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毅
(南京技师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相比,应该更加突出职业特色,而职业设置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备受教师的青睐,并且经过实践应用也确实体现了显著的成效。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将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优化整合,将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与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然后将这种体系贯彻到所有教学环节中。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提出的“三个一体化”,也正是基于这个观点而创建的,通过课程开发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和教室建设一体化3个方面的改革,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最终促进机电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一体化课程开发是“三个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课程开发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合理规划,这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理念的转变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发的效果,教师要认识到一体化改革的重要性,能够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重新规划非常关键,因为机电行业中生产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技术还是产品的更新周期较短,而传统教材中的内容比较落后,所以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只保留比较核心的专业知识,然后通过其他途径来拓展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与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企业中最新的技术以及每个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然后将这些内容进行提炼再融入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网站了解机电行业的发展动态,然后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时传授给学生。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一体化教师培养是实现“三个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教师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可以从2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从社会聘请专业技术水平强的兼职教师。对于校内的专职教师要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也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参观学习,通过与企业中优秀技术人员的交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可与其他学校开展校际专业竞赛,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教师水平。校内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弥补校内专职教师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不足,可以在企业中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尤其是对机电专业教学而言,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体化教室建设是“三个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因为机电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一体化教室建设就是将课堂教学与实训室、生产车间、技术中心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训室和生产车间要与企业现状尽量保持一致,这样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对学生将来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一体化教室有利于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教师的演示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直观形象的理解。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项目的研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体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开发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室建设一体化,是职业院校机电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而要想确保“三个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首先,机电专业应该组建“三个一体化”改革工作小组,对市场上机电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了解企业中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然后结合专业现状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流程。工作小组还应该与校内就业部门紧密联系,为“三个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其次,机电专业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深刻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对如何有效开展一体化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要流于形式,一定要将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切实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还需要与其他有经验的学校进行交流和沟通,然后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最后,“三个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检验一体化教学的成效,然后不断地优化调整,从学校实际出发,真正体现出学校自身的特色,切实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价值。
“三个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是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发展动向做出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教师、教室的一体化改革,能够有效优化教学资源,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入地沟通和交流,只有切实了解企业对岗位和人才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