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亮,王彦斌,苏 琼,孙初锋
(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全部专业领域更加重视的问题之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引导学生将理论课程知识与实际操作和所学专业相结合,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方向,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实验等方式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能力高素质综合性学生。将自主创新能力、交叉性学科结构、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究[1]。
应用化学专业是化学、化工专业与多种自然科学学科和多种技术领域的交叉性学科,专业分类介于理科与工科之间,与化学工程技术、化学工艺、化学等多学科具有对口培养模式,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理科与工科结合的优势,是具有应用性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既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对精细化工、化工工艺等方向进行教育教学,是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具有创造性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在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并通过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工艺生产阶段的问题,并通过理工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综合性人才。
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实际操作,并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和分析的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和文献资料学习,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能力的提升,不断充实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涉及多门基础性实验课程的操作,使得部分实验课程的开设存在重复问题,虽然实验课程名称有一定区别,但实验内容十分相近,验证实验内容相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较少。实验课程普遍以基础实验技能的教学为主,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将理论课程知识与实验技术和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绝大部分实验均由教师进行实验设计和讲解,并对实验课程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仅需重复即可,在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仅将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进行重述,没有优化及问题研究,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部分验证实验进行自主化设计,并在任课教师检查合适后,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后进行实验总结,并对新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优化[2]。
在应用化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更强调"应用"的意义,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式还普遍为化学为中心的化学理科与专业实践为中心的化工学科相结合的培养,学生以化学领域知识为主要学习重点,对化学外的自然科学学科学习内容较少,知识学科交叉程度角度,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加匮乏。在教育过程中,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多方面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普遍以教师为教学中心,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育方式进行单一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设计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一般为多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但小组学生学习之间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3]。
合理的考核及测试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具有重要的评估左右,课程考核模式的优化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在工程教育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具有较好的反馈机制,可以实现不断改进教学模式[4]。在考察过程中,应充分合理的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多种方式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实践操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列入教育教学考核成绩计算部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空间。对学习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机制,引导学生以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随着社会对高等院校毕业人才的要求逐渐升高,高校在专业实践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方面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化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相关知识,同时还需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多学科交叉知识,使化学与其他多种类自然科学领域向交互,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化学专业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