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斌,李金琼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1]为进一步明确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内涵特征、建设条件和建设方向,指导和推动专业化众创空间有序发展,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 号)文件,明确指出专业化众创空间是聚焦细分产业领域,以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的重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激发众创空间的市场活力,笔者引入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以市场细分理论视角对其进行探析。
2016 年,大唐网络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众创空间之一,机制更灵活,产业整合能力和专业化更强,依托大唐电信集团在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软件与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从创新源头为“双创”提供支撑。由此,混合所有制模式提上了日程,但还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同行除了在股权分配和管理体制上引入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在许多细节上仍在探索,不够深入。
“混合所有制”这一概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探索试点阶段,但已经是国家未来教育改革理念的发展趋势之一。混合所有制的众创空间属于全新概念,在有些高校已经开始试点,但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研究混合所有制校企或政企联动创建众创空间,是输出众创空间品牌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的一条有效路径,不仅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经验,为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或者成立创业园区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更为河北省的众创空间走出河北、走向全国并推向市场提供了一种创新模式。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推进建设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提上改革的议事日程,这是深化众创空间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同样也是在新形势下,深化政产教融合的大势所趋,有助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延伸。在实践中同时对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归属、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等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众创空间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政产教融合的创新性延伸,能够促进众创空间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是公共财政资金与民间资本合作治理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教育公共服务的新模式。从实际应用上分析,目前多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都处在探索阶段,通过彼此借鉴、彼此交流互通经验,但都停留在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平台搭建、创业教育方案等方面,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因此,这种在运营机制上的创新,将为迷茫的众创空间管理者提供参考蓝本。
河北省高校的众创空间,存在相互模仿、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政策扶持还是场地支持方面,仍然停留在走一步看一步的阶段,以落实国家政策为目的,没有形成主动行为,基本都是提供创业场地和创业政策咨询服务,在资金扶持和政策宣传等方面尽快落实到位。有的是以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地产思维型、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等形式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方向,也有以综合形式的发展,无论走何种形式发展之路,都没有体现出众创空间的发展特色,没有在众创空间群体中脱颖而出。如果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模式优化众创空间结构,培育一批有专业特色、有行业背景、有科技属性的众创空间,尝试探索构建混合所有制模式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众创空间。
结合河北省创新创业园区的实际情况,河北省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慢,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很低,各个院校之间的众创空间在相互模仿和借鉴中探索前行,多数都是为在校生创业种子期提供创业咨询和基础设施服务,有条件的可以继续对接资本投资,但同质化竞争激烈,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无异于某个学校的众创空间或者孵化园建设模式在任何一所高校都可以使用。
在市场经济领域,我们都知道,打造任何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都要考虑客户实际需求,更要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场景,这就是客户细分。众创空间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数量已经初具规模,但效益未达到预期,众多创业服务平台只是搭建了一个大众化的普通创业者需求的办公场地,没有结合创业者的实际需求,没有结合创业者的专业发展。众创空间作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的第一环至关重要,对后期园区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2]
混合所有制的模式已有试点,众创空间引入混合所有制模式也并非创新模式,但混合所有制模式的引入与专业化细分领域众创空间却是有着因果联系。众创空间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挖掘行业资源深入某一垂直细分领域深耕合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模式的引入也是市场发展必然趋势,国外很多成功的经验做法都是多元化发展,每个区域的众创空间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归根结底还是行业的隐性基因在不断渗透进众创空间的发展中。
众创空间发展要紧密结合产业,依托行业企业交由市场竞争发展。这就要求任何一家众创空间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行业背景,必须服务某一产业并具备不断造血的能力,必须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并具备品牌影响力,这是走市场细分领域的发展之路。
一是众创空间的核心资源定位研究。当前很多院校的众创空间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在孵化企业数量或入住企业团队数量上不断突破,却忽视了众创空间本身的功能。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每个院校都有各自的校园文化,都有独特的办学特色,有的是依托行业办学,有的是依托优势学科办学,但所属的众创空间出现了极高的相似性,盲目地追求规模和无目的地完成建设任务,众创空间缺乏特色和竞争优势,同质化愈加严重。在此,我们不妨效仿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明确办学的定位,锁定各自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
二是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对策研究。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从本质上分析就是管理服务机制和盈利模式,管理服务机制属于宏观层面的,一般多数是按照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办事,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健全管理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服务,在这里我们不再赘述。而盈利模式是众创空间的命脉所在,一方面是要完善服务体系,为创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吸引更高质量的创业人才入住,孵化更好的创业项目,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注重合理的科学性投资,这方面很多众创空间的管理人员处于薄弱环节,毕竟需要有专业的可预测性的眼光和综合全面的业务人员来把控,这是造血输出的关键一环。当然,创业人才的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服务,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不断研究和完善服务体系。[3]
