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遮蔽与解蔽
——以碎片化生活方式为视域

2020-01-07 23:49
关键词:视域信息生活

杨 杰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合肥 230601)

碎片化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思想空间、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的空前活跃,西方隐匿性的文化渗透和国内死灰复燃的错误思潮一唱一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一度受到威胁。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党、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据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已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1]。网络信息多样化的蓬勃发展加剧了碎片化生活方式的进程,使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再次面临挑战。因此,必须重新认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辩证看待碎片化生活方式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打赢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

一、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党、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具挑战,因此,有必要在研究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之前,再次重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是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经济安全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

(一)意识形态是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国家利益至上,不但将政治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范围,而且将政治安全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国家政权安全、国家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执政党执政安全等等,其中,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碎片化生活方式席卷整个人类的日常生活,给人类的生活贴上了“碎片化”的标签。在一个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人们关于政治安全的意识逐渐被碎片化了,西方国家更是利用碎片化生活方式的快渠道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瓦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曲解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还要警惕碎片化生活方式下人的惰性的滋养。政治腐败一直是政治安全的一颗毒瘤,虽然反腐倡廉建设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肆意蔓延,然而党中央一再强调,腐败会导致亡党亡国,一刻也不能放松政治安全。政治安全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所以,党和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安全,以明确而坚定的态度抵御政治安全面临的风险,防止颠覆性错误的出现。

(二)意识形态是经济安全的精神动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该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碎片化生活方式加大了经济开放的深度与广度,经济安全问题随之凸显。在不断追求经济安全的同时,意识形态起着特殊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3]正确的意识形态可以维护经济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可以使整体的长远目标对全体个体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使个体自愿做出牺牲短期利益的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个人“搭便车”的行为,无疑起到了“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意识形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碎片化生活方式产生于经济发展的繁荣期,社会分工加速了碎片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更是为碎片化生活方式提供了随意驰骋的大草原,国家间意识形态的斗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争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对我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就是因为他们经济实力雄厚和科学技术先进。所以,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要坚持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将社会主义的“蛋糕”做大做强,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三)意识形态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

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安全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安全。各国之间能够进行平等文化交流和保护文化多样性都是在维护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文化产品都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在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国际局势日益复杂,西方国家加大对我国的输出与渗透,西方通过碎片化传播和碎片化舆论宣传等多种途径企图同化、弱化和转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近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泛滥,“普世价值”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此起彼伏。毫无疑问,这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消解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4]。他们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利用碎片化生活方式曲解历史,否定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矮化历史英雄人物。处在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人们思想的多元化、泛娱乐化更加明显,人们理性思考的能力衰退,丧失批判精神的“单向度的人”极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诓骗。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意识形态领域往往是敌对势力最先选择的突破口。一个国家如果放弃了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将导致其既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衰落甚至毁灭[5]。因此,我们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上升到自觉的高度,坚持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的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抵御西方的文化侵蚀,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二、碎片化生活方式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

碎片化生活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碎片化生活方式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一把双刃剑,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问题的同时,也凭借着自身的特点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了契机。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碎片化生活方式搭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平台

在传统的生活方式条件下,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传播方式具有单向性和不可选择性的特征,不利于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而碎片化生活方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通过碎片化生活方式可以将意识形态传播到世界的任何地方,我们要充分利用碎片化传播的平台,促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碎片化传播具有广泛性,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扩展我国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新平台。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无法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碎片化传播的优势就是能够打破时空的束缚,使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更加及时、便利。相比传统的报纸、书籍和影视,碎片化传播更加具有自主选择性。比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没有一段完整的时间看视频或者阅读书籍,但是他们可以趁乘地铁或者乘公交的零散时间用手机搜索他们所需的信息,这缩小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6]这有利于我们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马克思主义由外在灌输变为潜移默化的引导,这样的传播方式更加深入人心,碎片化传播的新平台迎合了人们对信息的诉求,增强了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二)碎片化生活方式提供了推动意识形态全球化发展的新条件

