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初应用治萎化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20-01-08 02:58:31单卓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徐长卿苦寒白芨

单卓程 叶 人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通常以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纳差、反酸、嗳气等为主要表现。根据症状,归属中医“胃痞病”“胃痛”“嘈杂”等范畴。蔡慎初教授为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 余年,对脾胃疾病有其独特的见解和独到的经验,自拟“治萎化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平素跟诊所得整理如下,与同道共飨。

1 气虚气滞 邪热瘀结为因

2 益气理气 清热活血为法

2.1 补中求通 蔡教授认为,CAG 发病根本责之于脾。脾虚失职,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得化生,五脏六腑不得濡养,所以治法当以健脾益气为先。常于临证中加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等补益脾气,但剂量不可过重。只因脾气本虚,或见虚中夹实之表现,若过于甘补,则脾虚无以运化,使滋腻太过,反作气滞,而致痰湿内生,食积不化。是以治病之中,见食滞内积者,可予六神曲、鸡内金、山楂等消食化积;若湿浊明显者,可加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之品;若气滞明显者可予陈皮、枳壳理气通降之药。

2.2 疏肝和胃 脾为五脏,其气主升;胃属六腑,以降为顺。故蔡教授于临证之中推崇明代医家吴昆“脾胃宜利而恶滞”之说,认为中焦气机调畅是治疗脾胃疾病之基本,疏利中焦气机当贯穿治疗之始终[1]。同时,肝主疏泄之职,可助脾气升降出入正常;但肝属木,脾属土,肝性刚暴,木克土为正克,故常见肝气横逆而影响脾胃气机运行。蔡教授在治疗该病时亦常常加疏肝理气之品,以助调畅脾胃气机。若肝郁化火者,可选川楝子等以泄其火。《温病条辨》有言“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是故遣方选药之际力求灵动平和,忌选辛燥刚烈之品,防止竭伤阴液。

2.3 寒热平调 胃为阳土,常为热邪所扰,或因饮食不慎,嗜食辛辣;或因肝胆之火,横逆犯胃;或因湿浊之邪,日久化热。故症见口苦、口疮、反酸者,可选黄连、黄芩、浙贝等苦寒清热之品,以清中焦燥热,复其阴阳。但苦寒伤阴,久用亦伤脾胃之阳,故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应以中病即止为度。同时蔡教授观察到,不少病情复杂之人于临床中并非以单纯寒证或热证为表现,而多见寒热错杂之证,故常于苦寒药中配伍少量温热药,如桂枝、干姜、吴茱萸等,既可制约其苦寒之性,亦可平调寒热,效如桴鼓。

2.4 调气和血 叶士天《临证医案指南》中提出“久病入络”,蔡教授亦认同此观点。CAG 形成一般日程长久,久病入络,气机阻滞而成血瘀之态。若血瘀不甚者,予当归、丹参、川芎之品;若血瘀较重者,可予三七、莪术之辈,以助血行。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当归等药物具有促进血流,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因此能改善胃黏膜腺体萎缩,加快炎症吸收及增生性病变消退[2]。蔡教授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气滞,邪热瘀结”这一中医病理特点,提出了“益气理气,清热活血”的治法[3]。

3 辨证加减 治萎化异为方

蔡教授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宏观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医学下的胃黏膜微观表现,自拟“治萎化异汤”,方药组成为生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陈皮、姜半夏各10g,当归、丹参各15g,莪术12g,徐长卿15g,佛手10g,八月札15g,露蜂房、炒黄芩各10g。方中以党参、黄芪为君,党参补气而固表力弱,黄芪走皮毛而行卫郁,两药合用,扶正补气之力彰;白术甘温补脾,《本草备要》谓其“有在血补血,在气补气之功”;茯苓益气健脾;甘草性平,和中补脾;再伍以陈皮理气散逆;半夏燥湿化痰,共奏益气健脾,理气和中之功。有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4]。当归气味辛温,可补血活血;丹参有生新血去恶血之效;莪术破气中之血,虽破血然不伤气;徐长卿性急猛,为宣导善走之药,四药合用,可行气活血而通络。佛手能行气和中而止痛,八月札可消宿食,止烦闷。露蜂房性味甘平,药理表明,其具有促进免疫、抗肿瘤作用[5]。黄芩苦寒,乃中、上二焦之药,可去诸热,燥脾湿。

