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诊疗与防控相关综述

2020-01-08 02:58:31黄明儒钟天耀杨玉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肺炎防控儿童

黄明儒 钟天耀 周 琪 杨 勇 杨玉萍,2

世卫组织命名的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一种β 属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感染后出现发热、干咳、气促等症状,以外周血白细胞一般不高/降低、胸部X 线检查显示炎症性改变为表现[1-2]。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将2019-nCoV 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定为法定“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措施进行防控,由此可见其传染性极强[3-4]。现对近1 个月以来有关2019-nCoV 肺炎的国内外医学文献综述如下。

1 西医研究概况

1.1 2019-nCoV 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2019-nCoV 肺炎患者多数有武汉市海鲜市场和动物市场暴露史[5]。发病前2 周内有湖北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湖北、发热且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或者72h 以内的急性发热,不伴流感样症状,且未证实其他病因者[1]。目前认为此病毒具有普遍易感性,可人传人、且传染性强,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可发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亦可通过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为3~7 天,最长不超过14 天[6]。

1.2 2019-nCoV 肺炎病理学特点 Paraskevis 等[7]通过研究2019-nCoV 和RaTG13 之间的基因相似性水平,认为2019-nCoV 很有可能起源于蝙蝠。Ceraolo等[8]进一步证实2019-nCoV 与蝙蝠冠状病毒(BCoV)基因序列之间的高度相似性(>99%),其中最接近的BCoV 序列共有96.2%的序列同一性。目前研究表明,2019-nCoV 属于β 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对热敏感,56℃环境中30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2019-nCoV,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6]。

1.3 2019-nCoV 肺炎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伴有鼻塞、流涕和腹泻等症状,轻症患者可无发热,1 周后恢复,重症患者1 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危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不可逆的代谢性酸中毒等[6]。

1.4 2019-nCoV 肺炎影像学报道 Lei 等[9]对1 例33 岁确诊妇女的影像观察发现,双肺进行性混浊是2019-nCoV 肺炎常见CT 表现。Liu 等[10]通过1 例33岁确诊妇女的影像观察发现,双肺肺门周围和胸膜下多灶性玻璃样阴影是2019-nCoV 肺炎的常见表现。管汉雄等[6]通过临床总结发现,早期胸部CT 平扫显示单侧或双侧肺部局限性炎性浸润,以胸膜下斑片状、团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影多见,可伴有血管充血、增粗、在病灶内穿行;也可呈肺部磨玻璃影及实变影、结节影、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间质改变等多种表现;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逐渐累及双肺多个肺叶,部分病灶实变,亚段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共存,可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可呈现“铺路石”征或合并纤维化病灶,支气管充气征常见;重症期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磨玻璃影合并实变及铺路石征,多伴有纤维条索影,双肺弥漫性病变较严重时可呈“白肺”表现,肺内以实变影为主,合并磨玻璃影,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缓解期多可见纤维条索灶。郑颖彦等[11]总结70 例2019-nCoV 肺炎患者CT 表现发现,早期表现为双肺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影;随着病变进展病灶增多伴实变,可出现支气管充气征、“铺路石征”“晕征”和“反晕征”等征象;重症患者双肺呈弥漫性实变影;恢复期肺部病灶吸收并有纤维灶形成,与管汉雄等[6]的报道一致。

1.5 2019-nCoV 肺炎临床治疗相关报道 童松等[12]报道了1 例2019-nCoV 潜伏感染合并食管异物穿孔患者,从患者仅有发热症状、非典型病毒性肺炎的CT 征像出发,指出该类疾病发病隐匿,极其容易漏诊,故而在未能排除2019-nCoV 潜伏感染之前务必要做好术中隔离防护措施,同时进行2019-nCoV 肺炎相关检测,这一报道对于2019-nCoV 感染疫情期间胸外科常规手术的开展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胡美霖等[13]对1 例重症2019-nCoV 肺炎患者予西医抗炎平喘联合中医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患者发热、胸闷、气喘等症状等到改善,影像学检查明显好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

