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与外界互动沟通的意愿,准确地说,婴儿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
儿童人际关系的敏感期期间,社会知觉能力迅猛发展,社会行为方式不断更新。兒童人际交往的敏感期将为儿童成年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至关重要的基础。
解读孩子的人际关系敏感期
人际交往的敏感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需求。
在生命初期,儿童会对物先感兴趣,对人还没有产生一种真正的连接;当跟人产生连接时,往往是一对一的连接关系。
很多成人认为,当儿童生活在集体环境中就自然学会了人际关系,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真正的人际关系是在跟某个人产生连接的过程中发生的。
0-3岁不同的社交“地位”
在人际关系敏感期,每一个孩子都渴望与同伴进行交往,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和同伴相处愉快。在同伴交往中,幼儿的社交“地位”也有所区别:
第一类:“受欢迎儿童”
儿童的人际关系很好,人缘不错,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很少有孩子说不愿意和他们玩或者讨厌他们。
第二类:“被拒绝儿童”“受排斥儿童”
孩子的人际关系很差,在交往中常常采用不友好的交往方式,比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等等。攻击性行为较多,友好行为较少,没人缘,同伴不乐意跟他在一起游戏、交往。
第三类:“受忽略儿童”
这类儿童的名字大家很少提到,他们既不受欢
迎,也不受排斥,他们被大多数的同伴所忽视和冷落。
第四类:“一般型儿童”
小伙伴们有的喜欢他们,有的不喜欢他们,既没有受到特别喜爱、接纳,也没有受到特别的忽视和拒绝,在同伴中的地位一般。
为什么儿童的人际关系也会出现这样的分类呢?是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交往?
其实不是。一般儿童是非常喜欢和同龄人待在一起的,也渴望拥有友谊。孩子受不受欢迎并不在于他们喜不喜欢交往,而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发展和社交技巧。所以家长要多创造环境,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与小伙伴交往。
0-3岁孩子的社交关系
追求玩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父母可以发现,出生到一周岁左右的孩子,最依恋父母。
但一周岁以后,孩子开始不满足同父母的交往和游戏,而越来越强烈地希望和其他小朋友玩。从1岁到3岁,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逐步完成从亲子交往向同伴交往的过渡,获得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
伙伴的3种主要类型
同伴:在孩子所处的环境中,可以满足他友谊需求的人。一般是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
玩伴:与孩子一起游戏、活动,他们可能是任何年龄或性别的人。
朋友:孩子不只和他们在一起玩,还会和他们互相交流知识,交换意见和见解,互相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交友方式
3岁以内的孩子,同伴间的交往方式是“平行式游戏”,后来逐渐发展为“合作游戏”。
“平行式游戏”是说玩相同或类似游戏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但他们之间并不交流,互不干扰。
“合作游戏”是孩子与同伴为了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组织性。
孩子的交友习惯
大多数孩子更倾向于和他年龄差不多的玩伴一起玩。但比他大的孩子可以给他提供更新鲜的游戏内容和信息;而和小一点的孩子玩时,孩子更像个小大人,有更多的主宰权,这时他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锻炼。
交换是孩子人际关系的开端
交换是孩子之间的一种交往行为。最初的时候孩子会通过赠送零食赢得友情,渐渐他会发现交换玩具、物品的方式所产生的友情更长久。
于是孩子之间就出现了交换的行为。不管孩子是用送对方零食的方式来赢得友谊,还是通过交换玩具的方式来交朋友,这都是孩子人际关系意识自然发展的一种表现,都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
但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不等价交换”,比如,一个洋娃娃换一个螺丝钉,一个电子玩具车换一个破旧的图画书。由于物品的价值不同,有贵有便宜,一些父母对孩子的“不等价交换”的行为产生了质疑。
其实,所谓的“等价”在大人看来是以金钱为标准的。但在孩子的眼里,没有金钱的概念,但他一样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他们的交换理由是对方最珍贵的物品,在他们看来这两种物品就是等值的,交换也是合理的。因此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不必太过紧张,也不必在意“吃亏”或者“占便宜”。
因为父母的这些思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交友,还会让孩子在面对父母消极评价的过程中,觉得自己非常弱小,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社交中需要注意什么
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交往态度直接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要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温暖家庭。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从小就会形成一种喜欢与人亲近的态度。
父母要从小为孩子创设交往机会,多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带孩子探亲访友,让孩子体验交往的乐趣。当孩子年龄大点,就可以鼓励他与陌生人说话,锻炼他独自去新地方办事,并给予赞许和欣赏。
掌握交往技巧和规则
孩子需要学会在交往中懂得礼貌,会合作、会分享。守规则的孩子往往更受同伴欢迎,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
多考虑小伙伴的建议和意见,观点不一致时,要互相商量。
游戏时要遵守规则,输了不要耍赖。
想和别人一块玩时,要有礼貌地提出要求:我也一起玩好吗?咱俩交换玩具行吗?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社交家”,孩子的交往技能,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他有勇气、有信心去面对将来更为复杂的社交关系。
有了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孩子才能勇敢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来源:华都早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