蔡教授在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自身病情不同,采取辨证论治:若见胃中怕冷,喜饮热水等脾胃虚寒证者,予干姜、吴茱萸、桂枝温中和胃;若见舌苔厚腻、大便黏腻欠爽者,予苍术、厚朴、陈皮、砂仁等燥湿健脾,若湿盛者,可再予藿香、佩兰、草果增强化湿之力;若辨为中焦气滞者,可予木香、佛手、厚朴;若患者自诉脘痛明显,可予延胡索、醋香附行气止痛;若症见口苦、口舌生疮、舌红、便秘等热象,可适当予黄连、黄芩、制军等苦寒坚阴之品以清中焦燥火;若患者胃镜提示伴有肠上皮化生,可予莪术、香茶菜、三七片;若胃镜下提示黏膜糜烂,可予制没药、海螵蛸、白芨敛疮生肌。

4 病案举例

陈某某,男,温州人,67 岁。2018 年7 月21 日初诊。症见:胃脘不适,脘痛时作,喜温喜按,平素喜食海鲜,纳食尚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胃镜病理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慢性炎性反应(++),活动(-),萎缩(+),肠化(++),异型增生(-),HP(-)。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中医诊断:胃痞病,证型: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止痛,化湿和胃。方药:治萎化异汤加减。拟方: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莪术各12g,姜半夏10g,炙甘草6g,当归、丹参、徐长卿、茯苓、八月札各15g,佛手10g,露蜂房8g,陈皮10g,干姜6g,三七片10g,香茶菜20g,白芨15g,海螵蛸30g,制没药10g。共14 剂,水煎服,日服1 剂,早晚分服。同时嘱患者调畅情志,节制饮食,忌饮酒。2018 年8 月4 日二诊:患者诉脘痛减轻,但仍有胃中寒冷,纳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滑。拟方:前方去八月札、徐长卿、茯苓,加吴茱萸5g、桂枝10g、砂仁6g。2018 年8 月18 日三诊:患者诉胃中寒冷明显改善,但近来因饮食不慎,胃脘饱胀频作,舌稍红苔黄腻,脉滑。拟方:前方去干姜、吴茱萸、佛手、砂仁,加六神曲15g,黄芩、苍术、厚朴各10g,米仁30g。后守原方随证加减,1 年后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慢性炎性反应(+),活动(-),萎缩(-),肠化(-),异型增生(-),HP(-)。

按:患者年老,久居沿海之地,气候潮湿,加之平素喜食海鲜,海鲜性寒,久食易损脾胃之阳,故见中焦虚寒之象。寒主收引,气机不利而作痛,是故脘痛时作。脾胃虚弱,纳运无权,生化失司,气血不生,血瘀气滞,脏腑失养则百病生,因此内镜下可见胃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舌淡苔薄白,脉细均为脾胃虚寒之象。方中黄芪、党参为君,以补脾胃之气,姜半夏、茯苓、炙甘草、陈皮理气和中,白术健脾益气,当归、丹参、徐长卿行气止痛、活血通络,佛手、八月札行气和胃止痛,吴茱萸、干姜温中散寒,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三七片散瘀止痛,露蜂房攻毒止痛、软坚散结,香茶菜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白芨、海螵蛸、制没药敛疮生肌。蔡教授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时,喜用莪术、三七片、香茶菜。莪术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不伤正常细胞,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三七片能够通过促进白细胞数量提高免疫,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并且具有多靶点抗肿瘤作用;香茶菜不仅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且对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6-7]。若患者内镜提示胃黏膜糜烂,则常用白芨、制没药、海螵蛸敛疮生肌,促进黏膜修复。白芨所含白芨多糖能够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减少攻击因子对其损伤[8];没药活血化瘀,消肿生肌,研究认为其不但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对应激性溃疡具有保护作用[9];海螵蛸能够降低肿瘤生长因子表达,缓解局部黏膜炎症,加速溃疡组织愈合和修复[10]。蔡教授认为,温州处东南沿海,气候多潮湿,且居民多喜食海鲜等寒凉食物,所以临床多见寒、湿之证,因此在临床诊疗时当 因地制宜,灵活用药。

5 结语

蔡慎初教授通过长期积累的脾胃病治疗经验,总结得出气虚气滞,邪热瘀结为CAG 发病之本,认为当以益气理气、清热活血为治疗大法,自拟“治萎化异汤”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同时,蔡教授在临床时十分注重辨证论治和因地制宜,强调遣方用药之时力求灵动,以平为期。

猜你喜欢
徐长卿苦寒白芨
苦寒也有芬芳
观菊赏鹦有怀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咏棕树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中医研究(2018年6期)2018-01-20 10:06:16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白芨增殖扩繁的影响
白芨繁殖研究进展
徐长卿治皇帝病成药名
中老年健康(2014年6期)2014-05-30 12: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