。
国民党组织问题很多,不团结排首位。作为“百年老店”,国民党内部存在派系、类似派系和派系式运作难以避免,如果处理得好,能够与中央党部和决策保持一致,人无二心,路无二道,那么便于全党动员和组织,如遇选举拉票,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好,另搞一套,则有很大破坏力,团结成为空话,干扰党的工作目标实现。
对国民党团结杀伤力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实力人物之间的内讧,最为典型的有2013年10月的马英九、王金平之争,引发党内两大势力拼杀,成为2014年“九合一”选举、2016年“二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败主因之一。有2015年8月的“换柱”,在党内诸位大佬、大咖、战将不敢出战情况下,巾帼洪秀柱勇敢站出来参选国民党籍台湾大选候选人,被当时所谓“党内头号种子选手”朱立伦取代,引发一些党的支持者队伍的分裂投票。有今年1月大选,在国民党趋势看好、胜选有望情况下,出现韩国瑜、郭台铭、王金平3大势力参选,引发党内各大势力合纵连横,明里拆台,暗中扯腿,成为蔡英文狂胜、韩国瑜惨败主因之一。
另一类是派系的不同选择,严重威胁全党的一致行动和团结。就现有力量分布看,有“正统系”的马英九、连战、吴伯雄、吴敦义、王金平等多种组合,随着蒋经国、李登辉的集权统治结束,随着党内民主风气兴起和机制建立过程,各自确立起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基本是国民党核心圈主要成员,他们的态度和立场,是党内其他决策者做出决策时必须听取的。有侯友宜、卢秀燕等地方掌权派,由于是胜选上台的县市长,他们成为国民党政治实力、执政基础的重要象征,是国民党有所作为的实施和依靠力量。有高育仁的南部大系,王金平的“王家军”,廖了以和颜清标等台中县“红、黑派”,嘉义地区的“萧家班”和云林的张荣味家族,嘉义市市长黄敏惠家族,台东饶颖奇家族,花莲傅崐萁夫妻档等,由于都在当地有很深的渊源,因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重大选举时,对蓝营在当地的选票有相当大控制度。
作为“百年老店”,国民党长期执政和两度下台,内部形成不同政治势力实属难免,在党的运作过程中发生相关作用也很正常,只是此类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国民党的前进脚步。解决好利益分配、资源互补、相互支援问题,把重量级人物、县市实力派、地方大家族纳入全党发展轨道,特别是在重大选举时服从党中央的调度,成为国民党改造的重点。
国民党的人才,无论是技术型官僚,还是选举型人才,都要比民进党多。尤其是各类公职选举时的领军人物,国民党不比民进党差。问题出在,选情看好时,一拥而上,内讧不止;选情不顺时,无人挂帅,不敢迎战。该参选的不出场,不该参选的乱参选,该支持的不支持,该反对的不反对,在近几年来的选举中尤其明显。
从近几年的国民党官场和参选情况看,党内有人能够站出来,成为新领军人物。最为典型的是2015年5月和2019年8月参选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的洪秀柱、韩国瑜,今年3月当选党主席的江启臣,今年6月参加高雄市市长补选的李眉蓁。尽管新人有不理想的地方,但主要问题是,很少得到全党、特别是传统上层势力的全力支持。台湾媒体认为,国民党传统势力往往带着有色眼镜,只想接受一些“党内官二代、核心圈人物、大佬代言人”。所以,新人不仅不能改变党内的“酱缸文化、老人政治”,而且还要时而被扯后腿。
在支持新人方面,国民党要向民进党学习。民进党党内权力、派系斗争之普遍和激烈,应该说超过国民党,但是民进党各派系和支持者,在党中央决定选举候选人后,基本能够搁置派系恩怨,都能自觉支持党的候选人。例如2008年5月党主席选举、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面对党内“三个太阳之争”,拒绝谢长廷、苏贞昌等资深大佬,接受党内资历浅薄、为党服务没有建树的蔡英文,出马代表民进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胜选。国民党如果能够这样,韩国瑜就不会成为悲剧性人物。所以,国民党有新人,国民党不缺参加2022年“九合一”选举和2024年“二合一”选举的人选,关键是要摆脱“血统论、正统论”影响,一心一意扶持根据党内游戏规则冒出的新人。
说到人才建设,培养年轻群体十分重要。国民党缺少年轻党员,现有约34.5万党员中,30至39岁的只有6253人,占2.71%;20至29岁的只有2657人,占0.92%;19岁以下的只有212人,占0.07%。年轻党员不过3.6%,在岛内政党中少见。国民党不为年轻人所待见,在岛内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空前低。“台湾民意基金会”6月公布民调显示,20至24岁青年31.4%支持民进党,19.7%支持民众党,18.3%支持“时代力量”,支持国民党的为0。这就表明在每4年进行一次的“九合一”选举和“二合一”选举中,新增加的约120万年轻选民“首投族”不会投票给国民党,这是胜选的重大障碍。
国民党在年轻人中的“零支持度”如何改变?国民党桃园市议员褚春来表示,国民党应该多给年轻人机会、重用年轻人,营造出一股新气象,不能只有一些口号,并没有太具体的行动表现。要获得年轻人的支持,就要有吸引年轻人的地方,“三连败”后的国民党要解决这一难题。
论述好、团结好、人才好,是对有作为的“称职在野党”基本要求。国民党喊了很多年,现在更需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否则,在岛内在野党都做不好,还想当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