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要:藏(地)毯是青藏高原传统民族手工艺品,有着4000多年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国家对纺织产业的调控,金融行业支持力度下降及近年来对该产业支持力度的不足,其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新时代新起点新要求,藏(地)毯产业发展如何开创新局面?研究发现:藏(地)毯产业是促进民族团结、助力精准扶贫、推动生态保护、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产业,加快藏(地)毯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和“四个转变”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藏(地)毯产品市场广阔,应该向山东、新疆等地毯生产大省学习发展模式和经验。
关键词:藏(地)毯;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青海藏(地)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藏(地)毯产业逐渐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后,青海藏(地)毯产业走上“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生产企业平等竞争”的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之路。2003年,青海省将藏(地)毯产业作为民族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并制订藏(地)毯产业发展纲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青海省逐渐成为中国藏(地)毯生产和出口大省。在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青海省持之以恒地扶持藏(地)毯产业发展,不断注入资金,出台政策,使藏(地)毯产业依托原材料优势、藏文化地域优势和藏(地)毯发源地品牌优势,经历了家庭手工生产、乡镇企业简易加工、现代企业规模化生产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产业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青海走向世界。受国家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尤其是纺织行业金融抽贷严重,加之企业创新不足,青海省藏(地)毯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对青海藏(地)毯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发现
青海藏(地)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优势明显,符合党的十九大产业发展要求,也符合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和“四个转变”重大要求。
青海藏(地)毯产业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如今在政府扶持和帮助下,逐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青海藏(地)毯产业发展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当下经济发展下行期,遇到了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的难题,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全球和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发现:青海藏(地)毯产业在国内外仍有一定优势。
造成当下藏(地)毯产业发展困难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市场需求预测不准,龙头企业后期带动作用不明显,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开拓能力弱等,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客观原因:政府政策引导与产业发展规律不匹配,对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持续力度不够,区域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弱,产业链集约化调控政策欠缺,引导企业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不足,行业协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产业发展没有及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青海藏(地)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发展模式和思路不能与时俱进,应适当改变发展思路,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
青海藏(地)毯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并不是真正的集群化发展,而是“假集群”或者称之为尚处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远远达不到东部集群发展的效率,相关产业发展极其落后,目前只实现了简单的地域聚集,打造产业集群需要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对青海藏(地)毯产业走出去和形成区域品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也面临展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问题,对青海藏(地)毯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加快展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青海藏(地)毯手工地毯和机织地毯实施完全差异化发展模式。手工藏(地)毯实现“高精尖”,实施艺术品、收藏和私人定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发展模式。机织地毯进行现代化工业大规模发展模式,走数字化工业之路,依托国家“2025”发展战略,走大规模生产之路。
二、研究观点和策略
青海藏(地)毯產业发展除了面临的当前现实困难外,还存在诸多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这些“根源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仅仅解决上述现实问题,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当前困难(表面现象):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国家在纺织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上的减弱、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资金不足导致原材料收储困难等诸多因素影响,藏(地)毯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现实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受国家信贷政策影响,银行对毛纺企业抽贷资金严重,企业资金压力巨大。二是羊毛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劳动力成本呈上涨态势。三是青海特色轻工业发展是以积极的产业政策为前提,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四是青海省配套政策的减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
