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傣一家亲

2020-01-07 08:06傅朝文
金沙江文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傣族东坡彝族

傅朝文

东坡傣族乡地处滇川交界金沙江南岸,位于武定县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67.7平方千米,境内居住着汉、彝、傣、苗、傈僳等7个民族,全乡14000多人,彝傣两个民族人口将近占总人口的一半。

勐果河像一条碧绿的玉带贯穿东坡乡全境,它用母亲般的温情浇灌着傣乡这片古老的土地,哺育着这里的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长。

千百年来,在勐果河畔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多少呜咽哭泣,多少欢声笑语,无论酸甜苦辣,还是悲欢离合,只有静静伫立在勐果河两岸的青山秃岭,目睹着记录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旧中国灾难深重、贫穷落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存讨生活,民族与民族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东坡这个弹丸之地也不例外。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勐果畔的河谷和半山仅住着傣族和彝族,曾经因为山地草场水田水源权属之争产生了矛盾,傣族和彝族就此结下隔阂。还有受到封建主义枷锁的束缚,两个民族居住的村子虽然不远,但是相互很少来往,更不能通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彝傣两族人民和睦相处,生产劳动互相帮忙,生活困难相互接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每年河边耙田栽秧时节,半山上的彝族老庚(当地这样称呼互相往来、关系融洽的异族兄弟)赶着耕牛下去帮忙;每年半山春耕播种时节,河边的傣族亲家(也是对异族关系融洽兄弟的称呼)赶着耕牛上来帮忙,收割的季节也赶来互相帮忙。

每年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彝族兄弟把傣族兄弟请上山头来,一起畅饮醇香甜美的高粱小灶酒,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傣族兄弟把彝族兄弟请下河边去,一起品尝又香又甜的新糯米粑粑。他们相互祝福吉祥,共享节日欢乐。

1968年,我在武定红师班读书。有一天我从武定县城回来,走到勐果河畔的平田村口时,太阳已经西沉,年仅十五岁的我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我有气无力地走进村子,坐在巷道里的几位老人认出了我,都亲切地叫着我的乳名,要我到他们家住下,明早再走,我谢过了他们,跟着四爷李廷忠来到他家。他们做了香甜可口的饭菜给我吃,又烧好了热乎乎的洗脚水,说走远路要泡泡脚,解疲劳,那天晚上我觉得就像睡在自己家里一样,舒适极了。第二天早上,四婶煮了一大碗糯米汤圆给我吃。在那生活困难的岁月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得到这样食品,多好的傣家人啊!使我至今难忘。

记得八十年代中期有一年,那年栽秧的時候正值学校放假,我和媳妇背着一壶酒、一块腊肉、一升花豆,带着七八个中青年妇女到勐果村傣族老亲爹李如玉家。他家磨豆腐、做凉粉、买猪肉,又杀鸡,像逢年过节一样准备好了伙食等我们到来,说是趁着栽秧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喝喝酒款款白话,又叫来了几个亲戚来帮我家栽秧。老亲爹对我说:“他大哥,你在家休息,或者到村子里走走串串,不用去田里了。”就这样,年复一年,他家帮我家撒秧、栽秧、放田水、打谷子,一直到我们村不再耪河田为止。

1982年东坡乡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我所在的以赤丹村40多户人家在勐果河的水田,主要托靠近我们水田的勐果村和平田村帮助我们撒秧、栽秧、打谷子。

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彝傣两族人民相互通婚,通过婚姻更加增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也为当地其他民族做出了榜样。例如:该乡的必丰店村,过去全村只有一个民族——傣族,通过异族通婚,现已发展到有傣、汉、彝、傈僳等多个民族的新农村。

一年一度的民族传统节日——彝族的四月八、傣族的泼水节,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像潮水般涌向东坡街,大街小巷披红挂绿,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树荫下,凉棚中,饭店里,人们尽情地享用喷香扑鼻的羊汤锅、肥而不腻的乳猪肉、醇香醉人的高粱酒、清凉爽口的米凉粉,还有那难得遇到的江鱼煮杷贡酸菜。白天进行物资交流,开展各种民族民间体育运动,晚上进行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民歌对唱、跌脚联欢等娱乐活动,通宵达旦。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东坡傣族乡已成为一座山头一种特产、一条河谷一个品牌的民族团结乡。以赤丹的山泉、白马口的江鱼、勐果河的花鳅鱼、水口的土鸡、达窝的烧酒、水田的大米、平田的香蕉、所所卡的冬早苞谷、以都莫的绿豆花生、以莫古的乳猪、平地的石榴、勐果的甘蔗、甲利的黑山羊、东甸的冬早蔬菜、东坡的凉粉,称得上是“一村一品”。

去年4月12日,我去故乡东坡傣族乡采访。车子进入东坡境内,我被美丽的傣乡风光吸引住了。一条条银色的乡村公路盘旋在勐果河两岸的山坡上,一个个白色的新农村坐落在山顶、山腰、河谷;阿紧鲁山脚有一个小村庄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不是二台坡村吗?昔日破旧的土掌房已无影无踪,现在是一栋栋崭新漂亮的小洋楼。昔日路其干村光禿禿、灰扑扑的几千亩荒地已经种植上了柑橘,漫山遍野绿油油,简直就是一片柑橘林海。

两座公路大桥横跨在勐果河上,汽车、摩托车来来往往,结束了“交通不便,水吞人命”的苦难历史,给傣乡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欢腾的勐果河在夕阳下,泛着银光,河两岸稻田一弯接着一弯,庄稼一畦连着一畦,连片的香蕉林绿满了整个河畔。东坡傣族乡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艺繁荣、社会进步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拯救中国、发展中国,也表明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真正是“条条江河归大海,各族人民是一家。”

责任编辑:李学智

猜你喜欢
傣族东坡彝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早春欣见海棠绽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定风波
别样的风情
东坡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