碎片化生活方式是一种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之间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既有商品流通也有思想交汇。原有的生活方式难以实现国际间的意识形态传播,许多国家和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不了解,存在歪曲和误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情况,这恰恰反映了我国意识形态传播的力度不够。碎片化传播和碎片化宣传丰富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宣传方式,可以利用它们的优势向世界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优秀成果。碎片化传播的多样性,丰富了意识形态传播方式,迎合了人们碎片化的需求,通过网络碎片化传播,可以将意识形态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世界面前,从而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也增强了我国意识形态的公信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使其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姿态统摄和引导诸种非主流价值观[7]。碎片化生活方式使接收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碎片化生活方式具有便捷性,利用这一特性积极地向全世界宣扬我党建设和谐世界的坚定信念,使全世界人民产生共鸣,与此同时,使世界可以真正认识中国,提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让我国意识形态走出国门,走入世界。

(三)碎片化生活方式创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

碎片化生活方式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人们生产、生活极大的便利,碎片化生活方式带来的“开放、共享、互动、高效”等新理念不断刷新人们的大脑,影响并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碎片化生活方式必然要求变革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这既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意识形态工作要紧跟形势的步伐,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难题,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展开。传统的意识形态宣传主要靠意识形态工作者向受众进行理论灌输,限制因素多,实施成本大。碎片化生活方式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客体从原先的捆绑式变成了互动式,大大降低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本,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8]。意识形态工作者借碎片化传播可以摆脱时空的束缚向公众传播信息,通过互动更加深入地了解公众内心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碎片化生活方式追求共享,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和传统的单向沟通彻底决裂,而是走向了双向沟通、交流分享之路。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仅只是传输,更重要的是接收,在认知和理解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对所接收的信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真正目的。只注重一味地强制传输,不注重接收,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碎片化生活方式在宣传教育的方式上,由“自由选择”代替“被动接受”的模式体现了教育方式的人性化,拉近了意识形态工作者和公众之间的距离。

三、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之遮蔽

以碎片化信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传播和碎片化舆论为代表的碎片化生活方式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特征具有“双刃效应”。碎片化生活方式的入侵既是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机遇,也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一)碎片化信息弱化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和媒介的多样化使得碎片化信息得以产生,碎片化信息与书籍的整体性是相对的,信息简短、零散,极具个性化。在碎片化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获取信息比以往更加便捷迅速,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呈现明显的碎片化、非理性化和娱乐化等特征。网络空间是文化繁荣的新载体,但也呈现出“快”节奏、“浮”氛围、“满”追求等主流意识形态异化趋向,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9]。海量信息虽然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但是也削弱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进而弱化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碎片化信息作为当下流行的发布、传播和接收方式,深深地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由于碎片化信息往往不是完整的信息,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倾向,不利于公众对我国意识形态的系统认识,片面化的认知降低了他们对意识形态的认同,使他们缺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意识。西方国家和不法分子利用碎片化向公众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大肆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让公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信念;大肆宣传党和政府“不作为”,让公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大肆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失灵”,让公众对马克思主义失去信仰,从而达到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西化”的核心是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按照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模式来改造中国[10]。如果任其肆意蔓延,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失去滋养的“沃土”,成长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还会丧失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能力,弱化我国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二)碎片化阅读分化了意识形态的系统性

碎片化阅读是指人们不受时空限制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片段式阅读的一种方式,以时间分散、地点不固定、阅读内容不完整为特征。碎片化阅读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西方国家通过碎片化阅读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我国意识形态一度受到巨大冲击,面临边缘化和认同危机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度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11]碎片化阅读分化了意识形态的系统性,意识形态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因此,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教育过程。碎片化阅读本身具有的特性,使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碎片化的风险。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意识形态内容的学习,会导致意识形态的整体性内容和功能被分化,甚至出现“被裁剪”的状态,那么人们接触到的就是不完整的、片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意识形态,这严重破坏了我国意识形态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与此同时,传统课堂上的意识形态教育由于缺少直观性和感染力,使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失去对意识形态课堂教育的关注。加之我国存在价值体系多元化对一元主导思想的挑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势必影响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将自己封闭在个性化的阅读世界里,那么他们就难以真正了解和认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体系,意识形态的系统性将会被分化为各个子系统。

