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举措

2020-01-08 08:00邱丽清刘杭忠胡家朋
山东化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校企

邱丽清,刘杭忠,胡家朋

(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体系的大众化,许多前身为职业技术或师专学校,现如今已成功转型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这类学校不管是师资力量、科研经费、财政支持还是学生质量方面,与老本科和全国重点院校相比,都差之一大截。因此,这类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顺应发展规律的应用型人才是亟需的,更是为这类新建本科院校谋求更好的甚至最好的出路。

1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1.1 意义

对不同层次、类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与成熟的结果。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明朗,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同层次、地域的高等院校积极展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纵观全局,地方区域经济需要突出性的发展,缩短和发达城市的经济差距,需建立特色的发展方向和优势发展项目、产业,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才。地方性高等院校正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们可以结合地方特色,设立特色专业,做好校企衔接,做好自身的办学定位,在自身高等院校向应用转型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两方面打开双赢的局面。

目前来说,就业市场整体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情况。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所受的影响程度大有不同,其中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影响最大。对它来说,不管是从生源质量、师资力量还是高校自身的培养模式来看,都在激化目前高等教育的矛盾,自身办学特色不明显,出现日益严重的同质化教育。因此,国家大力推进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正是可以让这类高等学校差异化发展,推进其建立合适的办学定位,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和产业技术行业中,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解决就业难的困境和为各行各业培养储备人才,呈现百花齐放、万物复兴的向荣局面。

1.2 问题

1.2.1 办学定位不明

办学定位,亦是办学目标,是高校发展的指南,是奠基石,为其发展和办学提供战略指导意义。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来自地方, 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的两个主要使命。如今,虽已走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路上,但并未完全掌握与贯彻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思想与具体要求,对地方发展动态、经济需求的贡献不高,没能深化开创地方院校和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形势。以往来说,不同类型、等级的高等院校都随大流地设立大同小异的专业与课程,表面上是百花齐放,实则是千篇一律。作为地方院校,常受到地域和财政支持的限制,根本无法胜任。在转型过程中,我们应该打破这面上的祥和,就地方特色与经济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开办与地方结合的特色专业,明晰办学定位。

1.2.2 师资队伍不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角色者,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是核心力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然而前身为职业技术或师专学校的地方院校,教师队伍中以本、硕学位居多,年龄结构不科学,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比例高,居多是毕业于研究型高等院校,实践的教学经验匮乏,且缺乏高层次人才。

首先,基于传统的惯性操作,在转型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广纳贤才,而此时考核的指标中主要包含毕业院校和学术业绩等,反而忽略了教师的行业背景。其次,现有的师资考核制度与应用转型前相比,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各个院校年底的业绩考评制度仍然主要以工作量和科研量为主,对真正应重视的实践教学评估指数内容单一,且占比低。第三,对地方院校而言,受地方经济发展和院校等级的影响,存在高校政拨款少、社会资金吸收能力差的问题。因此,它们普遍不重视师资的实践培养和实践环节中的一些设备采购与支持。

1.2.3 学生素质不高

首先,现高考考生根据平行自愿原则填报志愿,大多数高考分数高的考生会选择沿海发达地区和有名气的高等院校;而地方性的高等院校往往只能作为第二选择或甚至是最末的选择,因此这些高等院校录取的往往是资质平庸和不情愿却无奈入学的学生。第二,如今依旧采用传统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综合考核。较为传统的培养模式是根据课程安排,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然后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但这两环节往往是脱钩的;传统的学生考核模式以笔试为主,学生学习最认真的时候就是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期间。如此以来,并未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平素的实践环节纳入考核环节,会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际思维能力的培养。

1.2.4 产教融合不深

产教融合主要是指院校和地方、企业间通过合作的模式促进院校学生的实践类课程、项目及竞赛的开展。目前,应用型高校关于产教融合育人的有效机制并未形成,成熟化。首先,在机制上,学校并未打破学校、地方及企业与专业、课堂之间的边界,只是面上象征性地完成校企、校地间的合作挂牌,其实从未有任何实际的互动。如此以来,学校并未和企业形成任何实际的实验、实习和科研上的合作,自然学生就不能深入企业一线学习,锻炼实践。第二,院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学术型院校,从校门到校门,并未参加实际的企业生产、制造流程,并不清楚地方行业企业需要怎么样的人才;同时,他们总是安于现状,喜欢待在令自己愉悦的舒适圈,不愿主动承担和参与那些实践类教学,造就了校地、校企之间的严重脱钩。最后,学校或企业都站在对自身有利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校一味地索取,要求企业或地方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企业不愿真正地参与到合作当中,导致很多的基地建设是流于形式,徒有虚名罢了。

2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2.1 以服务地方为办学特色

办学定位如同引路灯,为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应该明确要转型服务的对象主要就是"地方",因此突出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特色和明确办学定位。这里的"地方"办学定位是指面向地方,适应地方,科研服务地方和传承地方文化。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囊括各个地方区域经济,只有实现所有区域经济一体化,才有可能在全球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知识、技术始终是形成地方区域经济竞争的突出要素,而它们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是离不开人才,再而这人才的培养摇篮正是各个高等院校。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地方"并不是关起门来,闭门造册,而是以开阔的胸怀吸收和引进典型和成功的教学理念和办法,办好地方性院校。

2.2 建设双能型的师资队伍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除了院校的整体统筹,真正的实施者是教师。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其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是和学术型院校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地方院校应该注重采用引进优惠政策,提升整体的师资实力,尤其是急缺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学科建设和充实实践教学队伍。再者,聘任一批有兼职经验的校外教师,进行校内指导,形成和校内教师一同指导的双轨局面。或是,加强培养校内已有的师资队伍:有计划、针对性地提升实验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鼓励理论课教师到企业历练,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也可以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访学,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再者是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实践教学工作,推动其发展。

2.3 综合强化学生素质

地方院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它和纯粹的研究型人才不同,它强调的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在解决实在的生产一线关键问题和难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不在于口头的讨论和呼吁,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落到实在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对应用型高等院校来说,课程构建上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除理论教学外,实践教学涉及的实验、课设、实习和毕业论文,应该是一系列重要的环节。系统而高效的实践教学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新实践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围绕办学特色,设立特色专业,吸引学生高考志愿的填报;根据市场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避免同质化培养,造就地方服务专才“明星”。再者,改革对学生考核的评价体制,增加实践类课程、竞赛及项目比重,做好以学生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具体举措如下:第一,教学资源上,保证和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两个硬件设施;第二,更新陈旧和俗套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入极具创新、设计及综合性的实践项目;第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践课指导教师,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第四,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及互联网+等实践类比赛,进一步提升个人和整体的能力和素质。

2.4 加强校地、校企间的亲密合作

校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是高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必由之路;也是地方院校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校地、校企间的亲密合作?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需要院校、地方和企业间的互相配合和相互促进。第一,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邀请企业参加并共同编制,制定合理和实用的课程类别和实践环节。在有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第二,在校地、校企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建立相关的组织结构,如共建实习、实验和实训基地,将实践类训练模块结构化;第三,实行双挂、双聘和双导师制度,如院校的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学习,发生思维和实际能力的转型发展;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来校兼职教师;在实践环节(实习、实训及毕业论文等)上注重生产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真题真做",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一同打分;第四,努力获得政府层面的优惠政策,来引导和支持校地、校企间的亲密合作。

3 结束语

地方高等院校在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转型要趁早,少壮不努力,何来耕耘后的收获。地方高等院校应结合地方人才需求和学校特色,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建设一支双能型的师资队伍,综合强化学生素质并发展校地、校企间的亲密合作,才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