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丰 郑烁桐 苗雨珊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持续不断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金融行业也加快金融创新的进程。各商业银行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无不凭借自身特点和业务经营的优势进行金融创新。但其中也蕴藏着多样的金融风险,并且产生的风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因此,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时,加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合理辨识风险、处理风险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论述金融创新的概况、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金融创新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如何完善兼具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监管模式。
关键词: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发展有着强力的支持和推动,日渐成为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中商业银行依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开展了各种金融创新活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内商业银行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满足用户日益旺盛的金融需求,使金融创新的进程不断推动,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也进入了起步阶段。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蕴藏的金融风险也逐渐暴露,并且金融创新所蕴含的风险会产生高度的传染,例如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及后来的欧债危机,因此,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化解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研究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加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提高管理金融风险的能力,对于推进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经总体归纳后,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自主创新实力不足、风险管理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监管技术等。关于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相关文献也很多,但对影响因素方面的计量分析研究较少。经审慎筛选选取的变量分别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进行计量分析,期望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料。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理论及发展
(一)金融创新的理论
“创新”的定义出自于经济学家熊彼特,由此衍生了金融创新的概念。1985年,美国当代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总结出金融创新的定义:“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转变”。之后《银行词典》一书又将金融创新分为“信用创新、风险转移创新、股权创新和流动性增强创新”。总之,金融创新指的是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
金融创新的说法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欧洲国家。上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厉以宁与陈岱孙在熊彼得的研究基础上,在其著作——《国际金融学说史》中提出“建立新的金融生产函数”即为金融创新。 不同于传统的经济业务与金融工具,它包含了整个金融系统中的所有可能进行创新的事物。21世纪以来,国内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得到保障。在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之外,人们开始关注个人理财方面的相关业务,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也越发激烈,产品的创新程度也前所未见。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开创了行业联动,与其他金融业务公司联系也愈加紧密。
(二)商业银行的概述
商业银行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甚至国际金融市场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商业银行的诞生起风险就如影随形,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能否承受风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风险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体制的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如下:
1.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过程中对方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合同而造成违约,从而使银行蒙受损失。作为商业银行最古老与最基本的风险,不论何种金融创新的产品都存在风险。尤其是中间业务产生的债权务关系,存在明显的自由度高、透明度低以及违约风险大等特征,故信用风险需要被特别重视。
2.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波动导致银行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性,是变幻莫测、难以把握的风险,存在商业银行的交易与非交易中,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价格都可能发生预料之外的变化,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客户权利行使引起的期权性风险、利率变化引发的收益率曲线风险、汇率变化导致的外汇交易风险、基准利率变化引发的基准风险以及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同而产生的风险暴露和期限错配风险等。
3.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系统内部缺陷或者外部因素而引发意外事件从而使得银行产生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危害性强并且无孔不入。纵观全球巨大的金融机构倒闭事件如巴林银行等,其诱因大都是由于操作风险导致。这些反面案例为国际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也给中国商业银行起到警醒作用。
三﹑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目的
在如今,全球金融自由化主流趋势下,商业银行想在行业内获得更高的地位、占据更多的优势,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金融创新正是商业银行实现目标的绝佳利器。商业银行面对的种种风险中是否由金融创新带来,并且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等问题都需要理论分析,还需要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的量化分析。因此,本文采取了计量分析的方法,来探究金融创新是否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影响,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模型设定
采用数据皆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利用Eviews软件完成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三)估计参数
(四)模型检验
1.自相关检验。第一,DW检验。由图1可知,DW= 1.508170,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查DW检验临界值表可知临界值dL=1.100,dU=1.537,因为dL 第二,LM檢验。 由图2知,χ20.05(1)=3.84146,LM=TR2=1.169846,TR2<χ20.05(1),所以进一步确定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2.异相关检验。White检验:
由图3可知,TR2=9.135051,χ20.05(5)=11.0705,TR2 <χ20.05(5),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统计检验。第一,拟合优度检验。由图1数据可以得到:R2=0.8404,修正的可决系数为R2=0.821660,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很好。
第二,F检验。由图1中可知,F=44.76918
当显著性水平为5%时,查F分布表可得F0.05(2,17)=3.59
因为F=44.76918>F0.05(2,17)=3.59
所以说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方程显著,即非利息收入占比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显著影响。
(五)模型分析