(三)碎片化传播降低了意识形态的防御性

碎片化传播以碎片化信息为内容,统称为信息碎片化传播。碎片化传播以多元的传播主体、随意的传播文本、无限的传播空间和散杂的传播平台为特征,即碎片化信息的加工和传播形式。碎片化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地位,一方面其开放性削弱了政府对传播信息的干预和调控力度,另一方面其共享性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多元化,从而加大了对信息的调控难度。碎片化传播由于双方地位平等,可以没有任何压力的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筛选信息,对公众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加大。在缺乏主流观点引领的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公众的价值观念极易受到外来思潮的干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识不全面,部分人痴迷于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西方国家凭借先进技术通过碎片化发布和传播信息,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指手画脚、强加干预,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防御难度,威胁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甚至各种反马、非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借助碎片化传播的平台,在这片肆无忌惮的“沃土”中成长。这些信息一旦传播开来,对公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产生强烈的冲击。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难比登天,监管部门也很难将这些信息过滤。受众长期接收这样的信息,容易将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简单化理解,甚至被信息碎片化传播所诱导,影响公众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进而挑战我国意识形态的防御力。

(四)碎片化舆论消解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碎片化舆论在传播渠道、传播时空和观点立场上都呈现碎片化的特征,这直接影响了受众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认同和维护,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挑战。在碎片化舆论的语境中,国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争夺、国内多元社会思潮和一元指导思想的并存容易动摇受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网络特权和舆论的控制权毫无忌惮地在网上公然攻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将会荡然无存,从而影响人心向背和社会稳定。舆论碎片化传播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我国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主导能力,国内部分“代言人”明目张胆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矮化党和英雄人物,他们的居心叵测可见一斑。不管是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挤压我国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还是我国舆论引导力式微弱化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力,都使我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挑战。在碎片化舆论的海量信息中,资本逻辑取代了政府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操纵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得“失语”。碎片化舆论给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大舞台,一个个犹如“耀眼夺目的明星”纷纷轮番登场“亮相”,他们高唱“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歌,企图掩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声,霸占整个舞台的话语空间。碎片化舆论使“人人皆媒体”成为了可能,“网络大V”趁机崛起,获得人们的推崇,这些都消解了我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四、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之解蔽

针对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积极应对,从增强引导力、塑造凝聚力、巩固防御力、提升话语阐释力等方面入手,创新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切实维护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一)整合碎片化信息,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引导力

碎片化信息弱化了我国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这些信息碎片犹如将一封信撕碎,不管你拿到哪一小块,都不可能掌握到全面的内容。人们虽然不可能去控制它们的终端,也不可能去控制各个信息碎片,但可以将收集的信息碎片进行整合,这是应对碎片化信息最有效的途径。整合碎片化信息的路径大体有新闻专题、搜素引擎、微博热门话题以及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等。主流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些歪曲、丑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潮要坚决予以剔除。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仍然是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重大课题。新闻专题可以从多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综合了官方、专家和受众的观点,使其报道的内容较为全面。我国可以通过新闻专题整合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信息,让政府、学者和百姓一起讨论表达各自的意见。网络搜索引擎具有整合碎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相关工作者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列,依靠搜索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很多有效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碎片化信息的影响。微博的使用一方面加速了信息碎片化的过程,不利于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另一方面微博热门话题起到了聚合的作用。如新闻的头版头条和最佳热门话题排行榜等在一定程度上又降低了碎片化的趋势。将西方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投放到头版头条,形成热门话题,可以使公众产生共鸣,对西方意识形态碎片化的传播起到抑制作用。在碎片化生活方式大潮的裹挟下,传统媒体虽然逐渐丧失了主流地位,但仍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通过传统媒体跟踪报道可以让公众了解西方国家和不法分子意识形态渗透的本质,让公众可以了解到事件的始末和处理进度。通过整合碎片化信息,正本溯源,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引导力。

