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青铜时代文物考古八十年综述

2020-01-07 09:32马腾蛟
炎黄地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铜器石器陶器

马腾蛟

大理州的现代意义文物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经有80年的历史,这也是云南现代意义考古活动的开端。在这80年间,大理州的文物考古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古发现包含了从史前到元明时期几乎所有的历史时代,具有较为完整的年代序列。本文就整理大理州80年来青铜时代的重要考古发现以及文物工作成果并加以简述,以期为研究大理州历史文化提供一定参考。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云南省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州。在云南的历史中,昆明、大理、曲靖都曾经做过云南的统治中心,从顺序上来说,首先是在今天昆明市(滇池地区),后移至曲靖,再到大理(南诏、大理国时期),最后又回到昆明(元明清)。这其中,青铜时代在整个云南历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是被考古学者重点关注的时代,是研究云南历史文化不可忽视的时期。

大理地区的考古活动一直以来是云南考古中的重要部分,云南地区的现代考古学活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即1938年10月由原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吴金鼎、王介忱、曾昭燏三位考古学家主导的在洱海地区进行的考古调查活动。调查之后由他们撰写的《云南苍洱境考古调查报告》是云南地区现代考古学工作开始的标志。可以说,云南省的现代考古活动始于大理地区。

1938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八十余年,在这八十年间,大理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到今天,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已经进行了三十余次考古发掘活动,重要的如剑川海门口遗址、祥云大波那墓地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上述兩个遗址在年代上都属于青铜时代。本文对大理地区青铜时代的文物考古工作进行整理总结,希望对大理历史文化的研究有所帮助。

大理青铜时代的遗址主要有祥云大波那墓地、剑川鳌凤山墓地、银梭岛遗址的第二、三、四期、剑川海门口遗址的第二、三期。

祥云大波那墓地

云南大理祥云县大波那墓地位于云南驿坝区东北部刘厂镇大波那村及其东部,在龙山和象山以南。大波那墓地发现于20世纪中叶,在2014年的发掘之前,大波那墓地经历过三次清理发掘,分别是1964年、1977年和2008年。

考古发现方面,前三次发掘中:1964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的调查清理发现了木椁铜棺墓,此墓葬为竖穴土坑墓,椁室用长条形巨木略砍削成方形以后叠架而成。墓椁外涂有一层白色膏泥,木椁内有一具铜棺,铜棺造型如干栏式建筑,类似于今天云南南部地区的房屋。棺身铸有鹰、燕、虎、豹、野猪、马、鹿、水鸟等各类纹饰及三角形双线图案。在墓中出土了约一百件随葬品,主要是各类铜器,有兵器、农具、乐器、六畜模型、生活用具、纺织工具和一面早期铜鼓。经过碳十四测年,木椁铜棺墓距今2350±75年,年代约为战国初期。1977年大理州文管所、祥云县文化馆在木椁铜棺墓东部1.5公里处清理了一座木椁墓,比木椁铜棺墓规模略小但是形制相似,墓中出土了四十余件器物,包括铜锄、剑、豆、杯、镯、釜、锡器等。2008年大理州文管所和祥云县文管所在位于1977年清理的木椁墓西北20米处又清理了一座木椁墓,因墓葬已被盗,只出土铜杖首、陶器等5件器物。

兽面纹方形青铜酒杯

2014年的考古发掘发现十分丰富,整个遗址分为东、西两区。西区遗址发现了1座房址、8座灰坑、灰沟7条。遗物主要是陶片,大多是夹砂红褐陶和灰黑陶,此外还有砺石、石斧、石垫、铜簇、红砂石范残片等四十余件遗物。东区墓地共清理墓葬25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墓葬方向基本相同。遗物方面,清理墓葬工作中一共发现随葬器物共计二百九十余件,类型包括铜器、陶器、铁器、锡器、石器、木器、竹器和葫芦等。陶器出土数量最多,经过复原有六十余件,通过陶质和陶色可分为夹砂灰褐、红褐、灰黑、黑灰陶。器形包括罐、杯、钵、盘、豆、匜、纺轮等。铜器材质有青铜器和红铜器两种,用途上看生产工具最多,有锄类、削、卷经杆、梭口刀等。兵器方面有剑、矛、斧、钺、镦、镞等。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包括铜杖首、铃、镯、环等。