从计量的结果看,非利息收入占比及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即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确实有影响。若是商业银行未能重视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经营绩效。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应积极括展金融创新,并且建立良好的风险监管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所以,进行金融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战略工作。
四﹑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比分析
(一)国内
国内金融业各个商业银行的追求方向大都是客户数量与业务规模。在行业里各银行风险管理人才存在严重短缺,缺乏适应现代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并且部分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还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关于风险管理程序以信贷过程为例子,主要有审查和审批两个主要环节,具体为:当客户在国内的商业银行里提出信贷申请,在信贷部接收到申请后会对客户资质进行初步的审查,通过客户背景调查并收集其相关信息反馈给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根据资料对客户的申请进行风险评估,信贷部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及贷款额度。(见图4)这个过程也可认为是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仅体现事前的风险管理工作。可是受成本、技术等原因的限制,商业银行并没有对所评估出的风险作出适当的事中风险管理策略,也没有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事后的持续监控。
(二)国外
1.花旗银行。在花旗银行的经营管理体系中,银行会任命一名副总裁直接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是花旗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组织,独立于其他日常经营部门并且直接负责所有的风险管理相关事项。事前风险的检测与管理是花旗银行风险监管委员会日常风险监管的重中之重。委员会收集歷史数据进行恰当的对比分析,从而推断未来的地区、行业发展趋势,从而确定业务发展的方向及在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将其风险管理方法命名为“风险窗口”。根据不同种类的风险,花旗银行每个业务部门都会负责一个独立的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构建出风险管理的框架,采用ERA、VAR、压力测试和因素敏感性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2.德意志银行。不同于花旗银行的由副总裁领导,德意志银行任命一名首席风险官(CRO),带领一个专业管理风险的部门,成为该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担任确立银行风险监管框架、决策并且实施银行风险管理战略,从而整体把握银行各方面的风险相关运营与监管。虽然德意志银行与花旗银行都是注重于事前风险的监管,但是德意志银行的重心偏向风险的计量与各种风险之间潜在的关联。例如,当银行面对信用风险时,因为德意志银行是由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各类风险,所以委员会可以将该风险与其他风险进行整合管理,根据事先确定的银行整体风险偏好,决策出恰当的管理策略。
(三)对比分析
纵观以上列举的国外主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我们将其与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一是国际间银行对于风险的定量与计量已经非常熟悉,能够准确衡量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此为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决策提供判断依据。然而由于技术、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国内商业银行仍然无法实现。
二是国外商业银行在面临风险时,注重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整合不同类型的风险,并且观察其内部的关联性和分散性,从而对银行总体风险情况达到全面完备的把握。此外,在构建银行风险管理的框架时,国外商业银行主要负责风险监管的主管相对独立,并且直接由银行最高管理层负责,可以直观﹑全面地掌握银行的整体风险状况与及时决策。
三是相比之下,国外商业银行更注重建立风险管理文化,结合银行日常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增强内部员工风险意识,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切实的﹑完善的风险管理。
五﹑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探讨并提出了使商业银行兼具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攻守兼备的经营模式,如下:
(一)“守”成保业:完善已有体制,提高风险意识,保障金融安全
1.完善健全风险机制建设。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许多风险,而这些风险的来源广泛。虽是如此,我们还是发现大多数的风险都来自于银行内部,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其内部的风险监管。而加强内部监管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内部人员的风险监管认知﹑组建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对风险监管战略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并在面对风险时能够进行专业的剖析与解决风险[1]。
2.全面提高风险意识。商业银行要加强员工的素质建设,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及加大监管力度。使员工意识到商业银行营业目的不是单纯的谋取自身的收益,而是推动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总体经济效益。其次,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创新,要关注到创新过程中蕴藏的风险,而不是单纯地看到创新的结果就盲目模仿。对员工进行风险意识培训与考核,培养全体员工有意识地防范风险的习惯。
(二)“攻”占新机:发挥创新之力,补上短板,主动出击
1.进行战略创新。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创新的速度逐渐加快,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想要脱颖而出,则需要树立金融商品的品牌意识。品牌具有极其丰富的潜在价值,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品牌效应提高银行的知名度,从而为银行带来无形资产,提高银行的总收益。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金融产品出现问题,为金融市场带来兼具风险低与收益高的优秀产品,促进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2.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当代社会的金融创新离不开专业的金融人才,商业银行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同时对于已经从业的人员,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2]。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已然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金融人才要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的高度,拓展自身的广度。国内在此方面的人才资源还是相对匮乏,所以商业银行要加大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人才的挖掘。
六﹑结语
伴随互联网金融的推进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金融创新来促进银行的发展。近年来,境内金融行业对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由此,我们提出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是否也让银行担负了被我们忽视的不良影响。于是我们通过大量文献查找相关资料﹑整合分析,探究该影响是否真实存在并且提出适当的解决策略。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商业银行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促进发展,选择进行金融创新有其内在的需求,同时也将选择面对诸多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为了意识风险要素与管控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监管机制。金融创新的浪潮势不可挡,商业银行要勇于探索﹑直面挑战﹑不惧风险,采取合理措施﹑积极面对风险,不因可能出现的风险而放弃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机遇,坚信商业银行的积极应对会大大地推动金融行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立群.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05):45-46.
[2]黎影.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9(07):149-150.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