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张飞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深度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正日益受到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重视,并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具体而言,这一模式是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通过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长一般在六个月及以上),成为企业学徒,在企业中接受工程造价岗位一线员工的实训,以此全面而扎实地掌握工程造价实践技能。为最大化实现现代学徒制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应建立起对于该模式的全面认知,并采取科学策略充分落实现代学徒制。为此,笔者总结本校工程造价专业应用现代学徒制体会如下:
现代学徒制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得到有效应用的关键是推动企业全程参与育人的各个环节,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2]。为此,学校应引入“双导师制”,即在学校专业教师之外,推动企业选派工程造价岗位一线员工成为学生的另一名导师,然后由2位导师共同完成教学。在“双导师制”下,学生亦具有“双主体”身份,既需要完成学校既定课程学习,又需要参与企业工程造价工作,为协调好这2方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主体性,高校应重视以下方面:(1)组织双导师共同制定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自在育人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职责;(2)建立双导师定期交流制度,讨论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相应地调整育人方案和教学计划,与此同时让企业导师为学校导师分享实践经验,以此丰富教学案例;(3)推动学校导师走入企业展开实地考察,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了解企业工程造价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理实结合水平。
要想在工程造价专业中有效应用现代学徒制,高校就必须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使其更符合“工学结合”思想和现代学徒制的各项实践要求[3]。为此,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应着力建设“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完备课程体系,并通过重新规划课时和学分,提高实训课程比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同样需要推动企业参与,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打造出高水平实训课程。完成课程体系重构之后,高校应推动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引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有效统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具体流程如下:(1)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主题,并围绕项目主题重新整合相关工程造价理论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2)校企共同制定项目实践任务;(3)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若干项目实践小组,保证组内成员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小组之间水平的一致性,推动学生在小组内部通过交流讨论得出项目实践方案、共同在企业中完成项目任务,然后各组之间互相交流实践经验;(4)学生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在企业中完成项目实践,并将实践成果写成报告形式。
工程造价岗位是一个总称,其具体又可划分为装饰岗位、园林市政岗位、土建岗位等不同的岗位。高校应推动企业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感兴趣岗位的机会,并为不同的工程造价岗位设立总负责人和具体负责参与现代学徒制培训的技术人员,实行定岗培训制度,做到“术业有专攻”。确定目标岗位之后,高校应引入信息化手段,构建师徒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与企业员工展开交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这一交流平台定期向企业员工提交工作报告,总结在现代学徒制培训和企业工作中的感悟与心得,让参与现代学徒制培训的企业员工及时接收来自学徒的反馈,进而改善培训工作质量。当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后,高校可以推动企业将正在进行中的工程造价项目完整交付学生小组,让他们在企业员工的带领下,通过信息化交流平台展开沟通,共同完成项目实践。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应用这一模式,需要高校建立“双导师制”,推动企业全程参与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同时完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引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打造校企合作精品实训课程,并推行定岗培训制度、构建信息化师徒交流平台,从而培养出就业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