关于祥云大波那墓地,学者讨论最多的就是木椁铜棺墓的相关问题,首先是木椁铜棺墓的年代问题,在1977年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木椁铜棺墓的木椁进行的碳十四测定中,得出的结论是2350±75年,处于战国早中期。但随着测年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对碳十四的测年准确性提出了质疑,2007年,在祥云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的木椁进行了取样,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用新的加速器质谱仪(AMS)进行碳十四年代分析,结果为距今2425±55年,即公元前475±55年,处于战国早中期,比过去碳十四测定的年代稍早。另外,木椁铜棺墓的族属问题也是学者常讨论的问题,在《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清理报告》中,编者认为木椁铜棺墓的墓主为“昆明族”,在文化上与“滇族”已经有一定联系,因为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昔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蝙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滇”以西为“昆明”。但是,童恩正先生指出,从地理上看,祥云位于“滇族”与“昆明族”活动地域之间,从《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看,昆明族活动的叶榆、桐师之间应该为今天保山、腾冲等区域,并非为祥云。另外,《太平御览·四夷部》记载“昆弥国,一曰出昆明西南夷也。在爨之西,洱河为界,即叶榆河。”所以,发掘报告将大波那木椁铜棺墓的族属定为昆明族是值得怀疑的。童恩正先生认为是有除昆明族外其他的农业民族定居于此。通过文献记载,也有学者认为祥云大波那墓地出土的器物表明该墓地的所有者为农耕民族,因为有墓葬出土了农业工具。结合《史记》中关于昆明族的记载,认为昆明族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化,这显然有些牵强。就文献的角度来说,司马迁著《史记》其资料来源很丰富,并不完全是其亲自考察过得出,包括西南夷列传部分,司马迁本人并没有到过云南,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对于云南的相关描述并非是准确的。因此,大波那族属问题的确定还有待更多考古发现。

剑川鳌凤山墓地

剑川鳌凤山墓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街西南约五百米处的鳌凤山顶。1977年当地村民开山取石时发现有铜器、陶器、石器等,1978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工作人员前往调查,确认鳌凤山存在一处青铜文化墓地,198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

考古发现方面,一共发现了土坑墓217座,瓮棺葬34座,火葬墓91座。随葬器物共出土572件。墓葬方面,土坑墓中有十三座有木质葬具,但是仅存痕迹,其他墓葬未见棺、椁痕迹。217座墓葬中,单人葬178座、合葬墓14座。另外,还有瓮棺34件,火葬罐91件。

随葬器物方面,有铜器、陶器、石器和玛瑙、料珠、绿松石等器物。其中铜器有削、凿、剑、钺、戈、矛、镞、臂甲、剑鞘、镯、簪、发箍、戒指、耳坠等,其中铜镯最多,为133件。陶器方面,出土多破碎,但复原了44件。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黑陶次之,器形主要有罐、双耳罐、单耳罐、纺轮等。关于鳌凤山墓地的年代问题,在考古发掘报告中,通过对A类墓中人骨的碳十四测年得出年代为距今2450±90年(经树轮校正),B类墓M19的人骨经碳十四测年得出年代为距今2305±80年(经树轮校正)。因此鳌凤山土坑墓的年代约为战国末至西汉初期。

银梭岛遗址第二、三、四期

在银梭岛遗址的发掘中,遗址第二、三、四期出土了铜器,发掘简报中将其年代定为云南青铜时代早期和中晚期。同时,考古工作人员也进行了系统的碳十四测年,确定了银梭岛遗址的绝对年代,第一期大约为距今5000至4400年,第二期大约为距今3500年至3100年,第三期大约为距今3200至2900年,第四期大约为距今2900至2400年(以上数据均经树轮校正)。

