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0-01-07 17:14秦如梦周利华陆彩云黄秀华
护理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团体癌症乳腺癌

秦如梦,周利华,陆彩云,黄秀华

(1.安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 妇科,安徽 合肥230088;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安徽 合肥 230022)

最新《全球癌症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将新增1 810 万癌症病例。 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创伤,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1-3]。 随着研究视角的转变,有学者发现癌症患者在经历痛苦的同时,也会体验到一些积极的心理变化,个体发展出比原先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4]。1996 年,Tedeschi 等[5]首次将这些变化称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 或 “益处发现”(benefit finding,BF) 并将定义为经历极具挑战的生活危机之后产生的积极的心理、认知和情感的变化。研究表明[6-7],高水平的创伤后成长与癌症患者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好的遵医行为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有关。 然而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8]。 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为促进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心理干预、夫妻/家庭心理干预及团体心理干预,笔者就上述3 种心理干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实施创伤后成长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个体心理干预

1.1 认知行为压力管理

1.1.1 干预对象及形式 Antoni 等[9]对 100 例 0~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压力管理干预。 干预时间为 10 周,1 次/周,2 h/次。Groarke 等[10]将 355 例接受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压力管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 干预时间缩短为5 周,1 次/周,3 h/次。

1.1.2 干预内容 教授压力管理技巧, 帮助患者学会重新审视压力源,改进应对策略;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优化沟通技巧和社会资源的利用;鼓励患者情绪表达,通过肌肉放松和放松意象以减少焦虑;教会患者冲突解决和情绪表达技能。

1.1.3 干预效果 2 项研究均采用益处发现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益处发现水平进行测量,Antoni 等[9]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益处发现水平相比之前得到提高;相比对照组,在干预后、3 个月随访时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在9 个月后的随访中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oarke 等[10]结果显示,在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益处发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在12 个月后的随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对照组也逐渐适应疾病,感知到创伤事件带来的意义。认知行为压力管理通过改变患者错误或极端的认知和信念, 鼓励用乐观态度处理疾病问题,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积极应对,能够促进患者的积极变化。 但由于干预在短期内有效果,长期的效果却不明显。 今后,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探讨干预的纵向随访效果,以明确干预方法与时间之间的相关性。

1.2 正念减压疗法

1.2.1 干预对象及形式 Kenne 等[11]将166 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正念减压干预组、 主动控制组及空白对照组,干预时间 8 周,6 次/周,20 min/次。 Kubo等[12]对正在接受化疗的97 例癌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正念减压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时间8 周,3次/周,10~20 min/次。

1.2.2 干预内容 患者首先通过正念训练指导书及有冥想练习的压缩光盘等学习资料, 学会正念冥想的基本知识。 专业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训练技术如身体审视、 坐式/行走冥想和低强度的瑜伽等,让其集中注意力感知内心的想法和认知, 教导个体运用自己内在的身心力量来减轻压力并有效管理负面情绪, 训练之外还需要记录训练的时间及患者对冥想练习的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和家庭实践等。

1.2.3 干预效果 2 项研究均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进行测量,干预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均显著提高[11-12]。国内学者毛鸣[13]研究表明正念减压法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正念减压通过有意识专注于发生的事情,观察和接受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当下生活,谨慎地应对压力,逐渐适应负性情绪,能够促进创伤后成长。 但它作为较为系统标准的心理治疗方法, 需要经过心理学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培训,且干预方案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1.3 书写表达

1.3.1 干预对象及内容 Kallay 等[14]针对82 例女性癌症患者进行书写表达干预, 干预内容是要求患者每天在方便的时间及舒适的私人环境中, 根据不同的写作指导, 书写与患病经历有关的最深的感受及体验到的积极想法,20 min/d,连续 4 d。 Lu 等[15]对19 例乳腺癌患者采用进行同种形式的试点干预,书写时间为 1 次/周,20 min/次,持续 3 周。

1.3.2 干预效果 2 项研究均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进行测量,干预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书写表达能够提高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消极情绪[14-15]。国内学者刘少华等[16]将书写表达运用到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干预研究中也证实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益处发现水平。创伤后成长理论认为[5],关于创伤性事件的口头或书面的表露或叙述会迫使个体面对生存的意义以及如何重建的问题,个体通过重新审视压力源及积极反思,调节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思想和情绪,促进成长的产生。 但由于研究对象的文化差异、书写表达干预方案的设计不同等,干预可能会产生不同或截然相反的效果[17]。 未来研究应明确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如何进行书写表达的干预,包括干预内容和方式、表露的话题、什么时候表露、持续时间、随访时间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创伤后成长的干预效果。

1.4 运动干预

1.4.1 干预对象及内容 Chandwani 等[18]将61 例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瑜伽干预组或空白对照组。干预内容由经过培训的讲师给患者讲授已经开发的专门适用于乳腺癌患者的瑜伽课程,每周2 次,每次60~90 min。Crawford 等[19]将 35 例妇科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攀岩运动干预组或常规护理组。 干预内容患者进行由专业人员监督的攀岩运动,为期8 周,每周2 次。

1.4.2 干预结果 2 项研究均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进行测量,干预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 干预组患者显示了较高水平的创伤后成长[18-19]。体力活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能够对癌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免疫功能、心理社会以及生活质量等产生积极影响[20]。 患者通过运动能够释放负性情绪, 提高机体功能和健康水平,训练后对外表的自我感知增强、社会功能改善,对生活的期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为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今后应深入研究哪种运动形式及强度更适用于癌症患者, 建立长期的追踪随访体系。