三是众创空间的产业渠道发展策略。产业渠道我们可以借鉴企业运营的产品渠道策略,借助并合理协调好众创空间的上下游关系,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拓展渠道,延长产业链。首先政府要发挥创业服务资源配置优化作用,聚集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资源和服务平台,统筹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做好上游的统筹、协调、服务工作。其次要凸显众创空间的文化特色或软实力,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透明和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凸显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更为重要。众创空间要结合自身人财物的各方面优势,围绕某一细分领域市场,打造出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创业服务品牌。最后是众创空间的下游产业链,也是被关注最多的创业人群,他们是造血输出的对象,通过开展一站式服务和定制化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建立投融资保障体系,确保实现创业服务的良性闭环。[4]
混合所有制模式问题的提出,其中绕不开的便是需要明确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企业这几方在众创空间发展中如何定位,各自承担的责任和分享的利益。
一是要发挥政府服务的主导作用,做到放、管结合,重在服务。政府作为政策主导者,应积极表态,制定考核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运维机制,督促和确保各项措施保质保量完成。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要更多地为其他机构提供公共资源,搭建更优质、更权威的公共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资源的有效聚集,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公益服务和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是要发挥学校或科研机构专业资源优势,做到管、服结合,重在放权。学校和科研机构是众创空间的直接依托机构,但缺乏市场的敏感性和灵活机动性。依托学校的众创空间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模式,以出让场地或技术成果转化占有股权的形式,鼓励社会资本的引入,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充分放权,在合理的范围内和不影响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或深耕某一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或深耕某一行业应用技术领域,为行业组织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做到放、服结合,重在管理。这里说的“管理”不是政策或人员的管理,而是资源的支配权。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是众创空间高效运营的关键所在,如果政府和学校干预过多,则又会回到以前的被动局面,企业的主动性和市场灵活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众创空间的运维主体,在管理权限方面,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模式,享有股权激励,作为股东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充分的发言权;在资源支配权方面积极探索市场细分领域的某一行业,深耕细作,将众创空间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迅速转化变现,不断地提高众创空间的造血能力。
因此,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高效合理的股权架构,各方的主体责任要分清,各方的利益要协调,多元化的管理和多渠道的运营体制机制需要政策扶持和改革创新。
下面从政府、学校或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三个维度,从资金导入、人才合作、运营管理和盈利分配四个层面进行分析,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权责分工与利益分配,只有明确了各方的权责,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形成品牌效益。
在资金导入方面,政府要落实公益资金和政策扶持性资金,实时监督资金使用去向;学校或科研机构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以场地、设备、人才、师资等资源折合股份,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可追加资本加大股权[5];行业企业以市场资源、自有资金等形式折合股份,增加众创空间管理和资源支配权限。多方资金的导入,将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有机捆绑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学校或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得以发挥,企业的灵活性得以释放,打造和探索以资金导入方式捆绑多方权责的利益共同体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人才合作方面,政府要聚合领军人才、流动人才、业务专业人才资源,这些人才资源问题恰恰是学校或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资源瓶颈,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发挥人才合作协调作用;学校或科研机构要聚合学科人才、日常管理人才、科研人才资源,在人才引进经费、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资金保障;企业要聚合管理人才、市场业务人才等资源,主导众创空间的市场化运营和管理。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引入与合作,三方面人才形成互补机制,为众创空间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在运营管理方面,政府要发挥好政策落实、绩效考评和监督管理职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引导众创空间的特色建设和文化优势,引导一批具有品牌聚集效应的众创空间,形成一批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学校或科研机构要在自身权责范围内,做好人才管理和资源调配,做好企业的帮手和助手,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使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企业要发挥好市场资源的主体地位,对资源调配和人才管理具有一票否决权,对影响多方利益的决策权要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股东地位。
在盈利分配方面,各方要建立股东大会机制,体现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原则,政府作为监管方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学校或科研机构作为盈利方可鼓励管理人员、有突出贡献人员取得合法劳动报酬;企业作为既得利益方享有直接分配权,按照股权所占份额分配利润。
混合所有制概念融入众创空间发展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最大限度发挥制度优势、盘活创新创业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合所有制模式下的众创空间管理机制,就是要突出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将合作各方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手抓人才合作,一手抓利益分配,充分整合优化各方资源,凸显内涵式特色发展,深耕细分市场运营,为众创空间的科学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路径。相信在国家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众创空间的发展道路会愈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