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2020-01-08 05:05邓世富张赫楠
湖北农机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业

邓世富 张赫楠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1 四川省凉山州精准扶贫的现状

1.1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现况有效缓解

经过各级干部的不懈努力,19.9万贫困人口、500个贫困村脱贫,其中8.6万贫困群众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1%。2018年投入约254亿元的资金,其中包含了23个扶贫专项,增长23.9%,完成了11.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全州完成了1533.2亿元的消费总值,同比增长4%,财政收支增长趋于稳定,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显著,贫困现状得到有效缓解。

1.2 政府扶贫力度加强,平衡贫困地区经济水平

地貌是山区的攀西老凉山地区,较差的自然环境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群众生产力严重不足。教育和医疗条件不完善,宗教传统文化深远,脱贫十分困难。全州各级领导干部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战略理念思想,从经济产业、基础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入手,利用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来提升当地经济水平,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因此而有所改善。比如在攀西老凉山地区建设了特色林果产业带,现代林业产业项目累计建成5486个,158.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靠项目脱贫增收;与此同时实施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全覆盖免费教育计划,为当地贫困人口打开了接受教育的学习大门,为全州开往脱贫的列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3 扶持政策日益完善,萌生诸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

2018年6月,四川省出台了“产品销售系统上有利于穷人的创新推动准确摆脱贫困。”该意见明确要建立并完善认定扶贫产品、建立扶贫产品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等相关制度。依据州内不同地区的差异,发展苦荞茶、核桃产业等为代表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且经济效益较好的扶贫项目已初具规模。截至2019年3月,四川省679家 企业,共计1414个种类产品已经申请并且成功备案“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标识。同时四川省政府制定了《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对首次招录的3362名毕业大学生与1583名乡村实用人才进行了定向培养,并且面对全省遴选3.62万人并培训优秀人才2.6万人,为每个贫困村配备3名以上致富带头人。

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展“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分析

2.1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较好

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凉山州的旅游进行了指导并出台了意见,加快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是2015年全国“两会”的时候,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表明“互联网+”的核心是以农业作为基础。直至2019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两大战略,必须要发展好农村经济。

2.2 国际航道古老悠久,地域特色优势独一无二

自古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云南与东南亚两地“南丝绸之路”建立的桥梁。南方丝绸之路贯穿中国西南部的四川和云南两省,连接缅甸、印度、东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它也是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国际航道,与西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拥有同样的历史作用。

2.3 人文风情浓郁深厚,自然环境优美和谐

古老而悠久的民族文明是一笔价值不菲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构成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淳厚的民风,独特的民俗文化。各种绚丽多彩的节日庆典,各种优美动听的民族歌舞,传统的精巧手工艺品更是数不胜数,高品位的人文旅游资源成为了该地方的独特资源。

高大而磅礴的高山、纯净而碧蓝的湖泊、宏伟而规整的古冰川遗迹和悠久而神秘的原始森林统领着全州自然景观。凉山州境内部分区域高山、森林、温泉、瀑布、湖泊等元素散布交融、相互交映,以其独特天然的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象景观类、生物景观等多个类型旅游资源,构成具有高开发价值景观组合。

2.4 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州,拥有 60 115km2的幅员面积,424.32万的总人口,3.21万hm2耕地。凉山州占据了辽阔的幅员面积、富饶的自然资源、明显的优势组合,是集近期农业开发条件于一体的重点过渡建设区域之一。州内独特的饮食习惯来源于千年的农耕文化,以“麻、辣”为基调的特色产品早已走俏省外。雄厚而独特的农业条件,丰富多采的农产品,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历史悠久的农耕饮食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为凉山州打造“互联网+休闲农业”模式筑造了良好的根基。

3 基于“互联网+休闲农业”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精准扶贫的路径

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农业劳作、采摘体验、农产品等信息;利用现已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整合现实市场;利用创新创意理念,提供更优质专业的服务,打造集休闲互动、农业研究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休闲农业”综合平台。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将之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相融合,打造独特的体验基地,以提高娱乐化和个性化体验,促进产品或服务升级。

3.1 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为特色产业添砖加瓦

为了让精准扶贫项目真正能给贫困群众带来实际性好处,能够让贫困地区踏上脱贫致富之路,而不是靠政府拨发大量资金维持。因此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形成一个有独立经济来源的产业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无论怎样进行产业地开发,制定的每一步计划都必须要以每一户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需要仔细地审查每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建立一个完备的贫困户数据库,在此过程中当务之急是了解贫困户的人员贫困程度以及劳动力人口。根据贫困数据库,结合贫困人员实际情况,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人员的实际状况,合理分配工作。为了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效结合本地所有可利用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以此来达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也更好地利用与保护当地特色文化与文化风俗。

3.2 准确把握特色产业与服务体验,打造体验式消费产业

(1)吸引游客和利润的主要手段-采摘。采摘是刚刚兴起并迅速成长为现代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重要特征的一种新型休闲产业。其以参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专家们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采摘不仅种类繁多,人们采摘体验的对象也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地按照低成本、高收入的经营手段,深入发掘、细分特色元素;按照挖掘的特色元素打造开放式互联网平台,实现商家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互动,真正实现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互联网+采摘休闲农业”盈利模式。

