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新媒体应用现状与对策*
——基于“三明三康”教育理念

2020-01-07 10:15:25刘建朝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明大学生教育

刘建朝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福建 三明 365004)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新媒体全方位融入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变了大学生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如何正确、充分应用新媒体,进而发挥新媒体助推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大学生应用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及网络的提速降费,智能手机更加普及,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等特征的新媒体也不断发展,新媒体形态和产品更加丰富。

相比中小学生,大学生更广泛地使用新媒体。据微博校园发布的《2018 中国大学生日常生活及网络习惯调研报告》显示,80%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已使用手机上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是每个大学生的必备品,绝大部分大学生用电脑、智能手机体验过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利用QQ、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进行过社交、学习、购物、娱乐等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视频类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相比于文字或图片形式,视频类新媒体将文字、语音和视频融合一起,更直观、立体的场景化呈现满足了大学生的表达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高校2020 年春季延迟开学,采用网络教学方式上课,充分体现了新媒体“三全育人”的理念。

审视近年来新媒体的应用情况,每当一种新媒体产品出现时,大学生便以创新体验者、扩散引领者和主力应用者三重身份出现其中,大学生的新媒体应用与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具有同步性,是新媒体应用的一个缩影[2]。对大学生而言,如影相随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个体的延伸,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 新媒体应用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校园贷等网络诈骗事件困扰着各高校。三明学院根据办学实际,强化“明德、明理、明志”的校训精神,培养“思想健康、心灵健康、生命健康”的底线思维,提出“三明三康”教育理念。基于“三明三康”理念对大学生新媒体应用的评判可归纳为: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生活,但不科学地使用新媒体也给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1)影响思想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3]。自网络出现以来,各种观点自由表达,特别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一直试图借互联网传播、渗透错误思想。新媒体的发展、自媒体的兴起,使得网络监管变得更加困难,以致互联网中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论等思潮甚嚣尘上,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长期受新媒体中错误言论的影响,不利于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此外,商业化的欲望冲动与娱乐性的消遣诉求以及大量碎片化、低俗化和泛娱乐化的内容,挤占了大学生系统学习的时间,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久而久之将会变成缺乏理性深度的“单向度人”。

2)影响心灵健康。大学生不像中小学生那样被父母管束,学业也没有高中紧张,新媒体成了大学生消磨时间、逃避现实的工具。而在流量思维、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新媒体为了迎合大众,不可避免地泛娱乐化,出现内容浅薄化和庸俗化的现象,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如网络视频中娱乐性的表演、暧昧的语言挑逗、色情脏话的展示,使大学生沉迷于虚幻的场景,不思学业、心灵扭曲,最终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另外,由于长时间沉溺于新媒体的虚拟世界中,弱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个别大学生的性格变得孤僻,适应性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异常问题频繁出现[4]。

3)影响身体健康及人身安全。网瘾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由于看手机导致的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也时有发生。除此外,新媒体中的网络直播等为了赚取流量,不惜做出诸如吃牛粪、酗酒、剁手、吃灯泡等出格的表演,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高校为了规范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在夜间实行断网断电措施,但大学生仍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大学生长时间玩手机使视力受到影响、睡眠减少、运动减少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而大学生的近视率已高达90%[5]。电子产品依赖即长时间使用新媒体是导致大学生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新媒体是“双刃剑”,要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以降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3 “三明三康”理念指导大学生新媒体应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针对新媒体应用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应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和学校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例如,三明学院以“三明三康”教育理念打造“三全育人”的独特品牌,校政企紧密合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在大学生健康教育、校园媒体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明三康”教育理念对其他高校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明德而立德。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7]”。为使大学生“明德”而“立德”,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融入大学生新媒体应用当中。首先,高校应加强校园新媒体管理。高校应加强校内相关新媒体建设,在校园网站、微博及相关公众号上做好正面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高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其次,思政课程教学的新媒体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应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依托直播平台,充分发挥直播媒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开展思政内容的网络直播[8],在直播中分析解读社会热点时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9]。最后,应加强对大学生应用新媒体的监督力度。高校应做好网络行为规范等的法规宣传工作,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发挥高校融媒体中心或网络技术部门的作用,对违规违法使用新媒体的现象进行监督。新媒体应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将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提升新媒体素养,明理有媒商。媒体素养是指人们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大学生群体因媒体素养不足,而不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对身心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促进大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从教育师资、系列课程、实践平台、校园氛围及生态体系等方面探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途径[10]。对于条件不足的地方院校,可以开设相关公共课、选修课,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相关讲座,组织大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媒体素养课程,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的媒商,即媒体知识、媒体评价、媒体技能、媒体伦理等方面的能力,使大学生既能不断从新媒体中获取新知识,又能理性地认识到新媒体上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能够批判网络上的错误思潮,自觉抵制“三俗”,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

3)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明志于现实。新媒体与健康并非是对立的,二者可以相辅相成。拥有健康的身心能更好地应用新媒体,而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又能促进健康教育。可结合第二课堂,进行线上线下联动,促使大学生走进操场、走进社会,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减少新媒体的使用时长。同时,现实生活中发现的真善美,也可以通过短视频或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传递出去。高校还可以鼓励成绩优异、有校园影响力的大学生成为新媒体意见领袖,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周围学生。另外,高校还可开设新媒体心理咨询服务,心理指导老师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疏导与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减少和避免大学生因使用新媒体导致的伤害,让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现实,让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中更有获得感。

总之,随着5G 技术的应用推广,新媒体将以更多样的形态渗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国家将不断加大网络整治力度,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但新媒体的负面信息及负面影响仍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此,以“三明三康”教育理念为指导,主动应对新媒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大学生更科学、更合理地应用新媒体,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大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助推大学生的成才和成长。

猜你喜欢
三明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0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0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0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