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昌
[摘 要]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论述是对德育的进一步强化和精炼,是对素质教育内在内容的深入阐释。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意义和当前的现状、基本内容及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立德树人;意义;现状;内容;思考与建议
一、“立德树人”的意义
立人先立德。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放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道德永远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首先,在当前背景下,“立德树人”是事关人民和国家前途命运重大举措,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内容与任务,其意义是不容置疑和不言而喻的。其次,青少年学生无论在生理、心理、思想及人生阅历上都不够成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成长与构型的重要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模仿性与可塑性,而立德的过程又是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特点。无论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立德树人”之教育将伴随始终,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再次,社会上滋生很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因而立德树人为维护集体、为人民服务等社会主义公德这块净土与阵地的纯洁,其意义尤为必要与重要。最后,现实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违法犯罪低龄化,偏激、狂热、脆弱、责任感降低,心智不成熟等现象在少数青少年身上有所体现。
二、立德树人的现状
当前教育中,有时会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教育目标被忽视,学生道德发展被削弱,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其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发展以成绩以升学率为指标,教师的评优评模、职称评定及工作绩效以期考的升学率、及格率、优分率、平均率为指标。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重大深远的历史使命,它关注的是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文明、和谐的、人文的、繁荣的基石。因而,学校的侧重点应扭转到这个局面。齐抓共管,才能根本扭转“重智轻德”的状况。
三、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开展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着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大力推行“学科教育”,让“育德”与“增智”交汇相融,实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二,培育学生的公德意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观念,经过重新诠释,完全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呈现辩证思想、人生哲理、优雅仪态都能给我们借鉴和启示。
第三,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是学法,然后识法、懂法,之后守法、用法。法律意识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第四,培育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包含着个人日常生活的独立能力的习惯,譬如个人卫生习惯、劳动习惯;也包含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作息习惯、预习、自学习惯、读书读报习惯。
第五,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培育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培育责任意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人民。
四、思考与建议
第一,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加大拓宽拓深宣传的力度,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做好舆论导向的生力军,要找典型、立模范,公之于众。牢牢抓住德育工作这条主线不放松,要营造立德树人的环境、氛围,力求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让“德智体美劳”同时发展。
第二,从教育管理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对低年级、中高年级、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各学龄阶段,哪个阶段实施什么具体立德树人的内容要进行构建和设计,要定内容,定程序,定课时,以点到面,分层分阶段推进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三,从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与管理。这里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校政教处应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领导管理部门,是具体的指导者,督导和管理者,要进行学年学期的德育管理规划和计划。要利用学校的资源,譬如广播站、宣传栏进行宣传,要开展相关德育的周活动、月活动。其次,班主任应是德育工作具体贯彻与实施者。要密切联系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活泼趣味,要润物细无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构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使文明守纪之风、团结友爱之风、集体主义之风、良好体育、卫生习惯及审美情趣之风在班级之中盛开。最后,大力推进学科德育。解决“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知识、能力与德育有机统一,让立德树人建立在丰富知识和生动有趣的内容之上。要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让德育工作在活动中得到潜移渗透,得以升华。
教育是关乎国家、民族的千秋大业,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要是立德树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美麗中国,需要有道德的现代人。
(责任编辑:姜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