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庆
(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由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迅速,我国的教育体系和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以人为本的观念由政府提出,并且在实际推行中深入民心。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只有一个初步轮廓,那么五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梦”给出了更详细的实现路径,在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1]。目前,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对于“人本管理”的理念进行大力的倡导和实践,这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对于这一观念,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促进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积极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针对于这些,要对目前大学生的一些特质进行分析,来体现出人本管理的先进观念来。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引入以及一些新观念的普及,使得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变得比较复杂。而要想使得在实际的管理工作有所成效,就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发现相关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转型时期,由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就会产生多样的价值观,同时信息化来源的多元化,必然也回造成价值观的多元化。[2]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带来的信息比较多样,这就使得大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由于大部分大学生还处在父母的温室之中,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他们的三观也正在逐渐的形成和完善中,对于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当下的社会还不能有总体性的把握,这都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交往产生重要的影响。[3]目前我们需要的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能够让学生体悟和感受到,但是大学生的三观通常具有片面性,不能将这些进行综合。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行为不同,有的学生刻苦努力但是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有的同学不重视专业课程但是对公共课很感兴趣;有的学生成绩一般,但是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比较少。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比较多元,而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这就在客观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由于社会的转型以及观念的不断进步,这使得社会的用工制度、聘任条件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同时对于其道德素养也比较重视。这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也是时代变化的必然结果。但是,正是由于目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不同行业对于文化教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大学生对于未来的预期有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同时由于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势必会将目前的专业学习与以后的毕业出路相联系和结合,这就会出现学习比较功利性,或者对于学习不重视,只是为了拿到相关文凭,从而使得自己在进行工作的筛选中具有一定的文凭优势。这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又增加了难度。
由于社会发展,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大学生了解社会以及相关信息的渠道比较多元化,这使得学生有了开拓思路的方式。大学生们观念比较自由,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快,效率以及竞争意识比较强,他们渴望对于现有的模式和制度进行改革,希望能够突破传统的生存理念,在实际动手和思考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社会的信息本就复杂,多元化的同时也会让这些大学生陷入迷茫和怀疑,甚至走上歧途。而大学生对于这些社会信息的分辨能力不足,更有一部分学生观念和思想比较落后,使得他们拒绝一些新的事物和思维。这又成为了教育管理中的难点。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自由,这为大学生的独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他们敢于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个人分析和见解,重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比较注重个人特长的发挥和展示,这都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独立以及个性的需求和表达,但是在很多时候,容易出现偏激的情况,会导致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在实际的过程中,由于过分的表现和关注自我,使得他们创新意识比较差,分析问题比较浅显和片面。由于生活节奏较快,这就使得他们都希望能走出捷径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4]同时对于学校和家庭的要求比较高,而对于自身的行为规范以及责任意识要求则比较低,这都会成为管理的难点。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各大高校纷纷扩招,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大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很多学生都能顺利的进入大学,这从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整体的素质和水平。同时,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学生早已习惯于在网络平台交流,甚至是比较热衷和沉迷于网络交流,这使得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的问题,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与此同时,大量的毕业生都等待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无疑给大学生加重了心理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差强人意,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出现在这些大学生身上,而究其原因,心理健康的状况是其主要因素。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教育和管理的一个方面。
人本管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由于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观念,从而使得在我国受到持续关注,也是目前受众比较广泛的理论。我们明白,人才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价值也在于为了人变得更优秀,所以在人本管理中就是在理论中要确立基本方式,在实践中要体现出一切从人出发,能够激发人想象能力和创造性,以以人为本为目标,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和核心功能;在手段上,要能够在根本上对人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从而优化人力资源的相关配置;而在目标上,是要以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本管理的前提就是要从人的实际作为出发点,而在实际生活运用中,包涵的范内容相对比较多,不仅有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还会受到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为了符合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技带动人类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这使得对于人的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提升,这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趋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从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同样不能离开人的作用,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体现出和重视以人为本,这是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出发点。与此同时,学生也要发挥其主观的能动性,努力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作为传播知识,实行言传身教最好的实训基地,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及管理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中,这个核心就是在校学生。我国政府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也比较关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在进行高校工作的时候,要基于根本的原则也就是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下,不断促进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当今时代下的大学生从某种方面体现了当今社会发展情况,他们的思想感情比较丰富,思维方式也相对比较独特,而且抒发感情的方式形式多样,但是也由于这种情况下,在经营大学生教育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学会尊重并且理解他们个性需求,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长处,将之放大,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规避他们的不足之处。对于在求知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真正的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个性,乐于倾听他们的一些意见,以此来作为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渠道。同时学校要转变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再是“管理者”,而应该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6]角色转变说起来很容易,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很难把握“服务者”的“服务”这个度,单纯的服务有时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纯粹的“管理”缺收效甚微。很多管理者在工作的开始是奔着“服务”去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角色冲突。“服务”又回归“管理”中去了。我们也都知道,不“管”不“理”,但是在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实施我们的教育行为,在过程中要力求把“服务于人”放在第一,同时,把控管理的目标不变且能有效的实现。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的转变及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对于教学的模式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教育的管理者根据已经具有的体制以及经验能够做到将学生管理好,但是这种方式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原有的管理体制及管理经验与现实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好多老旧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管理经验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被压制,人的思想得不到解放。
随着教育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受教育者所接受的事物和所闻知的信息也都是日新月异的,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也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努力接受,学习新知识,而不应该沉迷于已有的老旧体制和经验中固步自封,否则,不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教育者就需要对原有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育人当中的核心进行把控和研究,才能具有坚实的立足点,使得管理工作能够有方向、有组织的进行。
这种模式的必要前提就是要体现出育人的宗旨,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其次,对于在教学管理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掌控,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第三,就是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解决和调节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和困难。最后,要将服务管理贯彻到底。未来的学生管理应该是以质量管理为保障的管理,更加强调管理者内部的管理,高校要想取得成绩和进步,就必须依托对学生的全面服务。
目前人本管理是社会和教育中的主流思想和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转变其旧有的思维,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进行转变,想尽办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最后,要构建能够实现多项目标的复合式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实现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