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美学的终极价值

2020-01-07 14:03全馨怡徐瑞李嘉欣魏一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2期
关键词:美学

全馨怡 徐瑞 李嘉欣 魏一淳

【摘 要】美学是生命的最高阐释,它不是从生理层面阐释生命,而是从意义层面来阐释生命。它是人类生命的宣言,是生命的自白,是人类精神家园最后的守望者。

【关键词】美学、西方美学、中国美学、道

有读者疑问:美学何德何能,既能担当起如此重任?美学确实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因为美学所做的事情,正是对于人类终极价值的追问,人类的终极价值是人类得以存在的最高价值,它是一种终极关怀,是人类为诠释自身存在状态而寻找到的阿基米德点。接下来,本文对它是如何追问的这一疑问展开探讨。

中西方对于终极价值的追问是不一样的,在西方,西方文化、西方美学对于终极价值的追问是一种超验的追问。什么是超验的追问?它是一种外在的、二元的、对象性的、主客二分式追问。它在人类存在的现实世界之外,设定了另一个、而且是更高的、更理想的世界。而且,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不是统一的,而是断裂的、二分的。并对理想世界的肯定与向往,来否定我们存在的现实世界是虚幻的,是充满罪恶的。柏拉图的追问、亚里士多德的追问、奥古斯丁的追问、康德的追问、黑格尔的追问、席勒的追问、费尔巴哈的追问,均是这样一种超验的追问。

那么,这种追问的方式是如何产生的?一方面是受制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另一方面由特定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心态等诸多原因共同构成。

到了中世纪,由于希伯来文化的渗透,这一超验的追问遁身基督教之中,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彻底隔开,并且把追问的对象,由超验的世界转向了超验的人,从对世界本源的追问转向了人之为人的安身立命的探讨。这个理想的人就是上帝。它是人最理想的形态,与其说是对上帝的信仰,不如说是对于最为完善的人的追求,对于人的理想本性的追求。

到了近代,美学异军突起蔚为大观。西方宗教的世俗化以及启蒙运动的祛媚使西方近代美学意识到这一终极关怀的虚幻,把终极价值归结为上帝的虚幻,于是人们走出教堂,开始关注自身,独自承担起终极关怀的重任。人们不再把宗教设定为理想世界,而是把审美、诗设定为理想世界。从审美和艺术在寻找人生的最终价值。他们把审美和艺术设定为理想世界,但是此种追问依然是超验的,虽然上帝消失,不在追问上帝了,但却依旧是对于理想世界的追问。

这种追问方式是有缺陷的,因为通过对超验世界的追问建构起来的终极价值是虚妄的,不实的。它是一段谎话,今天已经无法自圆其说了。西方美学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缺憾,所以从叔本华、尼采开始,直到了20世纪,重建本体论成为了西方美学的中心命题。那么,如何重建呢?那就是逐渐离开二元的结构,摸索着进入一元立体的维度,艺术与人生合一。在此之后诞生了一批继往开来的美学家:克罗齐、胡塞尔、海德格尔、杜夫海纳、卡希尔、马尔库塞等,甚至走向了与中国美学殊途同归的道路。

中国美学同样也存在着对于终极价值的追问,但不是像西方那样,我们不是超验的追问,而是超越的追问。

中国美学从无神论的背景出发,没有在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画一道鸿沟,没有幻想奋力一跃能够进入理想世界,而是把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看成是两个相互交涉、离中有合、合中有离、因人而异的世界。宇宙、自然、人生,雍融洽化,被视为一大完整立体式之统一结构。中国美学的出发点以现实世界为起点,吾人得以拾级而攀,层层上跻,昂首云天,向往无上理镜之极诣。同时,再根据审美关照中所得的理趣,居高临下,提其神于太虚而俯之。

中国的追问就是这样,既是内在的,又是超越的。春花秋月、草长莺飞、青山绿水、平野远树,都禀赋着超越的品格。比如说“道”,用“道”来指终极价值,用人伦日用来指称现实生活,那么“道”不是在生活之上,而是在人伦日用之中,人伦日用也在“道”之中,彼此之间或既或离,不即不离,那么到什么程度才算结合在一起呢?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之,就犹如太极图一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雍融洽化,一体俱融,构成一曲大气磅礴的天人合一的交响乐。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体现出两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西方是从空间的角度看世界,中国则是从时间的角度看世界。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世界是立体的、三维的、确定的,而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则是模糊的、幽冥的。中国美学呈现的雍融洽化、一体俱融就是一种幽冥景象。幽冥,即清晰又不清晰,就仿佛我們在快速行驶的汽车上看世界那样,平时井然有序,位序有别的世界一下子被强制性的拉成了一片,单维的变多维、确定的变模糊、实在的变为虚幻的,结果的变成过程的。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无限延绵、毫无间隔的一维世界,这就是时间的世界。

这样的论述太多了,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意境,介于似与不似之间,这就是典型的从时间的维度出发去看待世界。我们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其实就是将这一思维运用到了艺术创作之中。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史[M]. 商务印书馆,朱光潜,2011

[2]西方文艺理论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章安祺等,2007

[3]《美的历程》[J].李泽厚.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8(03)

[4]读李泽厚《美的历程》浅论中国美学的特点[J].陈涛.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9)

作者简介:

全馨怡(1999.8~),女,湖南省衡南县,大连工业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系室内设计方向。

徐瑞(1997.1~),男,安徽省合肥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系室内设计方向。

李嘉欣(1998.12~),女,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系室内设计方向。

魏一淳(1999.7~),男,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环境设计系室内设计方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大连 116034)

猜你喜欢
美学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美学以生命为视界
黑之新篇
纯白美学
《医学美学美容》合作机构推荐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