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分区管理的临床实践

2020-01-07 18:26卫建华王华芬干彩琴卢芳燕
护理与康复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区织物

卫建华,王华芬,盛 迪,干彩琴,卢芳燕,李 鹤,杨 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较长(一般1~14 d)、传播力强、人群普遍易感[1-3]等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将该病纳入我国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1]。发热门诊是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发热门诊的管理对医院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区管理有助于实现疫情的精准防控,消除院内感染隐患[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发热门诊进行分区管理,截至2020年3月1日,患者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现报道如下。

1 背景资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建立于2003年,位于普通门诊楼西侧一幢独立的楼内,与普通门急诊和住院楼相对隔离。一楼是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2个独立的区域,有各自的入口,分别设挂号缴费、分诊台、候诊区、诊室、药房、检验室、输液室和留观室等。发热门诊成立至今,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感染控制和管理流程,年接诊量约30 000例次,每年1月份和2月份接诊量约3 000例次/月。

2 方法

2.1 诊疗分区

医院于2020年1月19日收治第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因病毒传播途径尚不明确,1月20日发热门诊开始实行分区管理,将原有发热门诊设为发热门诊A区,收治普通发热患者;将原有肠道门诊设为发热门诊B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阳性的患者。因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现之一[1],为快速识别和分流发热患者,医院仅开放1个入口,在入口处利用隔离带、隔离栏等设置发热门诊专用单通道,发热患者可从院区入口直接沿专用通道前往发热门诊A区或B区就诊,诊后沿专用通道进一步处理或离院,避免与非发热患者接触。同时借助告知书、语音和醒目标识等提示进入院区人员配合测量体温,由安保人员、志愿者等专人管理,确保进入院区的人员均佩戴口罩、逐一通过红外线体温检测仪,体温≥37.5℃者沿专用单通道引导至发热门诊,避免发热人员流入普通患者住院楼和门诊楼。

2.2 信息化分区

由护理部联合信息部,紧急研发线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信息化预检分诊。患者进入发热门诊前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线上预检分诊系统,填写个人信息、流行病学史和发热相关症状,提交后系统自动提示患者进入发热门诊A区或B区就诊。线上预检分诊系统中流行病学史调查内容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更新而不断更新。符合流行病学史,即发病前14 d内有疫情重点地区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 d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 d内曾接触过来自疫情重点地区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1]中任意1条的患者,进入B区就诊,其余发热患者分流至A区。A区患者按照原发热门诊就诊流程进行诊疗。

2.3 发热门诊B区运行管理模式

2.3.1加强防护落实隔离

B区患者家属原则上在就诊区域外等候,如确需陪护(如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给予家属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手套、帽子、鞋套等进行防护。在隔离观察室治疗期间,患者的药物由工作人员协助领取;检验人员在隔离室完成检验标本采集后置入专用安全标本袋密封,密封袋放入生物样本罐,用含氯消毒湿巾擦拭标本罐外部2遍后送检;需要行CT检查时,护士首先联系CT室做好防护准备,预约检查时间和检查机房,根据患者病情确定转运工具和护送人员,由工人或护士使用专用转运工具在规定时间从专通道护送至指定机房。因发热门诊B区隔离观察室仅3间,为真正落实“单人单间隔离”制度,发现疑似患者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立即转运至医院指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治疗病房进行隔离筛查和治疗,缩短患者在发热门诊的停留时间,提高隔离观察室的周转率。患者较多无法快速分流时,为患者提供医用防护口罩并疏散候诊,限制患者活动区域避免互相接触。各诊室、候诊区、通道等处使用等离子空气消毒机于接诊期间持续消毒。

2.3.2快速识别重症患者并密切监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数为普通型和轻型,但部分患者会快速进展为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占比可达25.5%[5],且部分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1]。为快速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在原有分诊信息系统将患者分为危急、危重、紧急、次紧急4类[6]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型标准增加NEWS评分[7],NEWS评分单项≥3分、总分≥5分或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至少每30 min巡查患者1次并记录生命体征。

2.3.3加强细节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B区患者擦拭口、鼻分泌物后的纸巾立即装入预置含氯消毒水的带盖容器中,该容器由医院护士自行设计,盖上开口可旋转关闭,使用配套固定架固定在患者床边,可方便丢弃,同时防止容器倾斜消毒水溢出。此容器一人一用,量多时及时更换,可有效降低患者分泌物暴露的风险,床边固定放置也实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执行的高依从性。B区环境清洁使用的地巾,患者使用后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织物采用整体清洗消毒法,即污染织物首先使用水溶性防感染医用织物处置袋包装,鹅颈式封口、配套扎带封装,再用黄色塑料袋包装,鹅颈式封口、扎带封装,最后装入黄色织物袋用扎带封装,标识特殊感染并写明科室名称后送洗衣房,连同水溶性包装袋一起专机洗涤。水溶性防感染医用织物处置袋为双层加强结构,外袋双侧由常温溶解水溶线缝合,内袋可在一定条件下生物降解,附常温溶解扎带。装载织物的水溶袋入洗涤舱后在预洗环节时缝线和扎带溶解,外袋张开,内袋在机械力作用下裂开,织物过水,正常洗涤,主洗环节水温升至>65℃时内袋裂片溶解并降解,张开的外袋随织物出舱时拣出,作生活垃圾处理。医护人员将B区污染织物装入水溶性防感染医用织物处置袋并进行捆扎后,后续的运送、投放、洗涤过程均不直接接触织物,有效改善了医务人员的作业场所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2.3.4给予心理关怀以稳定患者情绪

因对感染诊断和预后的不确定,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8],通过详细告知患者检查流程、安排、等待时间、配合事项等,及时告知各项检查结果、解释结果临床意义的方式增加患者的控制感[9-10]。在患者等待检查结果期间,根据需要发放宣教资料、讲解医院在抗击SARS等疫情期间获得的成绩、关注医院公众号了解抗疫相关信息、指导放松训练[11]等,协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缓解不良情绪。

3 结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19日收治第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月20日发热门诊开始实行分区管理。截至3月1日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4 872例次,其中B区接诊911例次,发现疑似患者250例,确诊30例;A区接诊3 961例次,发现1例疑似患者,发现后立即转诊至B区隔离观察室,最终病毒核酸测定结果为阴性。在此期间,患者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

4 体会

4.1 诊疗分区限制人员流动

从医院入口处开始设置专用单通道对发热患者进行分流,以最便捷的路径引导至诊区,限制发热患者在院区内的活动范围。流行病学史阳性患者分区诊疗,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和普通发热患者接触。最大程度保护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4.2 实施信息化分区达到精确分诊

患者进入院区时利用红外线体温检测仪筛查出发热者,再在进入发热门诊诊区前利用线上预检分诊系统筛查出有流行病学史者,借助信息化实现精确分诊,有效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和普通发热患者分流。且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和线上预检分诊系统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信息化助力战“疫”,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有效性。

4.3 区域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根据B区患者流行病学史阳性的特点,加强防护、落实隔离制度,降低院内环境污染的风险,保护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快速识别重症患者,提早发现和干预,动态监测保证患者安全。就诊期间给予患者心理关怀,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符合我国“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治疗原则,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分区织物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