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贞贞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正在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引擎,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组织变革、调整产业布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动能等,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产业发展的趋势、质量和速度。
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年,《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提出“力争到2020 年初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等一系列发展目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地理信息产业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显著。
自然资源部组建伊始,陆昊部长就在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推进会上强调,“部党组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科技创新的精神”。自去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围绕科技创新工作,相继印发了《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提出实施以“一核两深三系”(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支撑,引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国际科学前沿,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在重塑创新格局、推进科研管理改革、集聚资源创建国家级平台、改革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全局性部署。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在对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总体布局和具体实施做出科学谋划的同时,也为测绘地理信息对接自然资源事业发展需求、指导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活动、衔接国家科技计划部署等提供了参考。
据自然资源部科技司负责人介绍,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针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在今年2 月专门召开部长专题会,并明确提出了“补齐地理信息核心技术短板”的重要指示。为此,部科技司在前期已开展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短板分析工作基础上,组织专家结合国家第六次技术预测工作,就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现状和未来攻关目标进行了研究。今年4 月,部科技司会同地理信息司邀请部分企业代表和10 多位院士及科学家代表,召开了科技创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点围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进展和趋势,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需求、难点和痛点问题等方面听取了各方意见。
通过梳理当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测绘技术发展正在从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智能化测绘转型升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装备、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以及地理信息应用和服务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科技进展,特别是在自主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自主航空遥感以及地面测绘装备研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成果。总体上看,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水平与国际相比基本处于从追赶到并跑状态,短板和瓶颈主要在高精尖装备研发、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基础平台软件开发等方面。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整体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有扎实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与国际最高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在引领促进产业化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一方面是企业研发能力偏弱,另一方面是产业政策供给滞后。
企业研发能力偏弱,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效能不强等方面。从产业结构看,2018 年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地理信息百强企业中83%为数据生产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硬件研发制造、信息增值服务等有较强研发活力的企业偏少。从科技创新投入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面对资金需求较大且需持续攻关的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高端装备研发,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其投入和风险。同时,大量中小企业以土地确权登记、地理国情监测等创新要求不高的业务为主,业务发展与技术创新关系不紧密,企业研发热情不高。从科技创新效能看,行业科技创新主体仍然在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机构,技术供给方和技术需求方之间缺少良好衔接,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
产业政策供给滞后,影响新技术产业化。产业发展关键是要充分释放政策制度供给潜力,进一步激发活力。但当前,行业资质资格管理、成果管理、保密管理等政策制度调整滞后于技术进步,自动驾驶、高精度电子地图、众包地理信息等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受限,快速上升的国产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优势、关键技术研发优势及旺盛的市场需求难以有效释放为产业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兴科技与测绘地理信息不断融合,在物理、数字、生物世界相互渗透,科技创新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及相关领域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无论是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向相关领域拓展,还是其他行业向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渗透,企业创新都要特别重视测绘地理信息与新技术的紧密结合及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政府如何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部科技司负责人表示,将从5 个方面开展有关工作。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中遥感卫星工程的实施,提升观测水平,丰富优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促进国产卫星数据社会化应用,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深化北斗导航应用和位置服务,推动已有先进技术、装备转化应用。
二是强化需求导向。充分凝练自然资源职责履行所面临的关键科技问题,及时释放研发需求,引导企业积极投身自然资源主战场。
三是加强集智攻关。吸纳优质企业开展自然资源“十四五”科技规划研究,提出重大自主创新建议。部科技司已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AI、大数据、5G 等新技术将在地理信息领域带来的变革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并结合全国第六次技术预测工作,针对地理信息产业“卡脖子”技术,在信息、空天、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域成立技术预测研究组,吸收科研院所和企业专家,分析国内外技术竞争态势,开展技术预测与重大科技需求凝练,明确技术需求,已形成44 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任务建议。
四是加强标准供给。关注高精度电子地图、室内定位、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等重/热点领域标准化制定,一方面吸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或修订,推动成熟先进科学技术进入标准;另一方面发挥好行业学会、协会和企业作用,鼓励加快培育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供给。
五是抓好成果转化。落实好部党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各项政策,最大程度激发科研人员的转化动能。鼓励优秀企业与研发单位开展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主战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世界科学前沿,为提高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然资源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优化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由政府统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署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由企业挖掘分析潜在技术需求、打造集成应用与产业化,加速补齐技术短板,实现地理信息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政府、企业都应怀揣一份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趋势发展,努力实现从国际“跟跑”“并跑”到“领跑”的突破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