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治 刘梅燕
摘 要: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将农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尤其“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我国地域广阔,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需要依靠有限的耕地面积,养活14亿人口,因此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事关重大。从农业的特点上看,农业的发展受气候及病虫害的影响较大,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才能为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主要对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性产业,有大量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国际经济形势愈加复杂,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要将农业的发展重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喷洒大量的农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长期地喷洒农药造成了病虫害的抗药性提升,防治的效果减弱,不得不加大农药的剂量,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将生物防治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在实现较好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1 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意义
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也在增加,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的稳定发挥,需要保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治理。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往往通过喷洒大量的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治理,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长期来看对农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造成农作物中化学药剂的大量残留,给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另外,长期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治理,会使得相关的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病虫害治理的效果变差,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现代社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在农业种植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能够有效地避免在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降低了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剂量,对于避免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提升食品安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说,在农业种植中生物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既是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在提升农作物品质及产量的基础上,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1]。
2 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情况及进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总结出了多种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而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最早的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晋代,在《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利用虫蚁防治柑橘害虫的方法。但是古代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因此生物防治技术适用的范围有限。
现代农业科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及系统性。尤其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有相当一部分治理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农业病虫害的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项技术的进步难以支撑起整个农业病虫害治理體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技术研究的极大投入,生物防治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目前,对生物防治技术的不断研究,已经形成了多个研发路线齐头并进的局面,如对天敌昆虫滞育调控技术进行研究,揭示了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效应与母代效应,优化了扩繁天敌昆虫的技术参数,解决了替代寄主问题。Ehrenberg利用 N+离子注入技术对枯草芽孢杆(Bacillus subtilis)生防菌株进行诱变处理,提升其拮抗能力等[2]。可以说,我国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关的技术正在由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速度,在提升了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
3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3.1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
微生物农药不同于传统的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主要对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活体进行修饰,属于生物源农药。相比化学源农药,微生物农药主要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防治思路上与传统的化学农药有根本的区别,因此微生物农药在使用的效果上具有稳定性,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同时,微生物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经微生物农药防治的农作物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目前,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对微生物农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也在持续地推进,可以说微生物农药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目前常见的微生物农药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该菌种是抗虫棉花中一种特有的细菌,对该细菌进行提取,通过人为的方式转移到普通棉花上,让普通棉花也可以分泌出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从而对棉铃虫等害虫起到灭杀的作用。
3.2 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机制对害虫进行治理也是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到的晋代利用虫蚁对柑橘害虫进行防治就是一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该治理手段主要运用了害虫天敌的捕食性及寄生性,是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重点。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有意识地对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及捕食螨类进行繁育,这些昆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生长的过程中,平均每个昆虫都会捕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害虫,因此可以对害虫起到较好的灭杀效果。其在病虫害防治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上昆虫均属于捕食类的昆虫。另外,在生物防治中还存在寄生类的昆虫,此类昆虫主要寄生在害虫体内,以害虫的体液及身体组织作为成长的营养,被寄生的害虫不久就会死亡。常见的寄生类昆虫为寄生蜂、寄生蝇、线虫、原生动物、微孢子虫等。在农业生产中周氏啮小蜂可以防治美国白蛾,平腹小蜂可以防治荔枝蝽,赤眼蜂可以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3]。
3.3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
昆虫在成熟阶段会发出一种昆虫性信息素,这种性信息素是实现群落繁育的基础和前提。在生物防治中,昆虫性信息素通常用于虫情监测。对昆虫的繁殖行为进行干扰,或者对害虫进行诱杀等,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来看,利用昆虫信息素进行防治还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受现有技术的影响,对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还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对虫情进行监测。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水文等环境条件都不同,因此难以对昆虫的性信息素进行全面的了解,相信随着生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昆虫的性信息素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4 综合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优化
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单一的治理手段难以起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因此在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各种治理手段,提升病虫害的治理效果。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对作物生长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植株品种、植株健康状况、肥料、水等因素,因此综合生物防治,以优化多样性的生态体系,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全方位考虑病虫害产生原因;综合生物防治技术,以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如赖以生存的土壤,采取消灭作物残渣、翻埋肥料、改善土壤耕层结构等,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土壤环境,以防止病虫害发生。根据地形采用分层种植,如平坦土地混种,并配合稻间养鱼,采取提升生物多样性的生物防治技术[4]。
4 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的发展事关我国的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及病虫害的影响,一旦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出现了病虫害,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农业生产中将病虫害的防治重视起来,为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传统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手段中通常会采取喷洒农药的方式,短时间内确实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农药的喷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长期使用农药还会导致相关的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将生物防治的手段引入病虫害的防治中,利用“天敌”机制,对病虫害进行灭杀,该防治方法在实现较好防治效果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中需要大力地推广,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刘翔.探究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花卉,2018(10):246-247.
[ 2 ] 张和平.生态体系下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措施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7,37(20):32.
[ 3 ] 李晓川.生态体系下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J].時代农机,2016,43(1):161-162.
[ 4 ] 张礼生,陈红印.生物防治作用物研发与应用的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5):58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