银梭岛遗址第二期发现房址2座、火塘1座、木桩若干,遗物有少量石器和陶器,石器数量较多,有网坠、镞、斧、刀、锛等,陶器有长颈罐、折沿罐、钵、匜、盘等,陶质陶色方面,多为夹砂褐陶、其次为夹砂黄褐陶,均为手制,火候较高。银梭岛遗址第三期遗迹方面较少,主要是建筑遗迹,如柱洞。遗物方面,主要有石器、铜器和陶器,其中石器数量最多,主要有网坠、镞和刀等;铜器有鱼钩、镞、铜条、镯残件以及铜渣等;陶器有侈口罐、短颈罐、带流罐、釜、有耳罐、浅腹钵、盘、敛口盆、支足、支座等。银梭岛遗址第四期主要发现的遗迹有墓葬一座、灰坑11座、沟2条以及石墙。遗物方面,第四期出土遗物最为丰富,有石器、陶器和铜器。石器主要有网坠、镞、刀。陶器主要有长颈罐、中颈罐、短颈罐、釜、带耳钵、浅腹钵、匜、支座、支足等,陶质陶色主要是带陶衣的夹砂红褐陶。铜器主要有钩、镞。

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二、三期

海门口遗址除了第二、三期出土了铜器之外,在前两次发掘中也出土了26件铜器,但是前两次发掘中,第一次发掘时器物出土的14件铜器地层是混乱的,第二次发掘出土的12件铜器有9件出自扰乱底层,只有3件有地层信息。第三次发掘相对于前两次来说遗物的地层信息更清晰。

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一期遗存中,遗迹主要是大量的木桩柱和横木,遗物有石器、陶器、铜器、骨器、牙器等。石器一共出土619件,器形有锥、锛、斧、刀、镞、凿等,石器多为磨制石器。陶器器形有罐、盆、钵、匜、陶片、纺轮等,其中罐有侈口罐、长颈罐、双耳罐、敛口罐,陶器均为手制,陶器以夹砂灰陶和灰黑陶为主,还有少量的灰褐陶和红褐陶。骨器和牙器器形有锥、簪、镞、铲等。铜器器形有铃、刀、锥、凿等,出土了各1件。另外还有作物遗存,稻、粟、麦和野栗子等。第三期遗存中,遗迹方面共清理出4個火堆以及大量木桩柱。遗物方面,有石器、陶器、铜器等。石器共出土了260件,器形包括斧、刀、锛、凿、锥、镞、范。陶器数量较多,器形有罐、盆、钵、匜、器底、纺轮等,其中罐有侈口罐、长颈罐、单耳罐、双耳罐、带流罐,烧制火候较低,均为手制、素面为主。

剑川海门口遗址除了前三期之外,还有晚期遗址,在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的报告中将晚期遗址定为铁器时代早期。

大理的青铜时代是大理地区考古学研究的重点时代,也是考古发现十分丰富的时代。从年代上看,大理地区的青铜时代各个遗址的年代为:大波那墓地为战国早中期,距今约2500年。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二、三期年代为距今3800至2500年。剑川鳌凤山墓地的年代为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距今2450±90年至距今2305±80年。银梭岛遗址第二、三、四期的年代为距今约3300年至2650年。可见大理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放在整个云南地区的历史中都是比较早的,在夏代中晚期就已经进入早期青铜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剑川海门口遗址与银梭岛遗址年代几乎同时,但是两者的文化面貌似乎有很大不同。银梭岛这时期流行的是红陶和红衣陶(第三期主要是具有过渡特点的灰褐陶和黄褐陶),陶器种类主要是折腹釜、倒靴形支脚、喇叭口罐、束颈圆肩罐、敛口盆(或带管流)、肩檐匜为特征,双耳罐少且出现在第四期最晚的两个阶段;而海门口这时期的陶器则仍然是灰陶和黑灰陶为主,灰褐陶和红褐陶不多,陶器比较单调,主要是侈口鼓腹罐类,并有较多颈部带耳的双耳罐。两遗址之间距离相近,但是文化面貌不同,如果两者测年数据准确的话,这就说明大理地区的各个史前和青铜时代文化具有多样性,这很有可能是这一地区地理环境的因素导致。

总的来说,大理州的考古发现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和青铜时代的遗存往往存在于一个遗址中,如剑川海门口遗址和大理银梭岛遗址,下层为新石器时代,上层为青铜时代。各个遗址的文化面貌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大理地区的文化面貌十分复杂,地理因素可能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大理地区位于云贵高原,靠近横断山区,交通通达度不高,因此也就会在较小的范围内形成较多的文化面貌,这是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的地方。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猜你喜欢
铜器石器陶器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刘朝中
老佛爷的茶碗
山东日照地区出土汉代铜器鉴赏
铜器天艺 尽在婆娑斑斓中
临潼新丰秦墓出土的“啬夫”铭文铜器及相关问题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