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圣谟绘画中的山石形态构成

2020-01-06 05:05高梦晨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山石形态规律

摘 要:一个画家如果对山石形态构成有足够的兴趣和认识,在其绘画中会有明显的体现。项圣谟就是如此,他被山石内营的结构性深深吸引,不仅探索更多自然山石的多样形态,更经过自我对山石结构规律进行组织,对山石具体特征进行深入刻画,在不同的作品中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山石形态,更突出山石形态构成的趣味特征。明人以王履“师造化”的启示开始,重新回到自然去寻找更具有时代感的图式。王履反思‘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观看自然山水的眼光更接近今人,于是更易被触摸和理解,在继承中国画传统山石理法的基础上,突破古人山石模式化审美限制,回归本真。本文将分析项圣谟绘画中的山石形态构成特征,探究其所暗涵的中国传统绘画观察万物的方式及规律。

关键词:山石;形态;规律

画家对于不同景物有其表达的冲动,自然与自我有某种不可言说的暗合力。项圣谟具有对山石结构充分的认知,并主动将其构成具有自我审美趣味的规律。在项圣谟笔下山石可以是有序的,或奇特的,互相包裹而浑圆,或彼此呼应有棱角。将山石结构的丰富穿插变化根据自我认知转换成有序形态,这种方式源于中国古代宇宙观中的长久经验。

中国早期的绘画方式并非模仿自然,并不执着于展示具体的形,而是通过形态传达人对物之为物的物性发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在具体事物和事物规律产生先后的问题上,古人认为事物的规律是事物产生的本质,有此规律才得以产生如此事物。必定是宇宙中各种因缘际会产生了某种规律,这种规律能赋予物体怎样的特性,然后有此特性的物体才得以产生,有其形态。

项圣谟具有中国古代传统造形思维所强调的理性提取规律以表现物象本质的思维模式,岩栖思访图咏再现了对自然山石的共时性观照,即将眼前物当下经过人的视知觉原理当下转换为具有抽象性,有序的形态。“万物皆是理,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为天秩。天之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万物的先后大小等各种形态均是‘天理’即上天注定的‘理’。物之生有一定的次序,一物之成遵循一定的组织结构,此所谓“天序”“天秩”也,将‘序’作为天理的存在,是物发生之规律。‘秩’是物顺着天理规律而形成的具体的形,秩序感存在于万物中,而具体万物的各种形态,也因为秩序的存在,具有各自的差异性。

闽地多奇石,闽中山水卷可以说是一部奇石卷,以传统游记图卷的方式组织由于各种方式产生奇特姿态的山石,将山石结构的丰富穿插作为画面形式语言的重点,深入到自然形态内部解析,展示出其具有秩序性的本质特征。对于山石丰富的形态用线进行了概括,有偏圆的包裹状,长条的垂直状,偏方的硬塊状,类似三角伸出的形状。出于人的几何概括本能,对自然中千姿百态的山石进行了归纳,根据其形成规律进行类似几何抽象的概括,体现出同一物象深层的多种结构,每种结构也具有作为其独特形态存在的意义。通过趋向稳定结构的线条,并非视觉上能觉察到的完整,通过笔墨表现具有合规性的山石形态构成,将物象的沉浸体验转换为对自我图式表达的趣味。从对物象的深入观察转换为外物为我所用,表现个体的人对于外物思辨性的审美过程,超脱物象本身来达到自我的心理需求。试图不以外形的真实,而以另一种真实来把握山石形态,通过具体的细节显示其现实性,鲜明的特征显示其真切,内容的逻辑性和关系的整体,强调其作为生命的价值,而价值的协调性使其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人擅于对自然物进行分类与归纳,以提取最本质的特征,形态的本质则是物体内在生长的运动变化,即从‘力象’的角度认识形态。‘力象’指高度概括的形象,并非一个简单的动态,而应是个性被典型化的结果。从自然到写实形态,再通过归纳变形,最终达到抽象形态,写实模仿是出于对现实的依赖,变形则是因为现实形态无法满足心理需求,主观构成则是创造法则。在项圣谟绘画中的山石,通过图式呈现各种形式在自然界不同范围里变化多端的关系,这种合规律的造形具有独特的力量,可以感受到画家试图摆脱个体意识的变动性,并试图在这种纯粹造形中追求永恒。

参考文献:

[1][宋]朱熹《朱子文集》[M].卷五十八,答黄道夫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宋]张载《正蒙》[M].动物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高梦晨,女,汉族,籍贯:陕西咸阳人,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创作。

猜你喜欢
山石形态规律
山行
山行
找规律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巧解规律
找规律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