(2)带给消费者特殊的味蕾旅程-味觉。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经过长流的演变加上气候、资源和经济条件的种种因素,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特色和深厚的饮食文化,季节变化多样,口味也变化多样,中国也不例外。随着城市化的变迁,人们对饮食的健康需求加剧,食物乡村化、生态化和简约化形成了潮流。纵观世界各地,也有许多村庄缺乏特殊的自然资源,并凭借其特色的美食,已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比如凉山崖鹰鸡、建昌板鸭等。“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之一,因而在开展休闲农业项目时应把“吃”提升一个层次——“品味”,品味“烹饪”带来的满足感;品味配料、香料与食品发生质变带来味觉的享受感;品餐饮环境、饮食文化传承等方面带来的“食物”体验感,通过这种品味来传达独具地方特色的和无法带走的“乡愁”。

(3)休闲农业的标志性特色-游戏。说到游戏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抓鱼、捕虾、捉鸡、赶羊等等具有农村趣味的活动,还有民歌比拼、“厨艺”比拼、篝火party等农村文娱活动,以及玉米迷宫、真实版的愤怒小鸟、稻草人等创造性农业活动。然而最简单的才能最好、最真实反映乡村朴素淳厚的特点,有趣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不仅能增进家人以及朋友间的感情与友谊,而且还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参与者的满意度,让人重新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以此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幸福的农业是离不开创造的,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等方面深入发掘,发现并创造更多的幸福元素,结合互联网平台创造模拟农业游戏环境,传递富有情感诉求的宣传内容。

(4)让消费者快乐的“淘宝”-乐淘。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建立集体验互动游戏、农业交流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休闲农业”综合平台,不仅能够实现园区产品的销售,也能拉近农业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了信息桥梁。通过自媒体或公共媒体等形式,宣传优质的产品内容。关注旅行者的购买体验,依据园区的主题,创造出更具本地区域特色的商品,让游客满意地把商品带回家。例如,三星村通过洋葱这个简单的食材,就创造了40多种美食。“互联网+休闲农业”综合平台应线上线下相融合,准确分析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与动机,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来引导消费和购买体验。

3.3 准确运用灵魂文化与绿色生态,打造归属式消费产业

(1)休闲农业的基本要素-欣赏。80%以上的有用信息都是用眼睛这一感觉器官获取的。因而,休闲农业的基本组成要素是观光和体验农业的美。休闲农业体验的乐趣在于“欣赏”,可以根据当地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无限挖掘和创新,以此来创新“欣赏”的内容,但是不能脱离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环境,脱离了文化侵染的体验是不完整的。

(2)休闲农业的灵魂-耕作。北京山河水易规划设计院,设计作品时以“种植”为基础。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远离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关键在于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方式,这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灵魂所在。农耕文明不仅是我国千年历史积淀,也是我国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应以继承、发扬和创新其精髓为目标。

(3)休闲农业的高级体验-回归。城市生活的紧张和复杂,使得传统农耕生活越来越受追捧。乡村生活是回归现实世界最接近自然的归处,“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是反映休闲农业真实精神形态,让消费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爱和心灵的归属感是休闲农业的最高境界。

3.4 准确抓住教育功能与改革创新,打造养人育人式消费产业

(1)发挥农业的教育功能-学习。科普教育是休闲农业体验必不可少的环节,农业的奥秘和农村的生活生产方式是值得我们挖掘、学习和传承的。城乡之间的差别性和互补性造就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条件。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求学路上,学习就没有间断过,农业的科普知识和农业劳动生产文明使得人类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休闲农业的科普教育传播的是人类的智慧与勤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2)满足游客的主要需求-休憩。休闲农业中的休闲环节不只是指住宿体验,更是从各个方面带给消费者身心的愉悦和农业生产体验感。住宿是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元素之一,但是在休闲农业中不要过多注重住宿设施的基本功能。要淡化城市住宿设施的物质功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嵌入农村文明和农业的特色元素,把农村独有的住宿体验感呈现给顾客。在休闲农业的规划布局中,北京山河水易规划设计院高度重视原有住宅等诸多资源的完美利用,创造出融入木屋、木房、大篷车营地等原生态产品。比如旗下的山语林木屋有限公司成功规划设计了非常有影响力的木屋项目,如江苏另一侧的欧式木屋镇和世界木屋博览园。

(3)挖掘农业的健康功能-康养。乡村不仅是新鲜空气、轻松氛围、生态绿色等有利于身心健康元素的代言者,更重要的乡村体验生活的趣味感、变化感和节奏感,是由农业生产独有的丰富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体现出来的。如今,部分工业城市雾霾已是城市天气常态,城市环境相比乡村相差甚远,使得追求天然绿色环境,离开原来的城市,寻找能够提供修身养性的天然场所,成为人们休闲的热点。保健、养心、养肺、滋养容颜、修养身体,培养性情等成为了休闲农业“培养”的核心内容。发挥农业康养功能最重要的是要有成熟健康的农业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农业本身养生的功能和“互联网+休闲农业”综合平台,融入智慧园区的服务理念,打造健康的休闲产业。

猜你喜欢
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5G+农业”:5G如何为农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