(二)深化碎片化阅读,塑造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碎片化阅读分化了意识形态的系统性,这并不表明碎片化阅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碎片化阅读由科技发展、环境变迁和用户习惯等共同因素导致,由此可见,碎片化阅读势不可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人们应该正视它,深化碎片化阅读,让碎片化阅读“形散意不散”。在碎片化阅读的浪潮中,要坚持意识形态的系统性,塑造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2]塑造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要推进理论发展,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理论的发展离不开阅读的实践,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有计划地引导读者关注经典作家、阅读经典文章,使碎片化阅读变为可持续性地经典阅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是思想文化的集合体。虽然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大都是分门别类地进行,诚然,这样虽然有利于深入研究,但是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随意地切割,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价值内涵被撕裂,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形成误解。举办大型的读书沙龙和读书月是深化碎片化阅读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能够互动共存,并形成合力,体现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让碎片化阅读以零散的方式提供“不散”的内容才是深化碎片化阅读的本质,规范信息来源,进行深度挖掘信息,使其以短小精悍的形式通过移动终端传送给每一位公众,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塑造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添砖加瓦。

(三)融合碎片化传播,巩固我国意识形态的防御力

碎片化传播降低了意识形态的防御性,那些没有证实的碎片化信息随意传播,给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搭便车”。人们要敢于对网上错误观点和思潮发声“亮剑”。在碎片化生活方式的视域下,应融合碎片化传播,大力推广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线。竞争和合作是一对分不开的“小冤家”,有竞争就一定有合作,市场化加速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步伐,通过合作可以实现“1+1>2”的理想效果。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可以优势互补、择优并进,碎片化传播灵活性高、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等优势是传统传播模式无可比拟的,传统媒体有着受众忠诚度高、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等特点。在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推送和精准传播,满足受众的理论需求,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西方国家利用碎片化传播对我国意识形态发起了攻击,我国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通过融合碎片化传播,掌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的传播规律,能够做到对待同一事件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分别看待。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碎片化传播的有效监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净化网上的风气,要创新互联网意识形态传播,加强网络防火墙建设,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破坏我国网络安全环境的行为。建设权威的网上宣传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壮大文化产业的实力,抗衡西方有害的文化渗透,筑牢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利用融合传播,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发挥好思想文化教育的巨大功能,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堡垒牢不可破。

(四)引导碎片化舆论,提升我国意识形态话语阐释力

碎片化舆论消解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所以主流媒体要有担当舆论引导的责任,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舆论引领的作用。我国要加强与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交流与对话,并引领社会思潮,掌握碎片化舆论的引导权,显现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力。网络空间弥散着复杂、多元、多样的舆论,但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却不够凸显,这正体现了其分散化的困境。建构舆论权威依托于意识形态的话语生产,关键在于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发挥舆论“推进器”、“晴雨表”、“粘合剂”、“方向标”的积极作用[13]。时代在变化,意识形态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要顺应人们的需求,引领人们的生活,增强对现实生活的阐释力,尤其是要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碎片化舆论,使其传播正能量,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阐释力。同时要转换碎片化舆论的话语范式,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变文本语言为生活语言,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阐释力。在全球话语权激烈争夺的今天,每一位学者都要挑起话语权建设的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一方面要消解西方话语权,解答好社会中的问题,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阐释力,另一方面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表达和叙述方式更加具有亲和力,更加符合公众的接受习惯。引导碎片化舆论的走向,只有彻底的说理、严谨的阐释,才有话语的“征服”、价值的引领。在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我国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提升我国意识形态话语阐释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一言以蔽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在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既有机遇期,又有挑战期,更加凸显了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紧迫性。因此,要整合碎片化信息,增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力,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深化碎片化阅读,塑造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使碎片化阅读“形散意不散”;融合碎片化传播,巩固意识形态的防御力,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得益彰;引导碎片化舆论,提升意识形态话语阐释力,使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越发洪亮。在碎片化生活方式的严峻考验下,我国意识形态必须拥有更加深沉持久的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美丽中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视域信息生活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订阅信息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展会信息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