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强 赵宏旭 杨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究其传播原因,主要是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速度快、侵袭力强,并且早期不易发现携带者,暴露者疏于防护而被大面积感染。
近日,又有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报道。联想到2004年有学者在SARS传播途径中提到气溶胶,并在医院曾进行过气溶胶传播研究。结果在医院内部一些区域(病房、病房阳台、内走廊、护士站、排风扇和清洁区等)的空气中有SARS-CoV RNA的检出,而室外空气中没有检测到存活的病毒,以至一些人闻之而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其实气溶胶并不神秘。早在1924年,科学家就发现人们生活环境周围的空气不是空无一物。空气中悬浮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粒子。单独从粒子的大小与悬浮的时间的关系来看,粒子的大小与悬浮的时间成反比,即越大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越短、传播得较近;越小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传播得更远。任何合适的粒子,包括病原体可借助这种体系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咳嗽或说话会产生飞沫,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大于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传播疾病。飞沫传播,强调感染者呼吸道中飞出的液滴直接接触易感者的面部或呼吸道黏膜引起的接触性感染。由于飞沫直径较大,在空气中迅速下沉,习惯上表明较近距离传播的意思。因此,预防新冠疾病,首要的是人与人的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
飞沫蒸发剩下飞沫核,小于等于5微米,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颗粒形成气溶胶,通过空气流动在大于1米的范围内传播疾病。从理论上讲,病毒或细菌可以通过气溶胶长距离传播,能达到数十米,乃至数百米。因此,说到气溶胶,习惯上表明长距离传播的意思。
感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体液传播及媒介传播等。有经呼吸道感染、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黏膜感染、经性行为感染、经血液感染、经体液感染、经母婴垂直感染等。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都属于空气传播,区别只是粒子的大小不同。飞沫传播强调经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感染,气溶胶传播强调经呼吸道感染。
气溶胶是学术上的概念,它是由大小为0.001 - 100微米的固体或液体小粒子分散并悬浮于气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大气中的自然微生物,主要是非病原体的腐生菌、细菌、真菌、衣原体等,它们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我们呼吸的气体、打喷嚏及咳嗽形成的飞沫一般大于5微米,也会加入这个体系中。
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离不开三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一不可。只要客观、理性、中立地认识、评价疫情,罪魁祸首揪传染源,斩断魔爪传播途径,保护弱者易感人群,定能阻断传染病的播散。因此,对于病原体经气溶胶传播,不必过度焦虑、恐慌。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影响因素众多,能不能传播主要取决于它在空气中的存活状态、感染能力、病毒浓度等。绝大多数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短暂。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这种超强能力,还没有确切证据。警钟长鸣不可掉以轻心。
不论是飞沫传播还是气溶胶传播,都是经空气传播,防范方法都一样。即不要到人员扎堆、密集不通风的地方,室内经常通风换气,阻断病原体从呼吸道途径侵入,最简单的方法是戴好、戴对了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