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锐
清晨,值日生正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拖地,但拖过的地方却留下了许多脚印,看上去更脏。教室内,桌歪椅斜,不少座位下面垃圾遍布,同学们视若无睹地拿着书本早读。走向讲台,班主任故作冷静地问道:“座位下满是垃圾,你们坐在中间舒服吗?教室内乱放杂物,桌上杂乱无章,你们能有好心情开始新一天的学习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班上没有人吭声。短暂的安静后,陆续有同学开始整理课桌、打扫卫生……但这也不是个办法,于是,班主任便找劳动委员和当天的值日生谈话,希望他们担起责任,并与他们一起将教室里无人认领的物品装入袋子,通知同学们课后去认领。
有家长曾向班主任抱怨学生在家一有闲暇就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极少参与家务劳动。班级也曾组织过“周末生活调查问卷”活动,除了学习、睡觉、玩耍,学生们劳动的时间少之又少。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认同“劳动最光荣”的观念,甚至有人以劳动为耻。
为此,周五的班会决定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经过一番讨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热爱劳动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热爱阅读、热爱运动、亲手为父母制作生日礼物等,这些日常细节里处處体现着劳动之美。
“观念决定方向,”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强调说,“同学们要认识到,劳动即在做中学、在做中求发展、在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懂得了劳动之美,同学们未来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热爱劳动,都能做实事,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后,班主任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和网络搜集一些与“劳动”有关的励志语在班级分享,包括励志语的出处、寓意和背后的故事。
接连几天,从突击抓教室的卫生,继而延伸到强化劳动观念,所见成效令班主任深感欣慰。其实,卫生习惯与教室保洁,何止与学生的劳动观念相连。班主任在电子工作日志上敲下了这样几段文字:
教室环境需“先立后破”。突如其来的质问以及主题班会给全班学生“猛击一掌”。有的学生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强,也有一些学生比较懒惰,自制力较差。因此,必须建立制度,形成机制,包括值日分工、职责说明、卫生标准、例行检查、奖惩措施、温馨提示等。表扬与勉励能起带头作用的学生,鼓励与监督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继而让学生监督代替班主任检查,达到即使无人督促检查,学生也能做好卫生、保持整洁的目标,将他律转换为学生的自律。
劳动创造美。美好的教室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维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可与展示“最美寝室”“最美角落”等活动相结合,用环境育人陶冶学生的情操。评选“卫生之星”,引导学生爱劳动、重实践、欣赏美、关注健康。落实劳动实践类课程,如学习雷锋活动,让学生在维护美好社区行动中树立责任意识,领会助人为乐的精神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担当。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与劳动意识,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公德的形成。如遵守社会公共规范,提高自制力,做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光荣,与家人共同承担家务,与同学共同打造最美校园。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让整洁的校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作为班主任的我,以身示范,常抓不懈,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