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扬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陕西 榆林 719000)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电力运行的可靠性,确保用户的用电质量,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缩短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网运行以及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成本,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由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周期较长,因此,工作人员应当针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行设计规划管理。然而电力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偏离切运行的具体情况,这会使得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企业运行实际情况不符合。此外,通过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能够确保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处理,然而很多电力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电网自动化运行本身,而忽略了对于配电网的运维管理[1]。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配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方向,其中会涉及到设备的运行管理、自动化管理等,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配电网自动化运营与管理一直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弱项,缺乏技术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不能够充分认识自动化建设等各方面原因也导致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下配网运行的根本需求。
很多技术人员人不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在开展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不顺利,往往会出现蓄电池接线错误、IP 配置错误等,严重延误了调试进度。同时,技术人员缺乏学习能力,任何一点小的错误发生都会导致时间延误,工程安排不合理也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2]。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与设备密不可分。而工作人员能否熟悉设备具备的各项功能以及基本操作尤为重要。目前,在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设备类型不同,特点不同,每种设备的配置操作方法以及维修方法等都不尽相同。这对工作人员在解决设备问题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在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设备的正确作用,根据运行经验,了解配网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步骤,提高供电可靠性。
随着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设备厂家并没有配备足够的售后人员,再加上售后人员的技术有限,不能够根本解决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对于设备的认知能力甚至还不如电力企业的技术人员,因此也没有发挥该岗位的作用,很多售后人员会刻意隐瞒设备出现的缺陷,不懂装懂,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运行管理。
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电力公司的具体运行情况。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十分复杂,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电力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建设前期应当充分考虑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系统性以及复杂性,否则一旦出现漏洞会直接影响到电力公司的社会经济效益[3]。电力企业在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之前,一定要进行全面仔细的规划,确保能够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核心功能,进而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应用价值。此外,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可靠性以及用户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有关配电网运行的相关功能,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具有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用户较多且覆盖范围较广的特点。同时,在配电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当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较快,因此如何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管理和维护已经成为了当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通信网络、终端设备、数据库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机构。在加强配电网运行管控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如下3 个方面。首先,应当及时检查自动化终端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当立即解决。其次,定期实施有关配电网的巡查工作,通过加强对于终端设备的检测,从而确保设备的可靠性。最后,应当及时更新后台信息,通过加强配电网建设的跟踪力度,从而及时调整配电网运行方案[4]。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这一项工程是十分复杂的且综合性较强,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网络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因此想要推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网运行管控的正常进行,最重要的是应当及时处理在配电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技术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确保操作电源的安全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5]。
想要推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确保配电网运行管控的综合水平,最根本的是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确保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拥有较好的业务技术能力,同时,针对配电网运行管控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维护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因此,作为电力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可以从内部挑选出具有较高综合水平且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同时也可以通过外聘教师来加强训练的有效性[6]。此外,由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十分复杂,会涉及到很多技术,如通信、自动化、配电运行等,因此只有加大关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来对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性培训才能够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有关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知识内容,进而满足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需求。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仍然处于探索中,并没有形成一套可以执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安排充足的技术人员投入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才能推动配电网运行管控的合理化以及规范化。通过培养出一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人才,从而迎合当下配电网发展需求;通过建立新的工作岗位,从而适应配电自动化建设对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运用精益化管理工具,加大对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人才的资金投入,从一部分运维人员会技术带动全部人员会技术,从而向新的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过渡[7]。
配电网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及时发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