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 赵红英 马小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进行了社会政治改革,促使其经济全面的复苏。人们的文艺生活开始丰富起来,文化类招贴海报备受青睐。在欧洲,这个时期的海报和其他平面设计作品,始终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浓郁的艺术气息,就像诗歌有着艺术创作的动机,这种类型的设计作品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自20世纪60时代至90年代末,这些作品广泛的使用拼贴和摄影技术,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大多都是散碎的,但整体给人的印象非常清晰和完整。这种类型的设计师成为了欧洲设计的核心力量,被人们称为“视觉诗人”。
金特·凯泽(Gunther Kieser)是欧洲“视觉诗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出生在德国克伦堡的陶努斯,少年时期经历的二战给凯泽心中留下了阴影。他的作品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一位全能的设计师。凯泽创作的作品《不朽的爵士乐招贴画》使他成为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二战之后,爵士乐与重建家园的劳动者一起进入新的时代,被看成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既是新生命的源泉也是对自由的呐喊。凯泽正是这个时期极具代表的一员,他的设计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别具一格的创造力。
金特·凯泽内心对爵士音乐的热爱,使他创造出了一批顶尖的音乐招贴画,这些作品选题独特,极具诗意、丰富多彩,色彩质朴,给人留下了深刻视觉印象。他的《美国民间蓝调音乐节系列海报》作品有着特殊的创作手法,巧妙的把人体的某些部位(如耳朵、腿、头部、臀部等)和音乐乐器进行拼贴重组,用这种手法来体现爵士乐的时代精神。通过这种音乐乐器与人体的元素进行有机的组合,既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也能让受众体验并领会到招贴作品中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以此来达到宣传爵士乐的目的。这种奇妙的拼贴也体现在1969年的作品《雷·查尔斯音乐演出海报》中,凯泽将一部分白色的文字散落拼贴在失明的查尔斯的黑色墨镜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也象征着他与查尔斯内心的明亮与对生活的向往。
金特·凯泽也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对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和具备实用性且被人们所不重视的东西进行研究创作,到后期就把它们改变成图形。他在1978年设计的作品《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中,将枯老的树变形成为代表爵士乐的小号,嫩芽从中生长出来,这种巧妙的结合也寓意着新时代的爵士乐突破古老的乐器获得新生。
在招贴设计中,图形、色彩、文字是设计中的三要素,起着传达信息、扩大宣传的作用。而色彩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更是一切视觉元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冲击力的因素。
其实色彩本身没有夹杂任何的内容与情感,它只是通过视觉从而影响观者的心理,形成一种认知上的情感表达。色彩的多样会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不同色彩的拼凑也会赋予作品某种新的基调或思想倾向。在他1969年的作品《爵士乐生活》中,画面的主体是大地色的拳头,嫩绿色的藤蔓缠绕在拳头周围,并点缀了亮粉色的花苞,这种配色呈现出一种生命力正在萌发的感受,其营造的氛围感不仅凸显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提升了作品的意蕴。
在金特·凯泽的设计作品里中始终保持着突出主题、局部对比的表现形式,不论是以反战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还是以爵士乐为主题的招贴,它们都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凯泽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使得他对生命和音乐有着不同寻常的感受,他很喜欢以摄影的手段来获取原始资料,并在后期进行图象的拼贴重组。凯泽时常利用这种视觉画面,把人们熟悉的生活元素进行变形,使其更加艺术化,从而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他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设计的作品《吉米·亨德里克斯》中,吉米的头发布满了电吉他的插口,用精致的构图和富有美感的线条进行连接,来体现吉米在电子音乐中的地位,形成独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
金特·凯泽的设计作品能够把个人的感知和视觉传达功能熟练的结合在一起,是具有高度想象力的设计天才。他将摄影拼贴、元素的变形等组合在一起,在传播招贴所要表现内容的同时也传达了个人的感受,作品具有如同诗歌创作一样的自由气氛。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艺术的表达,新颖的创意拓宽了我们的艺术事业,其诗人的情怀也为我们重新构造了不一样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