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振
百节年为首。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又到了。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而家,是最强大的“地心引力”。一年一度的春节将分散在各地的家人凝聚在一起,在团圆中话家风,在民俗中传家教,在文化中增进家国情怀,过一个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年。下面,我们就邀请3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春节在家庭建设中的意义与价值。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急剧变迁的过程中,春节在形式和内容上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其家庭价值和意义也变得越发重大。发挥春节对家庭建设的积极作用,越发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春节与家庭聚合
5年前,《河南商报》曾报道:“昨天在郑州五一公园内,10位老人一起举起纸板,上面写着:‘春节,爸妈想你了!”这则新闻虽然发生在5年前,却依然是当下最真实的反映。
据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7天的春节长假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回家看看,让1亿多的老人享受与子女孙辈阖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在早已进入跨区域频繁流动的社会发展时期,不仅老人拥有春节家团圆的情感需求,还有6877万的城乡留守儿童、47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也一样期盼和异地的亲人团聚。春节给近5000万个农村留守家庭所带去的家人重归一堂、结构恢复完整的喜乐与温暖,还可能放大为对家庭未来的集体商议和决策,促成这些家庭一起前往流入地,或者流出的家庭成员返乡发展,从此结束家庭的异地分居,实现家庭比较长远的团圆与发展。
由于长期分居,农村婚姻和家庭面临着情感缺失、安全保障缺失和人生价值与社会脱节甚至低化的多元挑战,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所以,春节的家庭意义不仅局限于大量分居家庭的短期团聚效应,还通过实实在在的横向比较,体会到结构完整的婚姻家庭生活的优越性,了解长期分居对婚姻家庭的潜在风险,进而对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做出更加合理和安全的设计与安排,让流动发展给家庭结构完整、婚姻质量改善、孩子健康成长带来更多的红利。
春节与家风建设
相比对家庭聚合的促进作用来说,春节对于家风建设的推动表现得更加突出。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契机,家庭成员的大团圆使家风建设能够集思广益,提早做出安排,并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关心、人人投入、人人有所贡献和人人皆有受益。而且,共同参与、彼此互动、相互影响还会改善家风建设的效率,放大家风建设对家庭稳定与发展的正面效应。
其次,过年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家风建设形式和过程。春节所倡导的对天地和先祖的思想信仰与倫理敬拜,如感恩先祖、家庭意识和家国情怀等等,都可以转化为对本家族类似家风元素的发扬光大,同时还可以在回顾的基础上,梳理和重拾过往的良好家风,在与过年的仪式、程序和内容的融合之中,再现和扩大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记忆和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春节还是审视和提升家风建设的良好时节。就像有的学者指出的一样,“身处社会大潮中的子孙聚少离多,使一些良好家风在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中迷失”,或者出现对传统家风的不同理解和扬弃,这都需要借助春节家庭团聚一起来交流、检查和反省,以便识别对错,再举共识,确保优良家风的继续传承。
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家风的文化内涵和仪式感也在不断更易,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对家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等,也都可以通过春节的亲情互动和学习贯穿到已有的家风中去,让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建设都是富有本家庭特色的优良家族传统与新时代文化价值的融合和发展。
春节与家教实践
春节还是一个很好的实施家教的课堂。在这个特殊的家教课堂里,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双向互教的过程。
小时候我在家里看到的是,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准备了满满的年货,在大年三十下午一回到家就系上围裙,亲自为我们烧煮年夜饭。这时的母亲只是父亲身边的帮手,每每父亲夹一片烧好的鱼片或鸡块让母亲品尝,母亲总是微笑说:“好吃!”他们这种夫亲妇爱、把平等和谐婚姻之爱融入除夕之夜的情景,给了我最美丽、也最温馨的作为丈夫和妻子的角色示范。
还有他们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担当,宁可自己劳累一夜,也不让孩子在正月初一少一分新春快乐,合身的新衣新鞋、尽可能多一点的压岁钱、还有起早给我们众多兄弟姐妹每人都煮上一碗新春祝福的太平面,让我们从小就接受了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的生动教育。
他们还会带领我们一起除旧布新、祭谢先祖,让我们参与到整个准备的过程中,强化我们对春节的意义理解和仪式感知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好的春节就是整个家庭都在接受教育和提升的过程。
突出家好人亲、寓教于爱的春节文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新时代的家庭建设,强化家在开放流动发展、情感需求加大的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地位和功能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