根源性问题:一是政策引导方面的问题。二是行业协会支持方面的问题。三是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
为此,笔者归纳了中期评审员的建议,既采取了治标的应急措施,又提出了治本的系统策略,希望可以从根源上拔出产业发展的“病灶”。
(一)治标应急措施
强化藏(地)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真正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进一步协调成员单位,梳理和调整促进藏(地)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对藏(地)毯和绒纺产业在资金配套、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有效整合部门资金,改变少而散撒“胡椒面”的扶持方式,充分发挥资金扶持作用。建议参照2005年和2006年设立藏(地)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政策。
组织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藏(地)毯毛纺企业投资大、销售利润率低,外部环境压力增加的实际情况,制定藏(地)毯毛纺特色产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优惠政策。
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建议财政部门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收储资金,在毛、绒收购季节低息或无偿用于青海省主要毛纺企业原材料收购。
抓住企业上市融资、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的机遇,在政府支持下进行藏(地)毯产业整合,扶持企业上市,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抓住比利时、土耳其、美国地毯企业看准中国巨大地毯市场潜力,产业向中国转移和投资的机遇(美国地毯企业已在南通、张家口、承德等地投资建厂),大力优化招商引资条件,将国内外地毯企业引向青海,发挥藏(地)毯产业集群效应,打造“世界藏毯之都”。
(二)治本策略
需要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面采取系统措施才可以解决。
政府层面:
1.加强产业政策制定与研究。加强国家战略研究,保证出台的政策与国家战略相一致;加强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保证出台政策与产业发展阶段相吻合;加强产业政策延续性研究,保证出台政策系统性与持续性。
2.建立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的产业政策体系。精心培育多个专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鼓励新建小企业(手工藏毯加工厂或者家庭作坊);统一质量标准,打造地域品牌;建立专业化市场和专业化人才培训交流中心;强化招商引资;建立藏(地)毯企业创业基金;设立公共研发中心。
3.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拍摄专题片宣传青海藏(地)毯;设置专门的网络资源介绍青海藏(地)毯;打造专用政府礼品推广青海藏(地)毯;权威媒体播放广告扩大青海藏(地)毯知名度:打造地毯销售4S店增强青海藏(地)毯消费体验。
4.制定政策推动青海藏(地)毯产业链健全、相关产业融合。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青海藏(地)毯产业融合。建议打造“以藏(地)毯产业为核心,融展示、交易以及科技、研发和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复合式产业集群”;建设“民族团结十里长廊”,搭建多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议依托南川藏(地)毯产业园建设“民族团结十里长廊”,从南川藏(地)毯产业园到塔尔寺,建设旅游步行街,打造青海各民族民俗文化饮食一条街。将西宁市湟中县的加牙村打造成手工藏(地)毯民俗体验村,建设特色小镇,实现产业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产业支撑;植入“特色小镇”理念,加快藏(地)毯产业链建设与产业融合。“特色小镇”推动青海藏(地)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青海藏(地)毯小镇与“民族团结十里长廊”相结合,集观光、体验、购物、住宿、休闲于一体,主推青海藏(地)毯体验游和系列旅游纪念品,通过现场参观等方式延伸顾客旅游线路,兼顾推广青海省旅游景点的同时全力打造青海藏(地)毯这一旅游纪念品特色名片。借“特色小镇”推动青海藏(地)毯产业与文化融合,推动青海藏(地)毯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推动青海藏(地)毯产业与藏系绵羊改良议题融合。
5.出台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响应“中国制造2025”,打造国家级青海藏(地)毯制造业创新、研发平台。大数据收集与处理;优势资源整合与配置;核心技术研发;出台政策促进人才培养。结合国家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及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手工藏(地)毯发展模式可以将青海省商务厅牵头在青海省互助县实施的“一村一品”工程继续推进,选择有编织藏(地)毯技艺基础的村镇实施相关政策,开展藏(地)毯编织技艺专业培训,教会贫困村民一项技能的同时落实国家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带领贫困村民脱贫。政府设立农牧民织毯生活补贴基金,解决目前织毯工收入偏低影响生活质量而导致大量织毯工流失的问题。以青海索琳手工藏毯公司为例,国家每年支持500万元左右,即可为其稳定200人左右的生产人员队伍。设立人才晋升制度和首席技师制度,培养产业工匠,打造工匠精神。
6.出台政策构建藏(地)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出臺相关政策保护民族产业;出台政策积极引入中介服务机构并构建中介服务体系;出台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
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层面:
1.强化中国藏毯协会功能。
2.赋予协会相应职权。
3.加强协会建设、提升协会公共服务水平。建议在中国藏毯协会框架下,成立“全国手工织毯分会”或成立“青海省手工织毯行业协会”,服务手工藏毯企业。
4.构建完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考评)体系。
5.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层面:
1.努力创造便利条件消化已有产能。打造专业化物流服务平台;推动青海藏(地)毯产业售后服务业发展。
2.凸显藏(地)毯企业成员间的差异性。凸显市场差异;凸显产品差异性;采用差异化生产要素。
3.建立藏(地)毯成员企业间的网络体系。建立横向网络体系;建立纵向网络体系。
4.提高藏(地)毯企业开放度。提高市场开放度;提高技术开放度。
5.加强藏(地)毯企业创新系统主体建设。培育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6.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7.创新企业市场拓展模式。调研发现:“生产商+经销商”模式在山东和新疆得到了成功运用,实现了零库存。
8.提升产品质量。
9.产业核心企业积极争取上市融资。
基金项目:青海省商务厅和中国藏毯协会委托项目“青海藏(地)毯产业发展研究调查报告(20170608)”。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