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

2020-01-08 05:55陈亚萍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智力

陈亚萍

小儿大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指出生后1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常伴有智力缺陷、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症状,对小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巨大影响[1]。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方案治疗脑瘫,多采用不同模式的康复训练以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智力、语言功能等,爬行训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案,具有诱导患儿运动功能正常发育,促进正常姿势形成,消除残存的原始反射作用,在临床广泛实践中,取得良好的疗效[2-3]。本研究旨在探讨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8个月~3岁,平均年龄(1.16±0.38)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1级20例,2级14例,3级1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3岁,平均年龄(1.20±0.41)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1级18例,2级15例,3级1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IQ 40~69,DQ≤70;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先天性疾病者;肌肉萎缩者;癫痫未受控制者。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运动训练,包括按摩、坐卧姿改变、躯干训练、四肢拉伸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实施爬行训练,由康复医师根据患儿的年龄、脑瘫类型、体质等情况制定爬行训练计划,由训练员与患儿一对一进行训练,保证患儿动作到位,姿势准确,2次/d。具体方法,四点支撑:由1名康复训练员支撑患儿肩关节,肩部放沙袋负重,另1名康复训练员抓住患儿下肢,弯曲膝关节,让患儿保持双膝、双手四点位着地支撑的姿势。康复训练员用围巾悬吊患儿腹部减轻负重,引导患儿向前协调的爬行。三点支撑:①患儿在滚筒上取四点支撑姿势,双手于前支撑身体,上腿于滚筒后,一只腿膝关节屈曲着地,另一只向后伸直,持续15 s,交替另一条腿,训练15 min。②患儿于滚筒上四肢着地,诱导其一只手臂向前抓物变成三点支撑,维持15 s,交替另一只手臂,训练15 min。③腹爬训练:于患儿前方视线内摆放患儿喜欢的玩具,康复训练员握住患儿双脚踝,当患儿伸出右手取物时,训练员将患儿左脚向前推,若患儿伸出左手,则右脚向前推,反复训练。两组均训练12周。

1.4 观察指标 认知功能:训练前和训练12周后,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5]进行评估,该量表含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功能、社会适应力5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20,评分越高,功能越好。智力发育:训练前和训练12周后,采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6]评估患儿智力发育,该量表含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2个维度,评分越高,智力发育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比较训练前,两组患儿综合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自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训练前后两组患儿智力发育变化情况比较训练前,两组CDCC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1 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单位:分

?

表2 训练前后两组患儿智力发育变化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2 训练前后两组患儿智力发育变化情况比较() 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4 44 PDI训练前 训练后 t值 P值 训练前 训练后 t值 P值86.54±5.91 93.52±6.54 5.253 <0.05 85.11±5.38 93.27±6.41 6.468 <0.05 86.85±6.31 96.78±8.21 6.361 <0.05 84.84±6.12 97.38±8.64 7.856 <0.05 0.238 2.060 0.220 2.534>0.05 <0.05 >0.05 <0.05 MDI

3 讨论

小儿脑瘫病因较多,可由胚胎发育异常、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等引发,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等,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大脑缺血缺氧或机体内游离胆红素影响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从而导致非进行性脑损伤,影响中枢系统[7]。康复训练是促进患儿功能改善的主要手段,但常规的运动训练仅着重于肢体功能恢复,以此改善神经功能,而爬行训练在此基础上,可提高患儿协调性,增强患儿对躯体的控制能力[8]。

因患儿的脑瘫致病因、病情进展、体质等均不同,所以需要康复师为患儿制定贴合实际的爬行训练计划,包括训练时长、次数、训练进展等。因患儿身体较为脆弱,所以在实施训练前,需对训练员进行培训,以免其动作不标准损伤患儿。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综合功能评分、CDCC评分较高,表明爬行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儿智力发育。分析原因在于,爬行训练所实施的四点支撑、三点支撑和腹爬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全身动作的协调发展,促进头部回旋上抬、肘支撑、膝支撑等功能,逐步养成患儿四肢交替运动的正确习惯[9]。有研究表明,人体90%以上的大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爬行训练可动员休眠状态的潜能脑细胞,协调大小脑运动功能和小脑前庭系统功能,经过长期的爬行训练后,患儿可以较快的站立行走并且姿势协调[10-11]。爬行训练通过不断地向大脑输入正确信息,可以消除残存的原始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提高患儿运动的协调能力,并且由康复训练员进行强直性的爬行训练可以改进患儿脑神经功能,增强其集中注意力,提高其视觉理解和视觉反应能力[12]。爬行训练中的主要难点在于患儿不配合训练,故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家长陪伴,让家长用温柔的语气痛患儿说话,吸引患儿注意力,让其安静,并且康复训练员可在训练时间外多与患儿接触,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从而消除康复训练时患儿的恐惧感。但康复训练的周期较长,而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临床仍需本量研究,进一步证实结果真实性。

综上所述,对脑瘫患儿实施爬行训练,有助于提升患儿的认知功能,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效果高于常规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脑瘫康复训练智力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