2 夫妻或家庭心理干预

2.1 二元应对 Heinrichs 等[21]将72 对乳腺癌或妇科癌症患者及其配偶,随机分为伴侣应对技巧训练干预组和癌症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心理困扰等指标进行测量。 干预内容包括面对面对夫妻关系之间的沟通、表达和倾听技巧进行培训, 指导夫妻如何共同应对癌症,并通过补充电子材料,调整患者及配偶对疾病的认知。每2 周1 次,一共4 次,每次120 min。干预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干预组乳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提高。二元应对是夫妻双方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共同反应与策略[22],在癌症面前,夫妻双方通常会一起面对,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可能会受到配偶处理癌症经历的认知和情感的影响[23]。 配偶作为患者最主要的社会支持,通过对夫妻同时进行心理教育,并指导配偶适时鼓励安慰患者及分担患者的痛苦体验,共同应对疾病,减少负性情绪的刺激,能够促进患者心理向正向发展。未来可继续深入探讨这种以夫妻为中心的干预对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产生的影响。

2.2 生命录像带项目 Garlan 等[24]对39 例癌症患者及家人进行生命录像带项目干预, 在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创伤后成长水平进行测量。 干预内容包括对癌症患者及其家人进行1~2 h的半结构化视频访谈, 访谈开始以讲述患者的生平事件为主, 逐步转向深入性话题如患者如何应对癌症、个人哲学、经验教训以及对死亡和来世的信仰和态度。在访谈过程中,鼓励患者和家人表达及分享自己的记忆和感受。 录像带随后会被编辑并送给患者作为家庭的永久性纪念品和遗产。干预结果显示,患者情绪障碍普遍减少,幸福感提升,创伤后成长水平显著升高。 这种干预措施把癌症理解为一个家庭事件, 使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意义地参与到癌症的治疗和患者的健康中[25]。 患者在家人和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分享和表达情感, 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并通过回忆叙述生活事件,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存在的意义从而治愈心灵创伤,促进个人成长。研究指出生命录像带项目干预给绝大多数患者带来了广泛的利益, 特别是那些认为自己的癌症是死亡或身体完整性受到威胁, 且内心极度恐惧或无助的患者,干预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收益。

3 团体心理干预

3.1 结构化团体心理干预 Ramos 等[26]将205 例被诊断为非转移性乳腺癌的女性随机分为结构化团体心理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 在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创伤后成长水平进行测量。 干预形式主要以团体为主,每个团体包括若干名参与者,融合病友分享、游戏活动、放松训练、家庭作业、心理教育和课程等多种方法。 干预内容每周针对特定的主题开会1 次,包括:(1)心理教育和情绪反应的正常化;(2)促进情感披露和沟通;(3)情绪自我调节技巧的实践;(4)与乳腺癌有关的恐惧和担忧;(5)乳腺癌诊断后的得失平衡;(6)构建连贯的个人叙事;(7)发展新的价值观和生活优先事项;(8)重新定义生活目标。会议每次持续90 min。干预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经历了较高水平的创伤后成长。Pat-Horenczyk 等[27]和田琳琳等[28]借鉴此类团体心理干预的先进经验, 在同类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干预中也得到了验证。 这类干预措施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步骤,在团体治疗中能够有规划、有秩序的进行,另外具有相似经历的患者聚在一起, 更容易促进自我表露,讨论与癌症相关的话题,并通过互相支持和愉快的共享环境, 促进患者对压力事件的积极评价和应对,从而促进创伤后成长。但是研究指出应注意纳入人群的特征及干预的时间点, 对于那些在基线水平有较高心理困扰的患者可能会更受益。

3.2 以意义为中心的团体心理治疗 Van 等[29]对170例癌症患者进行持续8 周的以意义为中心的团体心理治疗,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心理健康、乐观等指标进行测量。 干预内容混合了讲授、讨论和体验练习等多种形式,并围绕晚期癌症患者相关的特定主题而展开,具体包括(1)意义概念的结构化教学;(2)团体内体验式练习以及家庭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3)团体组长带领下的讨论,聚焦于强化与意义来源的再联结以及其用作资源的重要意义。每次的团体活动都会重视支持的元素和情感的表达。 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得到提高,焦虑抑郁水平下降。 该类团体心理治疗主要由Breitbart 等[30]发展,用于满足晚期癌症患者的需要,帮助患者做好准备,改善精神健康。 通过干预帮助患者理解意义的存在,从而减少接近生命终点时的绝望、消沉等负性情绪,挖掘潜在的积极力量治愈心灵创伤,促进创伤后成长,是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一种有效方法。

4 展望

综上所述, 国内外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心理干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进展,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乳腺癌患者;(2)干预方法多缺乏理论框架, 并未详细叙述制定干预方案的依据;(3)多数研究表明干预措施在短期内能够促进成长,但对于长期效果却不明显;(4)评价工具多采用自我报告的量表而不是测量其行为真正的变化,因此可能无法区分感知与实际获得的成长。

因此, 针对国内未来开展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心理干预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干预对象:由于不同癌症具有不同的疾病特征,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创伤后体验也不尽相同, 国内学者应在本国文化背景下,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优势,探索适用于不同疾病类型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2)干预效果:根据创伤后成长相关理论模型为基础,开展纵向研究动态充分把握癌症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不同的时间点可能的影响因素, 并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涉及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作用的大小来制定相适应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从而发挥干预效果的最大化和持久化。 (3)干预人员:由于国外多项干预模式是在专业的人员指导下进行的, 未来应积极培养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干预的实施者, 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 (4)干预形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配偶和家庭在心理干预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团体心理干预效率高、较个体干预省时省力,且患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应作为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心理干预的重要发展方向。 (5)干预评价工具:积极发展针对癌症患者的特异性的成长问卷, 并且可以通过患者身边熟悉人包括如父母, 配偶或最亲密的朋友等来确认这些积极的变化是否存在。

猜你喜欢
团体癌症乳腺癌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癌症“偏爱”那些人?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