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五上)教学设计

2020-01-07 08:11王洁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书海比喻古诗

王洁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总结找书读的方法,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对书

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4.初步了解欧阳询书法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5.理解并背诵《观书有感》,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梳理读书经验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和感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再次与书相遇,遨游书海。(板书:语文园地)

二、第一站:书海探微——“词句段运

用”明读书意义

1.同学们,读书可以让人启智、明理,读一读下面三句话,思考: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出示句子: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

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生交流。

3.师小结:这三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出自《我的“长生果”》,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出自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把书比喻成“朋友”“故地”。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爱读书,多读书。

4.同学们,请你说一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生交流。

预设:书是一个聚宝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登山靴,帮我们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高峰。

5.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的“长生果”》一文,我们从作者丰富的读书经历中真切地体会到读与写的密切关系,(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这段话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先想一想: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它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1)出示书中句子,生自读,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2)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

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3)交流反馈。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6.小结: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三、第二站:书海拾贝——“交流平台”学选书方法

同学们,读书的意义是深远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该怎样选择?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平台”学习选书方法。

1.出示书中五位伙伴的交流,

读一读,思考:他们是怎么找书读的,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

2.他们介绍了几种选书的方

法呢?

学生交流要点,选书方法有: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書读;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相互交流分享。

3.过渡: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从伙伴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选书的方法可以是从一篇文章到整本书,也可以从整本书到同一类书。老师相信这些找书的好方法一定会对你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你会找书了,那最近你想读些什么课外书呢?

4.生交流。

交流要点一:前段时间学了作家冯骥才写的《珍珠鸟》这一课后,觉得作者把自己和珍珠鸟的情感交融写得微妙细腻,很美好,可以去读读他的作品。

交流要点二:第三单元中的几篇民间故事,都是口耳相传的经典、人们智慧的结晶,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又充满浪漫色彩,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可以找更多的民间故事来读。

交流要点三: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对中国的历史感兴趣了,就去读读相关的资料。

5.小结:同学们,学会了找书方法,相信今后一定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四、第三站:书海冲浪——“日积月累”悟读书心得

1.在《古人谈读书》中,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朱熹对于读书有独特的方法,他觉得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他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爱读书,还很会思考。看到一塘清水就引发了对读书的一种感悟;看到春江水涨后船自由航行的现象,就又引发了另一种感悟,于是,他写下了组诗作品《观书有感二首》。

2.出示两首古诗。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诗句,读出节奏。

(2)指名读古诗。

(3)遇到不懂的词,先猜一猜,再借助工具书解疑,或者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5)第一首诗中美丽的方塘风光跟观书又有什么联系呢?

出示句子填一填: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使池水更加清澈。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更加聪明)

师小结:《观书有感》(其一)这首古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池塘的清澈,重在写景。三、四句写出了方塘的水之所以那样新鲜清澈,是因为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6)《观书有感》(其二)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又和读书有什么联系呢?

理解“春水生”指江河里的春水涨起来了,这里比喻大量的阅读。“蒙冲”,是古代一种战船,这里用行舟比喻学习。

(7)朱熹用形象的比喻描绘自己“观书”的感受,借助写景来揭示深刻的哲理,请你结合这两首诗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8)学生读读背背这两首诗。

五、第四站:书海泛舟——“书写提示”习名家书法

1.回顾以往的“书写提示”。

同学们,这是五年级教材中的第二个“书写提示”。在第四单元的“书写提示”中,我们知道了书写古诗时要“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更知道了要“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2.简介书法家。

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3.作品欣赏。

出示欧阳询楷书代表作之一《九成宫醴泉铭》的局部,读一读,边读边观察欧楷的特点。

4.交流欧楷的特点: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5.生临摹,师书写指导。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遨游书

海,在书海探微——“词句段运用”的学习中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在书海拾贝——“交流平台”板块中收获了选书方法;在书海冲浪——“日积月累”的诵读中悟读书心得;在书海泛舟——“书写提示”的赏析中习名家书法,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相信你们一定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书海比喻古诗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书海畅游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买椟dú还珠
Taboos and English Learning
比喻
我们是书海新一代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