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福,罗阳,余克,舒启华,陈正光
陕西省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23200
城固县是全国重点优质绿茶产业发展区域和陕西省、汉中市重点扶持的茶产业基地县,同时还是中国名茶汉中仙毫优质生产基地县之一,茶产业被城固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和精准扶贫产业之一。2019年,全县茶园总面积8 800 hm2,茶叶总产量5 547 t,其中生产汉中仙毫460 t,汉中毛尖295 t,汉中炒青4 510 t,汉中红茶162 t,黑毛茶120 t,总产值7.74亿元。
据县志记载,宋与西夏茶马互市,熙宁八年(1075),在汉中郡置茶场,茶场设在城固县麻油坝(场),为茶叶集散地。康熙五十六年(1717),本县茶税银432 两。清至民国,县内巴山中地区亦有零星茶树生长,间有成片茶园,当地群众采之自制自用。
早在1982年,陕西省农业区划调查茶叶专业调查组在县内原二里区东河乡高北村梨树坪发现了1 株距今300 多年的古茶树,树高4.3 m,树幅4.8 m×4.4 m,主干最大直径15.6 cm,是当时发现的全省最古老的茶树,被有关专家誉为“秦巴茗冠”。2015年开始,由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叶站组织开展全县野生古茶树资源现状调查,发现城固县古茶树资源主要以稀有单株形式存在,尚未发现呈集中连片群落式分布的古茶树。2013年当地群众在高北村薛莫湾一处山坡上发现了1 株灌木型古茶树。经茶叶科技人员现场测量,树高3.5 m,树幅5.0 m×4.6 m,主干枝18根,最大直径18 cm,初步估测树龄在300~360年,与“秦巴茗冠”树龄十分接近。
城固县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总体处于初始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秦巴茗冠”古茶树后,当时的二里区东河乡政府和城固县农业局采取了一些简单保护措施。90年代初,由政府出资在茶树下方修建保护墙,树立命名石碑,正面书“秦巴茗冠”4个字,背面文字简要介绍了茶树发现经过、植物学性状及保护目的意义,并委托附近农户开展日常看护管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古茶树保护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措施。
在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目前主要通过拍摄城固茶叶形象宣传片、专题片,对古茶树生长情况、县域产茶历史进行了宣传推介,起到了良好的文化宣传作用。城固县的茶树品种繁育刚刚起步,2015年5月,城固县制定了古茶树品种保护与繁育实施方案,确立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综合利用、提质增效的基本思路,以利用古茶树抗逆性、适制性强的优良性状为重点,开展古茶树枝条短穗无性扦插繁育试验,但目前只处于小试阶段。
积极发挥古茶树文化价值,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城固对外影响力,提升城固茶叶知名度已形成共识。为深入挖掘张骞故里文化,弘扬张骞精神,把古茶树资源开发与茶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陕西省、市、县有关研究机构采集古茶树材料进行繁育、研究。2016年10月,陕西省茶业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秦巴茗冠”进行了古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汉中市茶业产业办公室、汉中市茶叶技术开发服务站等部门也进行了实地调查,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康学院还采集了繁育材料,建立了古茶树种质资源圃。古茶树是不可再生文化物质资源,它为城固茶文化与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现实材料
经多年观察,古茶树生长势强,发芽早,芽健硕肥壮,抗寒性与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茶多酚、茶氨酸及芳香类物质含量高。2019年10月,城固县采摘古茶树“秦巴茗冠”的鲜叶制作成烘青茶样送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于当地推广茶树品种,其茶多酚含量为22.8%,比当地推广品种茶多酚含量19.2%高出3.6个百分点。因此,古茶树的品质、抗性都表现较好,为培育地方优良品种提供了种质资源,对进一步研究茶树的品种选育有重要价值。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古茶树被发现以后,没有对其产权进行认定,导致权责不明,管理体制不顺。“秦巴茗冠”发现、命名后仅由当地政府通过物化补助的方式委托农户临时看护管理,权属不清,责任不明;二是保护措施弱化,由于保护意识薄弱,权责划分不明,加之交通不便,古茶树长期处于失管状况。据现场调查,城固县2 株古茶树均不同程度受到侵蚀和人为外力破坏,常规管理措施基本无法落实;三是开发利用层次低,目前对古茶树资源的利用除引进了少量短穗扦插繁育和以茶文化载体进行宣传外,没有其他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层次较低;四是缺乏经费保障,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工作主要由省、市、县茶叶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没有项目经费支持,保护开发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古茶树资源分布地域广,种类多,种资属性强,生存环境差异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可能。因此,深入开展古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对推进茶树品种改良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城固县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尚未完全掌握,有必要尽快组织力量对古茶树资源进行全面科学摸底调查。调查研究应立足于古茶树的立地条件、品种、树势、面积、加工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全面、准确、具体地掌握茶树资源状况。应积极与茶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古茶树遗传资源的研究与收集,以便为古茶树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信息依据。
建立健全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体制及经费保障是落实古茶树保护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制订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古茶树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保存古茶树种质资源。在保护方式上以原地保护为主,由政府制订保护方案,筹措古茶树保护与利用专项经费。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技术单位与当地镇、村明确古茶树产权和责任主体,理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抽调专业人员组建专门的机构,制订具体办法,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茶文化组织、茶叶企业参与到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工作中来。协调林业部门支持对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工作,将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茶树纳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范畴。应在古茶树周围200 m 范围内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林木砍伐、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及其他一切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要制订古茶树日常管理养护细则,保证管护措施落实到位,确定专人看管,确保古茶树有良好的生长条件。
保护古茶树种质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采取保护与开发同步,以开发促保护的方法。采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方式,利用古茶树种子、枝条、叶片开展繁育试验,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圃,为品种保护和扩大生产奠定基础。对古茶树芽叶进行理化分析和鲜叶适制性研究,探索开发加工新产品、新工艺。古茶树是承载和传递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外宣传,争取各方人力物力及资金支持。深入挖掘张骞茶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古茶树历史文化价值,把古茶树同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茶文化旅游线路,把传统茶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在界定清楚政府公有权属与认养单位利益的前提下,确认茶企或合作社作为保护利用主体认养古茶树的养护和监管责任,确保认养古茶树的安全,防止盗采、盗伐等人为破坏行为的发生,并承担保护不力所产生的经济及法律责任。明确认养单位对古茶树商务推广的品牌经营权及开发利用产权。促进城固县古茶树保护利用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擦亮“张骞故里丝路茶香”这张名片,实现产业兴旺、茶农增收,助推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