2 中医研究概况

苗青等[14]认为,2019-nCoV 肺炎可归属中医“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病机为疫疠之邪夹“湿”伤肺而及于全身,可伤及营血,逆传心包,将2019-nCoV 肺炎患者分为早期轻症者、逐渐化热者、重症者、病情危重者、恢复期患者五大类,提出祛湿宣肺、清气分湿热、清热泻肺、凉血化瘀、扶正泻实、调理阴阳的治则,并强调恢复期和出院后康复期中医药必须起主导作用,充分显示中医药在2019-nCoV 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陆云飞等[15]通过对50 例2019-nCoV 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分析发现,2019-nCoV 肺炎以湿毒郁肺型为主,符合中医湿疫的特点。马家驹等[16]指出,2019-nCoV 肺炎病因为感受湿毒疫疠之气,武汉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异常等环境因素是爆发的条件,并将2019-nCoV 肺炎分四期(初期、进展期、极期、恢复期)辨证论治,重视祛邪和祛湿,并提出正局和变局的病情进展趋势。范逸品等[17]认为,2019-nCoV 肺炎属于中医“寒疫”范畴,病位首在肺,次在卫表和脾胃,病因以伏燥为先,寒或湿寒为后,疫毒邪气夹杂,主要病机为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部和胸部,损伤正气,使得气闭于内,气机升降失司,元气虚衰;毒、燥、湿、寒、虚、瘀为其病机特点,治疗当分期辨证论治,可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以辟秽解毒法为主,随证治之,同时兼以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方法,起到对疾病“截断扭转”的作用。杨华升等[18]认为2019-nCoV 肺炎病位在肺,关键病机是气不摄津,使得肺中阴液化为痰湿,呈痰湿内阻、气阴外脱之危局,主张治疗关键在于顾护胸中大气,强调早予补气之品;湿邪化燥毒邪上受,但不可按中焦湿热病施治;慎用下法,血分药不可用之过早;顾护心肺之阳,但慎用辛温重剂;若不出现内闭外脱之危候,湿热可分消走泄以缓图。范伏元等[19]认为,2019-nCoV 肺炎的病位在肺、脾,后期可及五脏,病理基础是湿毒,病理特点是夹杂燥邪,燥与湿毒均盛的原因是子病及母,肺燥脾湿是燥湿相兼的外在表现,主要损伤肺、脾,后期可及五脏,并将其分为初期、中期、极期、恢复期,分别予燥湿解表兼顾护津气、宣肺解毒兼清肺润燥、开闭固脱兼解毒救逆、清补并行兼里外宣通之法。李晓凤等[20]从五运六气理论出发,指出2019-nCoV 肺炎病因为风热偏盛,病机为风热疫毒外袭内侵,肝强脾弱气机失利,以上火风燥中湿为表现,主张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和缓解期,重视泻肝与实脾及日常调护,并对疫情趋势进行科学预估。牛明等[21]通过临床经验和分子对接技术发现,临床小组拟定的中医组方除可能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或证候外,还具有潜在的直接抑制病毒感染作用。姚开涛等[22]通过对2019-nCoV 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发现,中药连花清瘟能明显改善2019-nCoV 肺炎确诊患者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症状,为其治疗2019-nCoV 肺炎初步的临床研究证据。

3 医院管理经验

张丹等[23]通过对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2019-nCoV 肺炎预检分诊管理经验的总结,提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分诊护士对就诊患者进行甄别、检查和快速分流,实施有效的预检分诊,尽早筛查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提高工作效率,可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熊彬等[24]针对综合医院门诊既是防治2019-nCoV 的第一哨口,也是发生交叉感染的高危区域的特殊地位,探讨医院通过强化内部组织管理,规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严格患者筛查梳理,实时管控诊区秩序及患者就诊过程等措施,把好门诊防护关,避免门诊交叉感染,确保医患安全,从而达到遏制2019-nCoV 在院内传播的目的。证实目前该院门诊运转良好,无2019-nCoV 交叉感染病例发生,值得借鉴。何志芳等[25]对该院放射科近期2019-nCoV 肺炎患者检查流程及医务人员防护措施进行总结后指出,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制定发热门诊患者和隔离病区患者检查流程、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重视医技人员心理支持,按照制订的各类流程合理安排一般普通门诊、住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患者的检查,科室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制定合理的消毒、隔离方案,使患者均得到安全检查。雷子乔等[26]从肺炎影像学检查与感染防控两个方面对总结了2019-nCoV 的工作方案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从接诊前准备、患者准备、扫描范围及方向、扫描参数设定四方面对影像学质控进行描述,感染防控上则从科室环境和布局、登记人员、放射技师、放射医师、护师、设备和环境等方面详细描述。彭雪等[27]介绍了口腔颌面外科2019-nCoV 感染预防应急护理管理措施,指出重点是做好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2019-nCoV 感染相关指南、工作流程的学习,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培训,防护用具储备及使用管理,关注科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做好患者收治及健康宣教等工作,为普通病房抗击2019-nCoV 感染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4 疾病防护报道

欧阳芬等[28]基于武汉2019-nCoV 肺炎的快速传播,从严密隔离及处置、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应对,主张轻症者居家隔离治疗;重症且有呼吸困难的患者,自查上报然后对口就医,饮食上主张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可每日食用排骨汤、鸡汤等食物,但是所有肉类食物必须充分煮熟方可食用,呼吁人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信任医务人员,不过分紧张和恐惧,遵医服药。刘素珍等[29]将社区人员分为一般人群、病例和高风险感染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人员三大类,一般人群防控要点为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提升个人防护和卫生措施、完善自我监测和及时就医,对于病例和高风险感染者,进行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对于参与社区防控人员要掌握2019-nCoV 指南做好防护。应艳琴等[30]针对2019-nCoV 肺炎疫情可致儿童发病的特点,将2019-nCoV 感染流行期间儿童按病情级别分为健康家庭儿童(低风险儿童)、接触了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儿童(中风险儿童)、监测、疑似和确诊儿童(高风险儿童)三大类,针对三类不同儿童,主张儿童自我防护与家庭防护相结合,关注儿童的卫生、饮食与心理等状态,对于高风险儿童进行医学监测、确诊、观察以及治疗[30]。杨洋等[31]指出面屏是此次2019-nCoV防控装备中非常重要的防护设备,并根据经验自制防护面屏,在物资极度短缺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防护方法。陈佳丽等[32]通过对2019-nCoV 疫情下医护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device 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DRPI)的临床表现、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推出新型敷料预防医护人员DRPI,为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疫情防控斗争的中坚力量,助力全国卫生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小 结

2019-nCoV 肺炎来势汹涌,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攻克2019-nCoV 肺炎的特效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是随着对2019-nCoV 肺炎认识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2019-nCoV 肺炎的佳讯频传,疫苗的研制工作也在加紧进行,相关报道经验和报道每日更新,各大医院管理2019-nCoV 肺炎能力的提升,社会各界防治意识的提高,期待后续有更多相关医学报道和成果出现,相信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定能早日打赢抗击疫情的战争。

猜你喜欢
肺炎防控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