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生 张宝霞
摘 要: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以下问题:中医学术发展相对滞缓、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不突显、中医优势发挥不够,中医临床选择重西轻中、诊疗方法逐渐西化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中医人才培养现状,总结中医人才培养关键所在,提出坚持一个理念、反对两种现象、跳出三个误区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带动整个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中医学;人才培养
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中医药”也成了全世界的焦点。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屠呦呦曾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医人才,而人才的产生又离不开人才培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固有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跟不上现阶段医学人才临床的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客观分析中医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问题所在,寻找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才能带动整个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王国强明确指出,“一方面中医药教育在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中医药人才在不断萎缩”。目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困境,出现了以下问题:中医学术发展相对滞缓、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不突显、中医优势发挥不够,中医临床选择重西轻中、诊疗方法逐渐西化。因此,当务之急,需大力发展中医学术,培养中医优秀人才,实现中医药的科学长远发展。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中医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笔者提出适应当今社会中医药科学发展的中医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即坚持一个理念(中医是专业、西医是工具)、反对两种现象(西化中医、复古中医)、跳出三个误区(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
一、坚持中医是专业、西医是工具的理念
屠呦呦研制青蒿素源于“青蒿对疟疾有奇效”這一传统中医经验,是利用现代技术挖掘中医药宝库的绝佳例证。通过把西医作为研究工具加快发展中医药,是未来中医药现代化应该坚持的一个方向。事实证明,当今社会,中医的发展要取得卓越的成就离不开西医的协助,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事业,让祖国医学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需要我们坚持发挥中医的优势,并借助西医的优势,把西医作为我们发展中医事业的有效工具,为中医服务。因此,中医学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更应该坚持“中医是根本、是专业,西医是发展中医的工具”的理念。中医学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要坚持中医是根本、是专业的理念,这取决于中医的重要性及其优势,以及中医从古至今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上做出的伟大贡献。
但中医也存在很多不足,譬如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具体体现,其中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无法通过现代科学的检验与证实,常常被看作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因为中医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丰富发展起来的,受时代的局限,中医的临床疗效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所以无法说清楚中药中起药效的具体成分。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即使同一病人或同一个病症,不同的医生遣方用药、药物剂量等也是千差万别。由于没有同一性,就不具可比性,也就缺乏科学性。而西医讲究辨病论治,有一套系统的医学体系,相比之下给人一种更具科学性的感觉。正是因为中医药存在的这些不足与缺陷可以被西医弥补,所以中医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仍离不开西医的帮助,须把西医作为工具来协助研究与发展中医。因此,中医学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更应该坚持中医为专业、西医为工具的理念,培养出具有扎实中医功底,并能够熟练运用西医工具的优秀人才。
二、反对西化中医、复古中医现象
目前,中医学术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现象,即西化中医与复古中医。无论是西化中医还是复古中医,这两种现象只应该看作学术界在认识思想方面的不同存在,但在当今中医学术人才培养中我们均不提倡,因为这不利于中医更好、更科学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优秀中医人才。我国的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中医教育中西化现象严重,中医人才的培养采用西医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医课程学时过少,中医经典课程被明显压缩,西医内容过多,古汉语训练缺乏,中医文化教育缺失,传统中医文化与中医技能被轻视,使得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应用于临床的人才越来越少,一些人甚至连中医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诊疗方法都不能掌握。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更容易接受西医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更注重西医课程的学习,导致强势文化的西医逐渐掩盖住了中医。
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认识到了中医教育严重西化造成的不良后果,于是,复古中医的现象愈演愈烈。很多院校陆续出现开展“中医学术传承实验班”“中医特色实验班”等,这些做法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使传统师承培养模式和院校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融合,造就新一代名中医。但是,对广大中医学生一味地进行传统中医知识的输注,很容易使中医学生对中医基本理论和经典的理解产生偏差。而且,尽管中医传统班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能够提升中医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发展中医特色,但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中,西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培养中医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不高,难以与时俱进。中医人士若再沉浸于孤芳自赏中,中医终将走向没落。很多中医人士倡导“纯中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张重点学习中医经典,而排斥现代医学知识的学习,希望在完整继承中医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发展中医。但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妄想单纯凭借中医的力量来搞研究、求创造,而排斥现代医学对中医发展创新的助力,结果只会让中医学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我们不能思想保守、故步自封,而应借助西医的优势,把西医作为我们发展中医的有利工具。
三、跳出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的误区
目前,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三个误区:一是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二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三是中西医结合。尤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旗号打得越来越响。不懂中医之人,往往觉得中西医结合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殊不知科学的中医发展之道不同于西医的理论体系,应把中医作为根本,把西医作为工具,将中医的精髓和现代科学知识、技术融会贯通,而不是用西医的思维方法来研究中医,更不是简单地将中药、西药联合应用。但部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只是生搬硬套地将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放在一起,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当然因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差异,两者也无法真正结合。无论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还是生搬硬套的中西医结合,均不是科学发展中医及培养中医人才的正确方式。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与西医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其共性,如人才培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从事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人才培养过程都分为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临床技能教学两个部分;等等。其区别,主要是因中西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而导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既要大胆借鉴西医教育的成功经验,又不能生搬硬套。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不应是看病首选打点滴、见咳治咳、见喘疗喘,以堆砌中药的方式出一张治疗药单,不知何为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医的发展及中医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创新。中医理论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医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立足于坚实的中医基石上的中西医借鉴性结合。作为现代中医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中医人才只有谙熟中医理论,将中医作为根本,把西医作为中医发展的工具,才能在继承与发扬中醫的同时,吸纳现代科学的成果,而不致在扑面而来的纷杂信息中迷失本源。
参考文献:
[1]徐乐乐.屠哟哟获诺奖带来什么启示?[N].南方日报,2016-09-05.
[2]朱乔青.特色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熊辉,黄政德,李江山,等.卓越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5).
[4]谢雪娇,卓海燕,熊辉,等.大众化教育视野下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34).
责编:嘉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